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志波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不只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难点问题,学生更是“闻作文而色变”,有学者直接将问题出现的原因归结为应试教育,这种观点比较片面,应试教育和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之间并不矛盾。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快乐,进而主动进行作文学习。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年龄特点的影响,心智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还有待提升,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力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教师就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小学生对一个事物产生了兴趣,注意力就会被吸引,进而主动学习语文知识。
教师要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热情,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鼓励小学生阅读与课本知识有关的课外书,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可以说模仿是小学生的一种最重要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重视发挥榜样作用,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量,以此来带动小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例如,说明文的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问题。由于语言比较枯燥,多数小学生都不喜欢,说明文写作更是很多小学生都很头疼的一个问题,因此,教师就可以多为小学生推荐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说明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体会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如在教学《新型玻璃》一课的练笔环节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关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丰富学生视野,让小学生模仿文章的写作手法,使小学生能对说明文的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主动进行写作练习。
二、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丰富的阅读不仅能够提升人的想象力,对于作文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课外阅读,很多教师的理解都不够全面,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考试的成绩,不必过多阅读与课本無关的书籍。课外阅读之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身边事物的感知能力。
多数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课外阅读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意义。学生的知识面越广,遣词造句的能力也就越强,思维能力也会获得相应的提升。写作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相反,学生在课业负担过重的情况下,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也就十分有限,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知识面无法获得提升,写作能力的发展也会陷入停滞。例如,在教学《去年的树》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为学生推荐一些环保主题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阅读课外材料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学习童话类文章的写作手法,并将课外阅读中学习到的写作手法应用到自己的习作中,体会这些写作手法的重要作用。随着阅读积累的逐渐丰富,学生头脑中可用的写作素材也会越来越丰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三、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
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写出自己的见解,形成一篇篇优秀的习作。教师可以安排专门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是每天午休的时间,也可以是晨读的时间,还可以是学生自习课的时间,通过设计专门的课外阅读时间,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促使学生能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在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写阅读笔记,将读到的好词好句记录下来,也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录下来,班级中可以定期评选优秀的阅读笔记,鼓励大家相互交流,在相互启发中不断丰富写作积累。除此之外,期末教师还可以对学生一学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学生三好学生的评比以及其他奖励联系起来,促使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班级中不喜欢课外阅读的同学也能受到感染,提升课外阅读热情。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头脑中的写作素材也会更加丰富,在写作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无话可写,进而树立写作的信心,为之后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不只对于学生语文科目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以及未来的发展都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课外阅读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写作教学与课外阅读的充分融合,使写作能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南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