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帅斌
摘 要:运动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系统性、连贯性的过程,特别是在学校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因为自身素质方面原因的限制,往往显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而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由于学生差异性而产生的问题,所以寻找一种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高职院校;体育选修课
一、引言
分层教学的基本宗旨是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能够在不与现行班级授课制度出现冲突的情况下,更好的解决许多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如教育教学内容相对固定、训练计划不方便调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技术水平差异性、对技术学习和掌握情况参差不齐等。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更有利于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能够有效改变传统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课过程中练习积极性,让教学更有针对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
二、分层教学研究现状
已有相关学者研究后认为:分层次教学的最初理论是1868年由美国教育家哈利斯所提出的。分层次教学的前提是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进行测试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摸排和了解,而后根据具体成绩情况,从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两个维度综合进行考虑,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对待高、中两个层次的学生时主要以布置练习为主,对待低层次学生时,以个人辅导帮助为主,尽量让低层次学生跟上整体学习的进度,在统一达到每个阶段教学要求后,再进入到下一个阶段的教学[1]。
分层教学产生至今,按照时间发展顺序来划分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不同的时期。一是分层教学理论提出并得到初步发展时期。随着分层教学理论的提出,其在各个国家的教育学界到重视并得以不断发展,各国学者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创新。二是分层教学衰落时期。由于受到战争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教育教学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相关教学理论的研究在这个阶段陷入了停滞状态并出现了后退趋势。三是分层教学恢复时期。随着世界范围内战争的结束,经济和社会得到了新的发展,教育教学活动得到恢复,各种教学实践开始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就包括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法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时期,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分层教学法也得到了更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随着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实际教学过程中的不断改革实践,分层教学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新的特点[2]。
以国内较为权威的知网作为文献收集平台,以分层教学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发现与分层教学相关的研究文献有7841篇,其中内容既涵盖了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关于实际运用过程的研究,研究内容较多,但是针对高职院校的研究仅有625篇,其中包含了很多的内容和科目,针对高职院校体育类教学的研究文献仅有50篇。对这些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后可以看出,现阶段对于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研究较为薄弱,以分层教学进行实际研究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可行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分析
随着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的颁布,不但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同时也推动职业教育的改变与革新。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随着学校建设的不断强化和发展,高职院校连续扩招后学生入学规模和入学人数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与新挑战也在不断的出现变化。
高职院校接受的学生主要属于专科层次,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整体学习情况参差不齐,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和特点。有些学生自身文化水平和身体素质条件较差;有些学生自控能力、自我约束意识不强;有些学生在学习、训练、上课的积极性都相对不高,得过且过;有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被动且效率较低。针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原有教育教学方法带来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情况下,应该及时的调整并采用更佳、更有效的教学手段或方法进行教学,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练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练习时受自身素质条件的制约学习效果不好等情况出现时,分层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能够更为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技术练习,帮助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好的掌握和学习相关技术动作,有效的提高教学、训练的效果。
四、分层教学法的优点及限制条件
在体育类技术性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优点如下。
一是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素质情况、技术掌握情况、学习模仿能力、学习理解能力等)进行教学计划的合理规划,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在保障整体教学进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下,帮助全体学生更有效的进行学习和训练。
二是根据不同的教学计划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具体情况,采用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充分调动教学训练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三是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學手段和练习方法的多样性,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的选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体验,在活跃上课学习、练习气氛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应学的知识。
在体育类技术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教学的限制条件如下。
一是在分层教学前,需要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具体情况(如基本身体素质情况、技术掌握情况、学习兴趣等),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为教学训练计划等具体教学资料的规划和撰写提供数据上的支撑和指导。
二是需要根据不同技术水平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安排。这就需要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进行大量的教学资料准备工作,在确定整体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将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的准备。
三是对于教师有一定的要求。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师需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迅速的解决,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对于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过程能够灵活把控,将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任务和场地布置合理有效的安排妥当。
五、分层教学实施建议
首先,教学活动开始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场地的布置安排、教学用具的准备等工作要提前进行积极准备,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无法及时有效解决的尴尬情况出现。
其次,教师要从多方面不断加强自身能力的学习和提升,因为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把控整个教学流程的进行,对不同层次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
再次,分层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一定要严谨并且公正客观,对于何时采用何种评价手段或方法,评价时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是否同一,量化标准如何制定与维持等问题都必须提前进过考虑和论证。只有在评价标准合理,量化标准完善的前提条件下,才能更好的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得出较为有效的结果。
最后,分层教学时要保持分层的动态化,既按照一定的周期进行测试或评价,根据结果对各个层次内的学生进行调整,有进步的上升一个层次,进步不明显的保持原有层次,退步的后退一个层次。给予学生一定程度上的压力,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及练习的积极性,以合理化的奖惩机制,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
参考文献:
[1]叶琳,刘文霞.国外分层次教学历史发展概况[J].教学与管理,2008(3):159.
[2]黄晓颖.国外分层教学的历史发展[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7):126-128.
[3]高小兵.教学中的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59.
[4]周俊平.体育课分层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科研,2002(2):34-38.
[5]黄永昌.分层教学的依据和实施途径[J].教学与管理,1998(z2):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