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舒慧,吴 玮,黎兆军※
(1.广东医科大学,广东 湛江 524000;2.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 湛江 524001)
患者,女,56 岁,因“左手腕及前臂出现红肿、结节10+年”就诊。发病前工作中左手前臂不慎被虾刺伤,后局部出现肿胀、溃疡、化脓,伴瘙痒,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后(具体用药用量不详),原刺伤处皮损已结痂,但随后于临近部位及左手腕出现红肿、结节,自行外用药物治疗,症状仍反复,严重时伴明显渗液,无疼痛。发病以来,无发热和关节痛等,精神、饮食和大小便正常。既往体健,否认结核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长期从事捕鱼养虾工作。体检: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左手腕部及前臂伸侧下1/3 见暗红斑、结节,少许渗液,轻度肿胀,触之有波动感,无压痛。邻近淋巴结无肿大,见图1A、1B。
图1 皮肤海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临床图片(A、B 治疗前;C、D 治疗2 周后)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增生肥厚,真皮内弥漫肉芽肿样炎症浸润,组织细胞、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真皮内纤维化,胶原纤维增生和血管增生,抗酸染色和PAS 染色均阴性,见图2。
组织液抗酸染色涂片、组织块常规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考虑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海鱼分枝杆菌)可能性大,门诊予利福平(0.45g/次,1 次/d),乙胺丁醇(0.75g/次,1次/d),美能(50mg/次,2 次/d),2 周后复诊,皮损好转,见图1C、1D。
图2 皮肤海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手臂皮损病理活检图
我 们提取 组织块DNA 后,PCR 扩增hsp65 和16sRNA 后测序,用BLAST 进行对比分析,符合海鱼分枝杆菌。我们用改良罗氏培养基行组织块培养,27℃培养90 天后,可见油腻、平坦、无色素的菌落,见图3A,菌落涂片抗酸染色阳性,见图3B,再次行PCR扩增后测序,符合海鱼分枝杆菌,而同时间的37℃培养无菌落生长。患者目前仍定期门诊随访治疗中。
图3 皮肤海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皮损改良罗氏培养基及菌落抗酸染色
海鱼分枝杆菌,又称游泳池肉芽肿,是一种缓慢生长的光产色菌[1]。通常与接触海水或淡水时,被海鱼分枝杆菌从人类皮肤侵入所引起的皮肤病。皮损[2]好发于四肢暴露部位。局部受伤(3 ~4)周内出现小的,多为单发的红色丘疹,缓慢长大形成(1 ~2)cm 红色或紫色小结节,极少数可破溃形成浅表性溃疡。组织病理为慢性肉芽肿性验证,抗酸染色阳性率较低。主要鉴别诊断:① 孢子丝菌病[3]:结节常破溃、结疤,真菌培养阳性,组织病理学PAS染色可查到阳性孢子;② 着色芽生菌病:病理切片在浸润的朗格汉斯巨细胞内或真皮组织中可发现棕黄色厚壁的圆形真菌孢子;取皮损处脓性分泌涂片直接镜检,也可查见上述的真菌孢子。国内外文献报告[4、5],临床慢生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存在差异,而海鱼分枝杆菌对多种药物如利福平、克拉霉素等敏感,且MIC 范围窄,因此多数情况下单药就可以成功治疗。总疗程往往大于3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