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借记卡
◎毕淑敏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并非是两手空空,而是捏了一张生命的借记卡。
阳世通行的银行卡分有钻石卡、白金卡等细则,生命的卡则一律平等,并不因出身的高下和财富的多寡,就对持卡人厚此薄彼。卡上存进了我们生命的总长度,它被分解成一分钟一分钟的时间,树木倾斜的阴影就是它轻轻的脚印了。
密码虽然在你的手里,但储藏在生命借记卡的这个数字,你虽是主人,却无从知道。这是一个永恒的秘密,不到借记卡归零的时候,你都在混沌中。也许,它很短暂呢,幸好我不知你不知,咱们才能无忧无虑地生活着,支出着我们的时间,不知道会在哪一个早上那卡突然就不翼而飞,生命戛然停歇。
很多银行卡是可以透支的,甚至把透支当成一种福祉和诱饵,引领着我们超前消费,然而它也温柔地收取了不菲的利息。生命銀行冷峻而傲慢,它可不搞这些花样,制度森严,铁面无私。你存在账面上的数字,只会一天天一刻刻地义无反顾地减少,而绝不会增多。
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时间的大富翁。不过,且慢。既然要算账,就要考虑周全。生命也是有必要消费的。首先,令人晦气的是——我们要把借记卡上大约三分之一的数额支付给床板。床板是个哑巴,从来不会对你大叫大喊,可它索要得最急,日日不息。你当然可以欠着床板的账,它假装敦厚,不动声色。一年、两年甚至十年八年,它不威逼你。它的阴险在长久的沉默之后渐渐显露,它不动声色地、无声无息地报复你,让你面色干枯、发摇齿动、烦躁不安、歇斯底里……它会让你乖乖地把欠着它的钱加倍偿还,如果它不满意,还会把你拒之门外。倘若你欠它的太多了,一怒之下,也许它会彻底撕毁你的借记卡。所以,两害相权取其轻吧,从长远计,你切不可以慢待了床板这个“索债鬼”,不管它多么笑容可掬,你每天都要按时还它时间。
你还要用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吃饭、排泄、运动、交通、打电话、到远方去旅游,听朋友讲过去的事情,当然也包括发脾气和生气,和上司吵架,还有哭泣……当然你也可以将这些压缩到更少,但你如果在这些方面太吝啬支出的话,就变成了一架冰冷的机器,而不再是活生生的人。
你的生命刨去了这样多的必需支出,你还剩下多少黄金时段?
唯有我们不知道生命的长短,生命才更凸显。也许,运动可以在我们的卡里增添一些跳动的数字?也许大病一场将剧烈减少我们的存款?不知道。那么,在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银两的时候,精打细算就不只是本能,而更是澄澈的智慧了。
当我们最后驾鹤西去的时候,能带走的唯一物品,是空空如也的借记卡。当那个时候,我们回首查询借记卡上每一项的支出,能够莞尔一笑,觉得每一笔支出都事出有因不得不花,并将这笑容实实在在地保持到虚无缥缈间,也就是灵魂的勋章了。
其实,当你吐出最后的呼吸之时,你的借记卡就铿锵粉碎了。但是,且慢,也许在那之后,有人愿意收藏你的借记卡,犹如收藏一枚古钱。
赏析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一个人来到世上走一遭不容易,那是上天对我们的眷顾。正因如此,我们每个人都要热爱生命,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作者把生命比喻为一张借记卡,这一比喻形象生动、通俗易懂,明明白白地告诉读者: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休息,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生活,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工作。我们不能透支生命,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生命的每一项支出都有意义,从而最大限度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当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就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让我领悟他的生命
◎毛丹青
很多年前的一个夏天,我在北京拜访了作家史铁生,这是我很久以来的愿望,而这一愿望起先是从叶廷芳教授的谈话中萌动的。叶教授是现代德国文学的研究者,他的大量翻译工作以及对卡夫卡的深度研究影响了一批中国的当代作家,王蒙、余华、宗璞等人都曾在自己的文章中表达过他们的感想。
叶教授认为中国作家中像史铁生这样意志顽强的人是很少见的,这不仅因为他下肢残障,更是因为他的文学一直关注的是生命与存在的主题。文学家对这一主题的描写往往是经过自己深重的灾难以后才开始的,卡夫卡的文学就是如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救了史铁生。
北京市内金台路北,车水马龙。史铁生的寓所离马路大约五十米,在闹市当中保持着一种平静。与我一同拜访史铁生的还有吉田教授和平凡社的编辑岸本武士先生。当坐着轮椅的史铁生还没有从屋子里出现的时候,他那清亮的嗓音已经传来。“丹青,欢迎你们远道而来。”
在房门口,大家相互问候以后,史铁生接着说:“我的行动是受限制的,不能招待你们,请包涵。”
听了这话,我与吉田教授几乎同时说:“是我们打扰你了。”史铁生微笑着说:“行动对我的限制给了我很多思考的时间,我们今天的谈话一定会增加我的思考。”随后在我们将近一个小时的谈话中,他谈到了自己对生命的观念,其中有一点他强调的是:“西方有存在主义,也就是萨特讲的存在哲学,但我对存在的理解并不像他们那样实在,归根到底,我仍然是东方的,存在的核心是一种虚空,就像我之所以了解我自己是因为我通过与别人心灵沟通以后对自己的体察。这种沟通并不是一个实在的接触,而是依靠我的一个设想、一个回忆、一个诉说,这些内容都属于无形的,是虚空的。”
最近,我拜读过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所以对他的每句话都有一种先期的理解,尤其从我个人曾经专攻过的哲学来看,他的小说更吸引我的往往是他独特的诗性般的叙述。
我这么想着,忽然发现他的居室里有一张很大的床,而且从床杠上涂的白油漆可以看出,这是一张可以升降的医院专用床。原来,作家史铁生的日常生活并不是虚空的,而是一个严酷的存在,尽管我不能从他的话语中听到他的艰难,但生活的场景已经默默地向我传达了这里的一切。写作就是他的生命。如果这个命题在卡夫卡以后仍然可以适用的话,我觉得史铁生正是这样一位刚强的作家。
赏析
文章是作者拜访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访问记。文章开头交代了拜访史铁生的时间、地点和产生这一愿望的诱因,通过叶廷芳教授对史铁生的评价,让读者对史铁生有一个总体印象。从第三段开始,作者才正面叙述拜访史铁生的经过和感悟。作者从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生命观念、生存艰难等方面向我们展示了生活中真实的史铁生,一个热情、乐观、开朗、谦和、沉稳、刚强的史铁生形象跃然纸上,令人怦然心动,心存敬意。文章多采用客观描述而少主观评论,用事实说话,更能打动读者。史铁生与命运顽强抗争的勇气和毅力,将成为我们奋勇前行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