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洲的桃花

2020-05-01 07:39陈世旭
青年作家 2020年2期
关键词:陈志

陈世旭

上篇:桃花水

江洲人把春汛叫做桃花水。今年的桃花水比往年来得早。湾子的水至少提前一个月就跟枯水前一样平了。

腋下开口的士林蓝布大襟褂子,头上包条白手巾,慧子的装束跟当地女人没有区别。但陈志还是一眼就能把她从满船的女人中区别出来。第一次见到她,他一下懵了,以为初中的同班女生从梦里跑出来了。来江洲之后的几乎每一个夜晚,那双水灵灵的眼睛都会时不时在梦里闪过。

那船女人一早去对面的扁担洲抢收冬麦。那里没有圩堤,头年入冬把种子丢下去,来年春上有收没收全凭运气。今年汛期来得早,就只好在水里抢收,收一把是一把。

洲上女人平日身上裹得严密。再热的天,再毒的日头底下,都长衣长裤,扣子扣到喉咙眼。到了扁担洲,隔了湾子,一船女人就放了羊。割了麦装了船,把汗湿的衣服脱下漂洗,晾到船上的麦堆上,就在水里装疯,互相羡慕和取笑。总算想起收工,上了船,还闹个不休。

慧子是分场小学的赤脚老师,农忙回队劳动。

船还没有靠岸,女人们就一个个跳下,把滩上的浅水溅得老高。

被临时抽到场部先进典型写作组的陈志,在码头采访了几个船工,被扁担洲那帮女人惹得发呆,船近了,正要走开,从船上突然跳下的慧子刚好落在他面前。她眼里进了水,站下来揉眼睛。

陈志一下慌了。眼睛刚从慧子脸上移开,却撞上了她的胸脯。他是头一次离慧子这么近,几乎是逼近。她的脸白嫩得能弹出血来,透湿的蓝布褂子紧贴在身上,像是多的一层皮肤。

棉花地散发着肉感的气息。在泥土和阳光之间,生命是一部打开的书:耕和种,男和女。人们对性的想象力天生丰富。开荒,播种,挖沟,打井,木匠的榫头,铁匠的风箱,剃头佬的掏耳朵,以至于上下两扇磨子,乳白黏稠的浆水,往灶口塞柴,在锅里贴饼……都可以用来调情。陈志总是会被弄得很不自在。

这不自在反而惹得女伢儿喜欢。陈志的宿舍常有女伢儿进来,她们跟房里的其他人说笑,眼睛却瞄着屋角看书的陈志;他去水塘洗衣服,边上的女伢儿便笑他笨,她们是想他开口请她们帮忙。假使也愿放纵,他随时可以把一个女伢儿带进棉花地或是防浪林。

但那时候的陈志不想那样。他觉得应该一心一意等一个人,那个人也一心一意在等他。那个人是谁,什么时候来,他不知道。但他知道他应该一心一意地等。一块白布染皂了,就再也洗不白。

如果可以说是初恋,那是在初中。

开学没有几天,陈志就发现了那双水灵灵的眼睛。当时他和她都分别站在一群男同学和女同学中间,可是他们一下就注意到了对方。一个学期接一个学期,上课,下课,值日,放学,在安静的或攒动的人头之间,一抬眼就对上了。

初二,学校诗歌朗诵会,陈志上台朗诵:

……

理智说:“不要理睬,不要理睬!”

但爱情说:“向他说,你真可爱。”

……

本来挑的是《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天晓得为什么念出了《理智与爱情》,在聚光灯下还直瞄瞄地盯着台下那双水灵灵的眼睛,让许多人都回头去看她。

很快有人在她的课本上发现了他的名字,翻几页就一个,都是她的笔迹。

初三,那个中午放学,雨很大,陈志没有伞,在教室门口站着。新来的班主任从后面拍拍他的肩膀,他们去了生物实验室,一幢二层小楼。很早以前,上一层是解剖室,下一层是停尸间。

有什么要告诉我的吗?

教生物的班主任微笑着,比不笑更让人害怕。

屋角有一个跟活人一样高的教学人体模型,头从中间劈去了一半,露着血红的脉络和白色的脑髓。

班主任的眼睛像解剖刀,切开了他的身体。陈志相信,班主任甚至看见了他暑假做的那个梦:

下乡支农的晚上,老师让他去通知女生开会。推开门,她正站在澡盆中间。

当时他睡在院子里的竹床上,夜半的月光穿过梧桐树枝落在他身上。两腿中间冰凉,这是第一次。院子里静静的,没有人。他浑身发冷,说不出的惶恐。

班主任特别求上进,对出身同样不好的学生特别严厉。当做受家庭影响的反面例子,全校大会点了陈志的名。

差不多所有的同学都疏远了他,像躲传染病。陈志很害怕,想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那里没有同学,没有水灵灵的眼睛,没有班主任,没有教学人体模型,一切重新开始。

终于毕业,家里没钱供他升高中,他正好可以不去学校了。班主任却找上了门:外地有个江洲农场在省城招到了大批农工,学校让没有升学的初高中生去参加欢送会。

一个高中女生在会上突然提出要跟那批被欢送的人一块儿下乡,当场得到台上省领导的批准。陈志迷糊中被班主任推醒,听见台上念他的名字。他一进那个会堂就睡着了。

隔天,一早从省城坐火车,中午换成轮船,傍晚到了江洲。

江洲农场在长江中间的沙洲上,最早活动的是飞禽、野兽、四处漂泊的渔民。后来,政府把犯人送到这里改造。再后来,江北逃荒的农民加入,围起了堤坝,正式成为农场。

没想到这里一样有水灵灵的眼睛,只不过名字改成了“慧子”。

劈面看到慧子的那个夜晚,陈志做了一个梦,梦见一条向他飘来的船被风暴掀翻了,醒来很兴奋:梦是反的!

陈志就在那天上午走近了慧子。

慧子在三队,是六九届初中生。二队和三队的宿舍紧挨着。不开工的时候,宿舍吵翻了天。男男女女闹成一团,时不时就有一个女伢儿的胸罩被扯出来,旗帜似地从一个人手上飘扬到另一个人手上,但这类事从来没有在慧子屋里发生过。

慧子屋里住了三个人,那两个已经有主儿,一有空就各自找地方猫腻去了。剩下慧子跟老职工女儿学针线。她喜欢笑,而且笑得特别响,笑得浑身乱颤。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让人多少有些怯着,很少有男的进她宿舍的门,进了也不敢碰她一指头,狗样地转了两圈就悻悻地出来。

唯一敢在慧子屋里坐下的男人是石磙。但不是因为胆量,是因为憨。

石磙是跟娘老子逃荒到洲上来的江北佬。莽长莽大,一身衣服到处显短,到处是挣开的缝。巴掌伸开像蒲扇,两只脚像船,萝卜样的脚趾头伸在鞋子外面。走路一搭一搭,像石磙碾麦。他喜欢城里下放人员的宿舍,见门就推,也不管里面的人让不让,进去就自己找个地方坐下,不跟任何人答话,眼睛看着脚前,屋里哪怕吵翻了天,他一点反应也没有。等人家吵过了,他却莫名其妙地“呵呵”一笑,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坐了一阵又自己站起来走出去,再去推另一扇门,又不声不响坐一阵。次数多了,大家也习惯了,任他来去,只当没他。快三十了,还没有订亲。他老在城里人的宿舍转,看样子是想打城里学生的主意。有人就挑事:有种你抓一把慧子的胸口。他不答,脸僵着,把慧子晾在走廊上的胸罩捏在手心,龇出一口白牙,“呵呵”地笑。

谁都以为慧子会发恶,没想到她照样大笑,让人摸不着头脑。陈志后来问她,她说下乡前,父亲再三叮嘱:父母不能保护你了,你要自己保护好自己。衣食住行要跟大家一样,不要让人当你是城市小姐。别人开玩笑只要没有伤害到身体,你就要笑。笑也是一种保护。

机会真是为有心人准备的。那天上午,陈志在水塘洗衣服,听几个女伢儿说,慧子一个月的饭菜票失手掉到深水塘子里了。午饭后,看看正好没人,陈志跟着慧子进了她的宿舍,把一卷湿漉漉的饭菜票交给她:

你的饭菜票。我在水塘里捞起的。

慧子很惊讶:

是吗?

这之前两个人从来没有说过话。

陈志低着头,不看慧子。静默了一会儿,闷声问:今晚场部有电影,你去吗?

去呀,大家不是都要去的吗?

晚上,陈志早早吃了饭,蹲在坝头,看着坝下的宿舍,慧子熄灯,关门,跟着几个女伢儿一起上了坝头。他站起来,默默地跟上。

几个女伢儿鬼头鬼脑地笑,加快了步子,把慧子留在后面。

慧子放慢了步子,等陈志跟上来:

你喜欢看电影?

嗯。

哦。

陈志忽然意识到慧子有话没有说出口,又赶紧说:

也不一定。

慧子在黑暗中笑起来。

陈志突然说:

我们回去吧。

说“我们”的时候,陈志的脸发烧。

好。

慧子的声音很小,却清楚。

陈志心里欢呼。往回走的路上他很小心地同慧子保持着距离。手偶尔碰到她,马上就缩回来。慧子身上有一股淡淡的乳香,他不时吞咽一下。他想,无论如何要把持住自己,不能像条饿狗。

去你宿舍?

陈志说。他不敢贸然邀慧子去他的宿舍,更不敢提议去坝外或是棉花地。他们离那一步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慧子一进门就拉开了系在床头的灯绳,随后进来的陈志也就不敢关门,让它半开着。

谢谢你帮我捞起饭菜票。

慧子在自己床上坐下。

那有什么。

坐在慧子对面床上的陈志干笑。

你的水性一定很好。

还可以吧。

那个塘子很深呢。

无所谓。

说出的都是没意思的话,有意思的话却说不出。

心擂鼓似的响。

半开的门忽然被完全推开,门口被一个庞然大物堵住:

没有看电影啊。

是石磙闷闷的声音,接着就不由分说地走进来。

陈志又恼火又尴尬。坐下来的石磙面无表情地看看他们两个,然后就专心地看自己的脚尖。陈志恨不得踢他一脚,马上就收敛了这个愚蠢的念头。有一次犁地,一头牯牛翻身,不肯上轭头,石磙抓住它的角,生生把它按到了地上。

三个人就那样土堆样地干坐着。慧子一直在偷笑,不时幸灾乐祸地瞟一眼陈志。

直到看电影的人回来。

陈志回到宿舍,打着手电,在被窝里给慧子写了一封长信。下乡之后他帮许多人写过情书,现在轮到自己,洋洋洒洒写了一个通宵,把口里说不出的都稀里哗啦倾泻到纸上。信的最后说他明天晚上在分场小学的操场等她,会一直等到天亮。

匆匆扒了几口饭,也不知道是什么味道,陈志就早早动了身。明晓得慧子不可能这么早来,甚至不能保证她一定会来。慧子昨夜不看电影是为了感谢他,并不等于她是那种轻浮女伢,一卷饭菜票就可以跟你上床。

操场被一片桑林包围。陈志靠在一个隐蔽的墙角,眼睛盯着桑林里那条看不见的路。就像是一个重罪犯在等判决:要么是死,要么是活。

今天的约会跟昨天有实质性的不同。他在信里把该说的都说了,慧子应约,就是接受;不应约,就是拒绝。

尖起的耳朵里响起“沙沙”的脚步声,陈志一下屏住呼吸。慧子走到操场中间的时候他迎了出去:

你真……真的来了?

陈志结结巴巴。

不是你让我来的吗?

不不……是是,你看到我的信了?

看了呀。没看懂。

为什么?

好多字不认得。

慧子说的是实话。陈志心里暗暗叫苦。他太喜欢卖弄了。又不甘心:

真的没看懂?

真的呀。

慧子噗嗤一笑。

你骗我。

陈志忽然明白,身子向慧子倾过去。

慧子一下背过身子,一只手碰到陈志坚挺的下身。

好长时间,两个人都不做声。彼此听着心跳。陈志垂着两只手,再不敢靠近慧子半步。慧子背对着他,也不敢回头。

桑林外,一辆拖拉机远远地从机耕道上开过来,“突突”的声音越来越响,灯光也越来越亮。虽然肯定照不到他们,他们还是心惊肉跳。

我们走吧?

陈志试探着说。

好。

慧子走的是回宿舍的路。

陈志并没有回去的意思,只不过是想换个更隐蔽的位置。但慧子走在前面,他只好跟着,心里怅怅的。

我明天回去。慧子突然说。我妈上午来电话,我爸摔断了腿,从乡下回市里住院。

是吗?我陪你去。

那不好吧。

慧子犹豫着。陈志心里一热。

穿过桑林的时候,陈志小心地牵住了慧子的手,慧子让自己的手软软地留在陈志滚烫的手心。这是两个身体的第一次相互给予。上面的桑叶和脚下的草在黑暗中“簌簌”作响,上坎下坎不时一个踉跄,两个人的手一下握紧。

陈志一早跑去场部,把整理好的采访记录交给写作组,赶回宿舍,听说慧子已经走了,又赶去四五里外的班船码头,只见班船在江心冒出的一缕青烟。

只好坐下午的班船。

在市里的码头上岸,一街的灯已经亮了。下着雨,雨丝在灯光里一根根发亮。陈志一路打听,找到小乔巷。

小乔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乔巷两头是这个小城的两条主要马路,两边都是老房子,顶头的这一栋最高大,只是一样的灰暗破落。

一幢“回”字形的老屋,外面四面砖墙到顶,从大门进去,才发现有两层楼。中间是天井,四面是房间。这幢屋子是慧子家的产业,先前很少有人敢踏门槛。后来慧子父亲将它连同一个工厂交给了政府。慧子由学校分配到江洲插队的头一年,他带着慧子的母亲和弟弟下放到偏远山区。这幢屋子已经没有他们家的房间,老保姆让慧子跟她挤一床。

老保姆踮着小脚把陈志带到医院。跟慧子一起围着病床的还有她母亲和挂着红领巾的弟弟。慧子的父亲服了安眠药,正睡着。

见到陈志,慧子的脸“刷”地绯红:

你来了。

慧子母亲看看慧子,又看看陈志,轻轻说:

你好。

她有些浮肿,神情疲倦,隐隐透出往日的雍容,有一种气质上的压迫。陈志抓着衣角,呐呐说:

您好。

一边的老保姆嘟哝:

几好的伢。

慧子母亲说:

今天我和你弟弟守夜。你回去,晚上就不要来了。

看看慧子迟疑,又说:

去吧。

还是你和弟弟回去。

慧子看了一眼陈志,很坚决地说。

陈志心里涌起一种热热的有些辛酸的感觉:慧子一家,连同他们的老保姆,都对他表示了充分的好意。

这是一个契机,一下子拉近了他与慧子的距离。慧子父母下放的那个大山沟,没有公路,没有电,到最近的集镇要走一天。母亲去了以后才有人教书,一间破烂的祠堂,一群脏兮兮的小孩,高低年级不分,没有桌椅黑板。因为高血压,母亲时常在课堂上晕倒。弟弟不到十岁,父亲连自己也照顾不了。

护士不允许两个人陪护,也不允许陈志在医院里过夜。陈志在走廊长椅坐下,护士赶了几次,赶不走,只好算了。慧子不时出来看他,夜深人静,你看我,我看你。那一刻,他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相依为命。

走廊上的日光灯雪亮。

我给你回过信。

是吗?

你想看吗?

想看。

不给你看。

慧子把已经拿出的信抽回去,背到身后。

为什么?

陈志逼过去。

想干什么?

慧子的眼睛亮亮地看着陈志,脸通红。

如果我非要看呢?

非不给你看。

如果我抢呢?

你不敢。

这是鼓励。

陈志心一横,扑过去,两只手从两边插到慧子腰后。

慧子扭动着,挣扎着,等陈志总算抓住她的手,忽然停了。

陈志也忽然停了,静静地对着一张像是迷惘却又像是恐惧的脸。这张奶汁一样的脸上,每一个毛孔都散发出热气。睫毛不由自主地颤抖,嘴唇因为喘息而张开。

年轻的身体被轰然点着。陈志极力控制着火势,小心翼翼地向慧子激烈起伏的胸脯俯下去。

夜班护士的白色影子忽然出现。

陈志搭第二天一早的班船回江洲。来前他只请了一天假。

慧子却坐下午的班船回来了。

这次是慧子约陈志。

还是那个操场,还是那片桑林,还是月光照着。

父亲的原单位知道了他回市里住院的事,让他立即返回乡下。

慧子咬紧发抖的嘴唇。

陈志想抱住她,但忍住了,怕慧子觉得他乘人之危:

你来个电话就行了,我会赶去。

我慌了,只想到跑来找你。

月下,慧子泪光闪闪:

跟我来。

这一次他们走的是跟上次相反的方向。

横过机耕道,便是棉花地。

慧子走在前面,陈志跟着。

一整天的好日头把棉花地晒得像一张温暖的床。在洲上,孤男寡女进入棉花地,多半就是相好。

你真的喜欢我?

陈志在后面没头没脑地问。

慧子站住并且转身:

为什么不喜欢?许多女伢儿喜欢你,你看上了我,我很高兴。那天看了你的信,我很幸福。

慧子……

陈志一把把慧子拥在怀里。

慧子感觉到了什么,没有回避:

上午母亲谈过我们的事,她让我自己决定。她只是担心两家的老人会影响我们的前途。

我们会有自己的生活。

陈志更紧地搂住慧子。他们从此将共着命运。

我也是这样说的。我想好了,我们一起迁到他们那里去。

陈志的手突然松了:

你说什么?

……

迁到他们那里去?

陈志松开搂着慧子的两只手,下意识后退了一步。

这一步后退只在瞬间,却错过了一生。

慧子轻轻地但是坚决地把陈志留在她肩上的手推下去,也后退了一步:

我懂了。

很远的地头那边,看不清的屋场上响起几声狗叫,随后四下里更加沉寂。

慧子。

……

慧子你听我说……你让我想想……

慧子加快步子,跑起来。

慧子!

陈志腿发软,眼前漆黑。

慧子第二天上午走的时候不是一个人,跟在她后面的石磙挑着她的行李。她好像很快活,见人打招呼,不时大笑。

几天后,石磙返回来帮慧子办了随父母落户那个山区的手续。石磙同时也迁走了自己的户口。

离开江洲前,石磙找到陈志,把慧子的信交给他。

慧子的字很工整,一看就是从小练的。信写得断断续续:

……我当时就知道那么小的饭菜票卷儿不可能从水塘里捞出来,是你泡湿了给我的,我收下了,因为那是你的心意……我欢喜你的聪明,你比我认得的所有男孩儿都出色,会有出息的……我一开始就应该知道不能连累你……我父母也这样说过……请你原谅……忘了我……

二队人说:石磙有桃花运,陈志有缘无分。

下篇:一只羊两棵菜

上午,二队劳力刚在地头一字排开,就见林晨出现在场部后面的机耕道上。差不多所有人都停下锄子,直眉瞪眼地看她。

快活的老鼠嘴说:嚯,天仙下了凡尘。

二队的人路过一溜平房的场部,偶然在敞开的走廊上见到这位喜欢穿白色衣服的播音员,多数时候就只在高音喇叭里听她清亮软甜的声音,骚男人根本不听她说些什么,只说:出鬼,脚骨子发软。

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林晨一点事也没有。她是来找陈志的,让他去场办:

走吧。

陈志说:

你先走,我……就来。

林晨说:

那你快点,领导等着。

陈志把锄子交给老鼠嘴,说,我去去就回。

快去吧,还磨叽什么!

老鼠嘴跟着就唱:

二月过了是阳春,

蝴蝶蜜蜂采花心。

昨日从姐门口过,

看见小姐掉了魂。

生得不高也不矮,

不胖不瘦真害人。

行走风吹杨柳动,

好比仙女下凡尘。

……

这个上午,陈志和林晨成了二队的话题,人们为此争个不休。

老鼠嘴说:你们莫小看了陈志,终非池中物,眼见得就是场部干部了。

多数人都说:“场部干部”?你信啊?这伢儿人能命不能,难出头的。哪个仙女会看上他?做梦。

这两年,知青大返城,全场几百号先先后后从城里下放来的人差不多走光了,二队剩下的几个,谢宜修早就嫁了当地人,孤儿张丙因为成了好劳力,给二队大户余家要去做了上门女婿。先前几十号人的城里下放人员宿舍,只剩陈志独守老营。老职工很纳闷,不晓得为什么就是轮不到陈志。

陈志到农场后染上了血吸虫病,瘦得像枯树叶。每天拿根草索系住烂棉袄,在一堆空屋里飘进飘出。冬夜收工回来,摸黑翻过堤坝,穿过江滩的树林,下几十丈深的江坎挑水,常常连人带桶滚下江坎。一个人烧一口先前几十口人煮饭的锅,一锅饭吃几天,馊到发臭。

二队的老职工可怜陈志,却帮不上忙:你连捉只鸡的力气都没有,哪个敢把女儿嫁你!

县里的熊组长在农场蹲点,偶然发现了陈志:床头一只齐腰高的棉花篓子里装满了到处摸来的书,还写诗,眉眼鼻子给煤油灯熏得墨黑。

二队就在场部旁边。熊组长每次下去走动,夜里回场部路过,见到陈志的房门有亮,总会进去坐坐,也不多话,就是问问陈志是不是又写诗了,寄出去没有。有时候什么也不问,点支烟,一口一口抽着,抽完了,用脚把烟蒂在泥巴地上捻熄,说,早点休息。就走了。

农场还有一个女知青没回城,她下乡第二年就当了全省劳模,现在是农场的书记。据说那女知青来了月经也在毒日头底下锄草,一站一整天,直到大出血晕倒;积肥,因为夜黑,被沟坎绊倒,一头栽在一大泡新鲜牛屎上,先是吃了一惊,继而就喜出望外,顾不上把嘴里的牛屎吐干净,先把那泡牛屎捧进粪筐……当地老职工有夸她的,也有背后喊她“憨包”的。她那时在二队,锄草、积肥那些事迹陈志亲眼见过,对她从心里服气。虽然他也从不偷懒,但嘴巴里进了牛屎也不赶紧吐出来,他肯定做不到。更不说他出工就只是为了赚工分,毫无远大理想,不可能像她那样站在家门口望到天安门。

省领导看到相关报道,下令成立省、地、县三级联合写作组去农场采访报道。正在场里蹲点的县宣传组熊组长负责联络协调。为了配合写作组,农场出人收集素材。

熊组长点了陈志的名。

陈志收集的素材,不光文字通顺,还蛮生动有趣,比如那个积肥的故事,他最初写的题目是《一泡牛屎》,反复推敲改成了《大吃一惊》,听上去像“大吃一斤”,有了喜剧效果。写作组个个叫好,直接就剪贴进大稿。那报道后来在国家大报头版整版刊登,陈志提供的文字改动极少。

写作组从省、地、县来的一帮干部要离开江洲了,看着又要孤苦伶仃回生产队的陈志,不知说什么好。相处了三个月,就是一只小猫小狗也有点难舍了。

写作组里的县宣传组干部陈一民没话找话,说,去年我来江洲招工,怎么没见过你?

县里新办的工厂都来江洲招过工,陈一民是招工小组的成员。

当初我们就是不小心走错路碰了个头也好啊。我要见你这个造孽样,肯定把你带走了。

陈一民一脸络腮胡子刮得铁青,双目炯炯,像电影里的游击队长。

熊组长低着头,默默抽烟,抽完了,用脚把烟蒂在泥巴地上捻熄,又从烟盒里抽出一支。

陈志在写作组帮工的这些日子,人五人六地在场部进进出出,差点忘记自己是个土里刨食的了。就像《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里那家穷渔民,小金鱼一走,先前的一切又还了原:锄子、扁担、粪桶、棉花地、大柴灶、大铁锅、大水缸,五更钟声响,两头不见光。

正是一年春光好,血吸虫排卵期,很活跃,陈志的肝痛得像针扎。听到上工钟响,还是硬撑着爬起来下地。

熊组长临走前,建议让陈志到场广播站工作。一来广播站需要一个采编;二来他可以到场部食堂用餐。场领导当时没有反对。

场广播站总共三个人:一个男的,赵志高,管设备;两个漂亮女儿,播音,一个余莉莉,一个林晨,声音都好听,不同的是,余莉莉爽快,林晨绵软。

场里人都说赵志高那狗日的真有福,一只羊两棵菜,而且都百里挑一,想啃哪棵是哪棵。

场广播站本来就是个让人眼红的地方,肩不挑,背不驮,日晒不到,雨淋不到,三个人一天到黑你看我我看你,看得心里蜜糯了。

赵志高父亲是船工,解放军渡江时立了功,成为地方干部。起先管江洲劳改农场,后来是江洲农场首任场长。赵志高初中毕业没有课上了,父亲就让他进了农场广播站。他高高挑挑,白白削削,喜眉笑眼,很讨人喜欢。听写作组的人说陈志的稿写得好,他崇拜得不得了。说,你有空教教我,我写封信都梗梗巴巴。

是想请人家帮你写情书吧?

余莉莉讥笑。

赵志高脸红了。

外面传得沸沸扬扬,其实广播站三个人成天腻在一起,许多话反而开不了口。

晚上,赵志高带着一叠稿纸,找到依旧住在二队宿舍的陈志说:

老兄,余莉莉说得不错,我是真要请你帮个忙。

陈志自己没戏,帮人写的情书倒是成全了几桩好事。

写给哪个?余莉莉?林晨?

各写一封。

陈志盯了赵志高一眼,微笑说:

好吧,明天一早给你。

我……想今晚上就……

这么急?那你等等。

煤油灯的火苗昏昏地晃动,余莉莉和林晨两张漂亮脸蛋在稿纸上一会儿重叠,一会儿分开。

两封情书,分别写给两个关系密切的女孩,都不轻不重、真真假假、有心无心地说到了另一个女孩不如她的地方。

你真行!赵志高由衷说。教教我,这里面有什么秘诀?

陈志说:

没有秘诀,只需要让人家觉得你是最懂她的人。

第二天,赵志高在广播站工具间用电炉炖了一锅熟狗肉,报答陈志。

场里的流浪狗成群,每天场部周围闹得最凶。赵志高抓鸡逮狗比陈志灵光多了,昨夜从陈志宿舍回去,就去场部食堂捡出块肉骨头,绑上细铁丝,从工具间窗户抛出去,还没有落地,好几只狗就扑了上来,窗户里的赵志高随即按下开关。死狗拖到食堂给大师傅处理,烧好后给赵志高装了一大锅。

那天酒喝得多,两个人都有点把持不住。

可惜甘蔗没得两头甜。要是允许一夫多妻就好了,我把林晨和余莉莉都娶上,一个大家闺秀,一个小家碧玉,各有各的味儿。

赵志高全不顾陈志的感受。

陈志也有些晕了:赵志高你能这样待我,我很感激。我跟你们不一样,你们在娘胎里就是祖国的花朵,我生下来就是一坨鸡屎,活着就是福分,别的都是妄想。

赵志高直点头:

那是,那是。

陈志很少呆在场部,广播站也没有他坐的地方。如果场办没有指定任务,他就去下面的分场采访,把写好的报道稿交给场办审查,就到场部大院前的坝头坐下,等审查结果,通过了,就站起来,拍拍屁股,回二队宿舍。

码头还是那个码头,湾子还是那个湾子。只是没有了那一船女人,没有了慧子——羊脂一样的大笑的慧子。

她指望过他,他迟疑了。

知识分子在这里发呆啊!

忽然响起一阵笑声。林晨不知什么时候到了坝头上。

因为荷包里老是揣本书,一有空就写写画画,还向外面投稿,陈志落了个“鸡屎(知识)分子”的雅号,洲巴佬觉得“分子”多余,直接就叫“鸡屎”。

林晨从来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喊陈志“鸡屎”,只喊原意“知识分子”。

陈志慌了,赶紧站起。

别别别,我也想坐一会儿。

林晨双手从后面一抹裙子,在陈志身边的草棵上坐下。

你就是在这里看上慧子了,对吗?

林晨看着前面的湾子。

你怎么知道的?

陈志憨了。

她给我看过你的信,我们同班同学。

……

你那封信写得真好,是个女孩儿都会动心。那么诚实,那么深情,我能想得出,慧子离开你会难过死。你们后来就再没有联系了?

没有,她没有给我地址。

也没有给我。别看她老是笑,骨子里还是小姐脾气。要不,我找她?

不要。

陈志很坚决地摇摇头,站起来:

谢谢你。

……

理智说:“不要理睬,不要理睬!”

但爱情说:“向他说,你真可爱。”

……

不是中学生了,应该懂得服从理智,而不是放纵感情。

陈志极力控制着自己,大步离开坝头,没有注意林晨对他的凝视和她眼睛里滚动的泪水。

蹲点结束,熊组长离开农场。几天后,场办梅主任对陈志说,你也回二队吧。又压低声音说:不是我要你走,是桂书记定的。她说熊组长立场有问题,说你跟那些从城里发配下来的内控分子一个样,喜欢看书,喜欢看书的人脑子就活,脑子活就靠不住。广播站属于机要部门,不可以用你这种人!

桂书记之前是农场妇女主任,那个先进典型调省后,向县委提议她接替自己担任农场书记。

陈志没有听完就走出了场办,他只能接受,没有任何争取的余地。

宿舍长长的一排空平房,像一口活棺材。陈志瘫在床上,高烧出了一嘴水泡,听着风在屋瓦上刮出的尖叫,坝外江水拍岸的闷响,翻来覆去。眼前一片漆黑。

场办梅主任有些话没有说出来:在场领导的眼里,他其实就是内控分子。回城的下放人员中出身不好的多的是,他们只是“出身不好”,还不到“内控”的程度。害得他被“内控”的,是荷包里老是揣本书,一有空就写写画画,还向外面投稿,还被人叫做“鸡屎(知识)分子”。在他,不过是打发日子,但在洲上,是一种危险。因为“喜欢看书的人脑子就活,脑子活就靠不住”。

迷迷糊糊中,陈志觉得枯树叶一样的自己,打着旋,向黑咕隆咚的阴曹地府坠落。他吓得用尽气力喊叫,却喊不出声音。

不知道是第几天,陈志在一身透湿的冷汗中,突然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这之前,没有人打搅过他。二队的人不晓得他已经不是“场部干部”了,倘若他死在了床上,也不晓得什么时候会有人收尸。

喊他的是陈一民。他夜里搭船一大早就到了农场,熊组长派他来借调陈志。陈一民跟桂书记磨了一上午嘴皮子。他们那个写作组在场里住一个月,当时还是妇女主任的桂书记对他们蛮客气,想不到当了一把手就这么抹面无情。她说我就不懂了,江洲这么大,你们为什么就只记得一个陈志?

陈一民急得脸色煞白:

回去怎么向熊组长交待!

陈志晕晕乎乎说:

我跟你走。

除了身上的衣服,陈志什么也没有带。

陈一民说,要得,缺什么回头去我家拿,离开这里再说。

陈志忍住眼泪,鸡啄米一样点头。

上级发了红头文件下来,要求培养基层宣传员,方式是直接参与新闻报道。

先让江洲的那位陈志同志到县里来吧。

熊组长总是一脸苦相,从不开玩笑,喊谁都是全名加“同志”。他不知道陈志回生产队了,他的这个决定,不只是“培养”了一个“基层宣传员”,而是救了一条命。

陈志住进了县机关大院里的单身宿舍,在宣传组办公室加了一套与其他干部同样的桌椅。陈一民让陈志的桌子跟自己挨着。

从一个洲巴佬忽然成了机关干部,刚开始几天,陈志走进办公楼,总有点鬼鬼祟祟,不敢看人。说话、走路,包括咳嗽,都提心吊胆,生怕让人觉得放肆。

县报道组一共三个人:

正牌大学生李甫维。光跟天才李白同姓还不够,还要加上地才杜甫、人才王维。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县里,理所当然是写文章的王牌。

文厚德。之前在姑塘公社当文书,有一首歌颂姑塘的诗《鄱湖晨曲》在省报副刊发表,成为全县最有成就的诗人,为了加强宣传报道,又调来县报道组。他很朴实,灰色中山装里是布扣对襟衫,所有扣子都扣得很紧。圆头布鞋和土布袜子,黑白分明。一身板正,跟仪仗队的一样。谁跟他说话他都弯着腰,眼睛看着脚尖,绷紧脸,不管听清没听清,都“哦哦”点头。只有独自站在二楼走廊上凭栏吟诵诗歌时,才会昂首挺胸。

第三个是陈志。一个假干部。他晓得,这是他改变命运的最后机会。

对姑塘公社的报道让陈志在县里一举成名。

姑塘是县里的老典型,陈志来报道组之前,县里一连好几年,年年派一个写作组下去总结,稿子油印出来,堆成上尺高,可以编一本厚书,就是上不了省报,差不多成了县里历任领导的一块心病。

也许真到了时来运转的时候。那次陈志独自蹬了一辆破单车,早上从县机关出发,晚上到了姑塘。当夜就开座谈会、看材料——材料都是现成的,把文字稍作调整润色,加进一些新词和新数据,天亮就写出了初稿。吃过早饭,姑塘的领导到公路上拦了一辆附近工厂进城的货车,请司机把陈志捎到市里坐火车,去省报送稿。

就要开全国农业大会,省报正在组织宣传,具体负责的老罗也是上次去江洲的那个写作组成员,当时就很为陈志惋惜,觉得埋没了人才。他对姑塘也是知道的,看过陈志送来的稿子,说:

稿子放这儿,你回去,好好睡一觉,眼圈都黑了!

半个月后,那个稿子在省报头版发出,占了大半个版。

县机关一下炸了锅,各个办公室都在争看那天的报纸,重要的不是内容,是篇幅。县里的报道有史以来最多是豆腐块,从来没有这么风光过。文厚德羡慕得不得了,他在姑塘当文书的时候,多次接待写作组,结果都是无用功。

从此,除了报道组的任务,县里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总结、会议报告、情况调查、开幕词、闭幕词,都去找陈志。陈志随叫随到,而且出手极快。人家少说要一个礼拜,他最多一天一夜就完成了。县里四级干部会,一个月前就成立材料组,从各单位抽笔杆子,集中住进招待所,讨论、起草、送审、修改,再讨论、再修改、再送审,熬夜熬得眼睛肿了血压高了,抽烟抽得牙齿松了指头黑了,临开会前,领导不批准也不行了,一块石头才好歹落地,有人出招待所直接就住进了医院。陈志来了,材料组照样成立,不过,其他人差不多就是打一个月扑克,陈志也在一边观战,离开会还有几天了,他一个人熬两个通宵就把稿子写了,到了领导手上,一遍过。省报上只要有段时间见不到有关县里的报道,一把手涂书记就会问:报道组那个陈伢儿哪去了?

苦了拿“天、地、人”三才起名的李甫维。全县性的会议,起先也派过他和文厚德去材料组。他去了,除了写稿,什么杂事都不沾手。不像文厚德,一笔一画、一遍一遍给别人誊抄稿子。后来干脆就不喊他了。平时呕心沥血写出的报道或总结,交给领导过目,不管哪个部门或单位的头都先问,给你们那里的陈志看了吗?他说行就行,他说不行就照他说的改。认定了药不过獐鼠不灵。

正等着赏识的李甫维的脸一下就绿了。他堂堂一个正牌大学生,没想到让一个初中生农工压一头,不由得怀才不遇,满腔悲愤。

李甫维自然不会对陈志屈尊,陈志也不会憨到真敢拜读他的杰作,只是心里有点为他着急:不论写什么文章,不管合不合适,他都要拿唐诗宋词开头,报道春耕就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报道筑坝就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报道计划生育,就抓住结扎缝针的一个“缝”字,写“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怎么也没法让领导满意。他自己又认识不到,只把一腔怨气发泄到陈志头上。

县领导中,政治部王主任特别讲原则,跟他的面相一样有棱有角。在机关里多年熬下来,脸面煞白,像个骨头架子。对熊组长把陈志弄进县报道组,李甫维本来就不理解,而陈志居然一直赖着不走。按照文件,培训是三个月换一批人,但三个月早已过去,熊组长并没有换人的意思。李甫维背后去王主任那里提过多次意见,说领导机关应该有起码的纯洁性,怎么可以有陈志这种出身的人?

无奈熊组长职务虽然在王主任之下,资格却老得多,王主任不好擅自决定。县领导班子年终开会,王主任转达了李甫维的意见。涂书记说,这事熊组长他们定了就行,不消在这里讨论吧?

新县城建在十里河两岸。

十里河是条山洪冲出来的季节河,平常日子,清亮得透明的河水浅浅地洗着一沟卵石,从庐山脚下弯弯曲曲流到十里埠。

县机关原来在市里,前几年才搬到城外的十里埠来。

机关大院圈了很大一片地,除了办公楼、单身宿舍楼、家属区,剩下的一大半都种了菜,每周有半天,机关各部门干部轮流盘菜地。菜地一年四季花花绿绿:春天,油菜花黄,蚕豆花紫;夏天,围墙上爬满了冬瓜、南瓜、丝瓜,竹架上挂满了番茄、黄瓜、豆角;秋天,辣椒、茄子、扒荷;冬天,霜打的芽白、雪里的萝卜苗翠嫩细碎。越过菜地,围墙外的远处,庐山隐隐约约。

陈志没事就在宿舍楼上凭栏。一年三节,大院差不多是空的。这是陈志最畅快的时候,就像一头骚牯卸了轭头、断了索子,整个人现了原形。在江洲他孤单惯了,不晓得什么叫寂寞。一个人,想几点睡就几点睡,想几点起就几点起;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想穿衣服就穿,不想穿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想女伢儿就尽管想,想得撑旗子就尽管撑,想得要叫就死命叫。他的“叫”,不是瞎叫,是唱歌。没有人听正好,可以捺着屁眼扯开喉咙唱,横直是唱给自己听。他喜欢听自己唱歌。

跟平时上班,全然是两个人。

唱歌归唱歌,心里空落落。陈志想起自己离开江洲几年,在此处一没户口,二没编制,什么时候人家让走就还得回去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阵阵揪心。

最饥渴难耐的自然是想女伢儿。在县里,像他这个年纪的人早都生儿育女了,结婚对他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事。天上的云团千变万化,一会儿是含情脉脉的水灵灵的眼睛,一会儿是响亮大笑的慧子,都是老天对他的捉弄:挑逗,诱惑,神魂颠倒,走火入魔,转眼无影踪。

他跟母亲说起过与慧子的分手,母亲说:你做得对!再三叮嘱,没有正式工作,绝不要想结婚的事,苦了自己不要紧,莫害了人家女孩子。陈志每天在县里各处跑,接触面比在江洲不晓得大到哪里了,但不管在哪儿,他都尽量不跟女孩子多说话,公事公办,办完走人,绝不牵藤绊叶,拖泥带水。

陈志以为自己渐渐麻木,再不敢妄想,其实,是假象。

那回外出采访,在那个单位吃过晚饭,回到宿舍,一直眼巴巴地等着他回来的文厚德神神秘秘地跟他说:

江洲有个叫林晨的女伢儿下午到办公室来找过你,你不在,她明天上午要有时间还会再来。

“好比仙女下凡尘。”

陈志心里“轰”地一响:

她没讲她在县里的住处吗?

应该就在招待所,去找就是了。

文厚德一脚跳到门口,只等陈志点头。

还是……等明天吧。

陈志转眼就冷静下来:

他们不过就是认识而已,说是“同事”他都够不上,更没有个人性质的交往。决不可以胡思乱想,你没有资格!

第二天天刚亮,文厚德就跳下床,不由分说地把陈志也轰起来,打扫房间,整理床铺,到处弄得一抹光。还跑去院子摘了一大捧花,插进一个毛竹筒,放在陈志的书桌上。

看着文厚德忙得一头大汗,陈志很感动,又很辛酸。文厚德是把林晨当做他的女朋友了,但这根本是没有可能的事。真要出现奇迹,他也不会接受:连一个正式编制也没有,他不可能害林晨。

在江洲场部,对他最尊重的是林晨,只有她喊陈志“知识分子”没有一丝嘲讽的意思。林晨在广播里念他的稿子,从不出错。不像余莉莉,老是卡壳,要不就念白字。至于林晨的声音里比准确的表达还有更多的意味,他有感觉,但不敢多想。

一上午过去,林晨没有出现。

文厚德很是惋惜昨天陈志没碰上林晨,长吁短叹:那么好的一个女儿。

陈志反而一阵轻松。

没有铁饭碗,一切都只有免谈。

熊组长有一回专门跟王主任谈到陈志的前途,王主任说:农工不是前途?

陈志终于爬上人生最要紧的那个台阶,是涂书记一锤定音。

进县机关几年,陈志只偶尔在院子里远远看到过涂书记。

涂书记多数时候在乡下转,附近公社就蹬单车去,远的公社才坐机关唯一的那台老旧吉普。他的样子像小人书上的李逵,大个子,浓眉,豹眼,高颧骨。院子里一群伢儿玩着,见他来了,四散奔逃,他就跟在后面“哇哇”追赶。早年剿匪受过伤,一条腿到现在还有点瘸。他面相恶,心比豆腐软。

县办国营企业职工自然减员顶替。不光是报道组,机关各部门的多数干部只要见到王主任,都帮陈志说话,希望王主任这回高抬贵手。

李甫维急了,连一点跟领导讲话的起码分寸也不讲,涨颈斗眼地对王主任说:你必须坚持原则!

但这一次,王主任的态度很暧昧:

要不你直接跟涂书记讲讲。

已经上了吉普要下乡的涂书记听李甫维的小嘴吧唧了好久,没搞明白他到底想说什么:

小李同志请你简单些,你说的那个陈伢儿到底有什么问题?

他父亲有问题。

他本人呢?

那倒……没有……

开车。

涂书记对司机说。对这个头梳得溜光的小白脸,他多少有点看法。之前有好几次,李甫维越过报道组、政治部,直接把稿子送他审阅,那些稿子标题大都是我们的“带头人”“火车头”“好班长”之类。他起先蛮客气地说,我斗大的字认不得一箩筐,更不懂写文章。你还是给王主任、熊组长他们看。我只提一点:除非批评,绝对不要写我。我一个农民的儿子,上级看得起,让我担了一个县的责任,做牛做马、累死累活是应该的。何况工作是大家做的,不是我一个人做的。不要把功劳记到我一个人头上。我就是一身铁,又能打几颗钉?李甫维以为他是谦虚,下次又把这样的稿子送去,他只有黑下脸:

我说你个后生家,做人要端正,莫讨好卖乖。跟你说多少次了,怎么就是不听!

拿到县劳动局国营工人编制表格的那天,陈志趴在陈一民家的饭桌上,大哭了一场。

陈一民说,莫哭!你这辈子要做的事还多的是。先不讲别的,老大不小了,赶紧成个家。看上了哪个女伢儿只管说,机关这么多人,大家帮你做工作。

一脸络腮胡子的陈一民是个劳碌命,上有老下有小,家里的苦都吃不完,还谁的事都操心:

一定要找个人品好又比李甫维对象漂亮的!最重要的是不能像她那样给男人带绿帽子。

林晨在脑子里一闪而过,陈志立刻就掐断了念头。

这时候的林晨已经在刚恢复的高考中考进了京城的高校。

陈志后来知道,林晨那年来县城,是因为江洲广播站三个人都是推荐上大学的人选,到县里来参加初选。江洲有两个录取名额。老场长的宝贝儿子赵志高是铁定的,桂书记让赵志高在广播站的两个女伢中挑一个。

赵志高挑了余莉莉。

各自接到赵志高让陈志代写的情书,林晨嫣然一笑,却没有下文;余莉莉一直就在起跑线上等着发令枪响,信还没有看完就扑到了赵志高怀里。

林晨大学毕业那年,在学校的一个文学讲座上远远看到陈志。

那时正是文学的黄金时期。黑压压的一片人头前面,陈志在灯光通明的台上讲他最近发表的一篇爱情小说:

初中班的水灵灵的眼睛,诗歌朗诵会,生物实验室,长江中的沙洲,涨满湾子的桃花水,月光下的桑树林,屋场,小学,操场,机耕道,没有尽头的棉花地,还有小乔巷和医院的走廊,以及农场广播站的一只羊两棵菜以及一个落寞无望的男孩。

最早走进陈志生命的几个女孩,就像一个又一个桃色的梦,除非一直睡着,一旦醒来,便可望不可及。

好多年后,已经在省城专业写作的陈志打听过她们的下落:水灵灵的眼睛早已跟随丈夫去了国外。

慧子父亲恢复了原来的待遇,一家人跟着回城。慧子后来嫁了他们家老保姆在市师专教书的儿子。石磙并没有跟慧子结婚,他借住的那家有个女儿死心塌地喜欢上了他的憨包个儿。慧子一家走了,他留在那里,包了一片山种茶叶,他老家是大别山有名的茶叶产区。因为是深山大岭,生态好,茶叶销路不错。

至于林晨,杳无音信。

刻骨铭心的爱情,有时候不是拥有,反而是不曾拥有。

陈志最后幽幽地说。

礼堂鸦雀无声。

倚在礼堂进口的林晨悄然离开。

多年前的那天上午,林晨再次去县机关找陈志,在大门口遇见上班的李甫维。他是江洲农场桂书记的未婚女婿,时常跟未婚妻桂霞一块儿去江洲看母亲。在县机关的人中,林晨见得最多的除了陈志就是这个李甫维:

昨天你走后,陈志来过电话,他在外地的采访还要几天。另外,我不知道你们什么关系,但要负责任地告诉你,他在县里已经有爱人了。

林晨知道李维甫当时说的不是事实的时候,陈志已经有了家室。

猜你喜欢
陈志
青年!觉醒进行时
滴灌水肥一体化施肥频率对日光温室番茄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
碗祭
让青春有戏
民警为17岁女贼讨公道:谁天生就是坏小孩
罗马钟
篱下
“大叔”游戏感情,萝莉该不该返还财产?
婚姻里的窃贼:我是一个有“职业素养”的情人
陈世旭的胆识和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