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有志, 袁晓娟
(1. 贵州省镇远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镇远 557700; 2.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凯里 556000)
小反刍兽疫(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绵羊、山羊等小反刍兽的1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高稽留热、眼鼻分泌物增加、口腔糜烂、腹泻和肺炎为特征[1]。小反刍兽疫是我国强制免疫病种,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数起小反刍兽疫疫情,其中就包括贵州省黔东南州的部分县(市),防疫形势严峻。2017—2019年,镇远县年均存栏羊3.86万只,面临巨大的防控压力。为提前做好防控风险分析及相关防控工作,保证扶贫产业健康发展,特对我县羊小反刍兽疫进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
1.1 检测血清采集镇远县4个乡镇规模羊场(存栏≥100只)及散养户(存栏<100只)已免疫小反刍兽疫羊血清样品311份,其中规模场181份,散养户130份。
1.2 主要试剂与仪器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试剂盒(批号:20171109、20180507、20191021),购自深圳市康百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仪器:酶标仪、生化培养箱、台式高速离心机等。
1.3 方法及判定所有试剂使用前恢复至室温,具体操作按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试剂盒方法(竞争ELISA)进行。先将待检血清按1∶100稀释(阴性、阳性对照不稀释)。在酶标板上依次加入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各2孔,每孔100 μL,样品孔加入稀释好的待检血清100 μL,盖好封板膜,37 ℃避光反应30 min;10倍洗涤液300 μL 洗涤3次后拍干,每孔加酶标结合物100 μL,盖好封板膜,37 ℃避光反应30 min;洗涤3次后拍干,每孔加入等体积底物液和显色液混合液100 μL,盖好封板膜,37 ℃避光反应15 min;加入终止液50 μL,用酶标仪测定D450 nm值,计算S/P值。结果判定:(1)有效性判定:在阴性对照孔D450 nm≤0.20,阳性对照孔D450 nm≥0.30时实验有效。(2)检验结果的判定:S/P=样品D450 nm值/阳性对照平均值。样品S/P≥0.2判为小反刍兽疫抗体阳性;样品S/P<0.2判为小反刍兽疫抗体阴性。
2.1 不同养殖规模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结果从表1可见:小反刍兽疫3年总体免疫合格率为82%,其中规模场免疫合格率(87%)高于散养户(75%)。
表1 不同养殖规模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
2.2 不同区域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检测结果从表2可见:4个乡镇3年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相差较大,青溪镇最高为91%,都坪镇最低为77%。2018年都坪镇(60%)、江古镇(60%)均未达到国家农业农村部规定≥70%的标准要求。
表2 4个乡镇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
2.3 不同时间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检测结果从表3可见:我县3年来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平均合格率均在70%以上,2019年上下半年相差不大,2017—2018上下半年相差较大。
表3 不同时间羊小反刍兽疫免疫抗体合格率
3.1通过对镇远县4个乡镇2017—2019年羊小反刍兽疫抗体持续监测,总体抗体合格率达82%,高于国家农业农村部规定≥70%的标准要求,群体保护率效果较好,其中规模养殖场小反刍兽疫的免疫效果要高于散养户。本次由于划分规模场(≥100只)起点较高,为了更科学地评估免疫效果,今后调查工作中应该更加细化(将30只以上100只以下的小型养殖场划为一档),另外要增加散养户的采样量,使免疫效果评估更加规范。
3.2全县4个乡镇小反刍兽疫的抗体合格率相差较大,经调查发现:都坪镇和江古镇样品主要来自散养户,羊坪镇和青溪镇样品主要来自规模养殖场。分析散养户免疫效果较差的原因:一是疫苗质量方面,我县大多数村级动物防疫员无冷藏设备,运输、储藏对疫苗质量和效价影响较大;二是防疫员责任心不强、技术落后影响免疫效果;三是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差。此外,2017—2018上下半年相差较大的原因也与此有关。说明农村散养户的免疫接种仍然是薄弱环节,甚至一些散养户认为接种疫苗会影响羊的生产,对此较排斥。
4.1 加强免疫对区域内所有适龄羊进行免疫,杜绝免疫空白。对抗体监测不合格的养殖场(户)应及时进行补免工作。
4.2 加强饲养管理科学饲养管理,定期对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加强羊群的营养,定期驱虫,以提高羊群抵抗力。
4.3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通过发放宣传单、挂图、小册子等方式对养殖场特别是散养户进行防疫宣传,使其了解疫病的危害性和防疫的重要性,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此外,还要加强对基层兽医人员在疫苗接种、采样、疫病诊治及自身防护方面的技术培训,提高疫病防控水平和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