摘 要:启发式的教育是中国教育思想的一个优良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学记》,它是中国也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育问题的论著。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启发式教育方法的资源,比如,注重学生的自学、启发教育要循序渐进和因势利导、注重启发教育的艺术性等,可以为当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益启示。
关键词:启发式教育;灌输式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任何的文化课专业课,不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单纯知识性的教育,而是对其进行价值观的教育,是最不能只用灌输的方法来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一门课程。它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讲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时提到了“六个统一”,其中一个统一是要“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注重启发性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从《学记》中寻找启发式教育方法的有益启示,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从而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效果。
一、《学记》指出了灌输式教学的弊端
“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拂)。夫然,故隱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虽终其业,其去之必速,教之不刑,其此之由乎!”这句话不仅说的是古代私塾式的教学方式,当今的应试教育仍有这样的现象,高中的教学主要是为了应付高考,教师会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还没等学生去消化弄懂就开始新的学习。没有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没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学生只会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苦闷的事情而产生厌学的情绪,而且在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高中所学的知识差不多都“还”给了高中老师。“毛泽东就非常提倡启发式教育,反对注入式,他认为灌输式的教育会把青年束缚死,不利于青年们主动的发展,这样只会把学生变成思想僵化的书呆子。”孔子和毛泽东都是中国古今伟大的“教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继承他们的思想,大力提倡启发式教育。思政课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做到对所学习到的内容“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所以,思政课教师应该认识到灌输式教学的弊端,积极寻求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学记》蕴含的启发式教育方法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这句话概括了启发式教育要循序渐进、因势利导以及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
启发教育要注重学生的自学。“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学不仅是指自己主动学习,还有和同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碰撞思想的火花。“学”不是被动的、强制的学,是在认识到学习的意义的前提下的积极主动的学。所以,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学生在捕获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维获得训练的过程。思政课教师可以让学生成立兴趣小组,上课时让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争论,让学生在思想交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敢于对社会热点、时政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法,“给他们思考的钥匙”,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
启发教育要循序渐进。思政课教师启发学生时要把握“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最佳时机,在动态发展的教学过程中,适时而变,以取得教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时观而弗语”。不仅追求互动活跃的教室,还要有用心倾听的教室。“当其可谓之时”,教师要耐心等待学生内在认知的“时间表”,待其充分思考之后,还无法得到答案,才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不陵节而施之”,不能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教授知识。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即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到学生的两种不同的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学生已有的水平,即学生能够自己解决问题时所达到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达到的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而“最近发展区”是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估计过高或者过低都不会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掌握好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目标,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即可。
启发教育要因势利导。“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做“善问者”提问学生问题时要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慢慢地、逐渐地转向较难的问题,同时所提的问题应该是环环相扣的,能够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让学生恍然大悟,学生才能更加喜欢思考问题,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又要做“善待问者”,回答问题也是一门学问,在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的回答要有针对性,有经验的教师在回答问题时不一定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可以通过抛给学生一个问题,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己去寻求答案。这种启发教育像是对话式的教育,教师在里面充当的是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
三、注重启发教育的艺术性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思政课教师要用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妙趣横生的语言去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意力和兴趣,引领学生在经典中浸润心灵,在美文中陶冶情操,在实践中培养德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有“理性”,同时要有“诗性”,只有“理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枯燥乏味的,只有为其注入“诗意”才能使其活起来。中国传统道德哲学向来注重 “天人合一”,即以自然的德性赋予人的德性,比德式的诗性思维,创造出了玉、梅、兰、竹、菊、松等文化,这一过程是情理交融的过程,这一过程体现了“仁者浑然与万物同体”的一种博大的人文情怀。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的人不仅是要具有理性的人,而且还要具有德性的人,这种德性表现为对万物的博爱,“是一种超越私我对天地万物的、同胞生民、文化传承和人类命运的大关怀、大悲悯,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更多的是需要受教育者的情感认同,所以,这一过程需要思政课教师使用艺术化的语言、优美的诗歌等方式来引导受教育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来达到教学目的,用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
参考文献
[1] 朱永新著.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 孙迎光著.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4.
[3] 朱贻庭著.中国传统道德哲学6辨[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7.
[4]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共产党员,2019(09).
作者简介:孙洪丽(1994.10- ),女,汉族,山东临沂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