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翻译出版中译者、编辑与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①

2020-04-29 04:39:50高雷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译作视域文学作品

高雷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文学翻译应该用恰当的目标语语言形式再现原作的文学性,使目标语读者能够充分理解译作,接受译作,从而实现译作的社会价值。因此,目标语读者的接受是实现文学翻译价值的根本途径。“一切书刊都为读者服务,为读者所用[1]。”高质量的文学翻译不仅是译者的努力方向,也是出版社编辑的努力方向,也是读者的期待。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目标,译者、编辑、目标读者便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特定的“视域融合”。在解释学那里,“视域融合”指解释者对文本进行解释时,都带有自己的前见,他们依据自己的认知视域与文本相接触。“任何解释者在解释文本前就有前见,构成了解释者的视域,解释者对文本的解释是以前见为基础、在自己的视域内进行的[2]。”就文学作品的翻译而言,译者、编辑、目标读者对译作的认知视域不尽相同,因而他们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和而不同的视域融合。这种视域融合具有主体间性,是认知结构的逻辑同构。在某种意义上,译者、编辑、目标读者应成为高质量文学翻译的共谋者。当译者、编辑、目标读者的视域发生融合时,他们彼此的视域会在互动中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视域,翻译作品便在这三者视域的互动中不断衍生新的意义,产生新的价值。

1 译者视域的构成要素

由于受到知识水平、专业经验、社会背景、文化诗学、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译者对文学翻译的本质、方法和目的等都有自己特定的认知,从而形成自己的翻译前见。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译者还需要考虑影响翻译行为的其他各种因素,进而形成自己的翻译视域。具体而言,构成译者翻译视域的主要因素有:编辑、原作者、原作和目标读者等。

对于文学作品的翻译与出版,编辑的主要责任是确定选题、挑选译者、保证质量、策划营销等。为了保证出版质量,实现出版目的,编辑一般都会向译者提出一定的“翻译指示”,对翻译方法、翻译效果、翻译目的等给出总的建议,对文学翻译进行一定的指导。编辑作为出版社的代理人,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或地区的相关出版政策,了解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坚守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观,推动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虽然依照法律规定,译者应该对自己的翻译行为负责,即文责自负,但事实上译作在标准化、规范化、系统性等方面难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或错误,这就需要编辑及时发现,帮助译者作必要的修改,这也是编辑的责任和义务。在一定意义上,“编辑是作者作品的裁决和加工者,编辑的二度创作是作者作品走向社会读者的关键环节”[3]。因此,编辑的责任重大,在译前、译中和译后,都可能对译者提出一定的“翻译指示”,以确保翻译作品能够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于译者而言,他们作为翻译行为的执行主体,应该充分考虑编辑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翻译指示’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进而“确定贯彻执行‘翻译指示’的具体做法”[4]。

文学作品所蕴含的价值是编辑确定该选题的主要依据,也是译者着力再现的主要内容。要充分把握文学作品蕴含的价值,译者应该首先了解其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写作思想、写作风格等,从语言和超语言两个方面来理解原作,作出符合历史事实的价值判断。就原作的价值而言,它是多重关系的结合体,是语言、意义、结构、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一方面,原作一旦完成,便“具有自己独立的运行规律和演化过程,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这使得原作的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原作的价值又是动态变化的,随着时间、地点、译者的变化,原作的价值会得到不同的认知[5]。作为多重关系的结合体,文学作品的作者也只是这个结合体的一个构成元素,因此,文学作品在某些方面会超越或违背原作者的本意,从而产生新的功能或价值。译者应该在动态变化中理解原作者和原作,结合具体的社会语境,让自己的视域与作者和作品的视域充分融合,力争全面把握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为翻译转换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学翻译的目标读者也是译者视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为读者服务是文学翻译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文学翻译价值的根本途径。就译作的目标读者而言,他们可能有着不同的层次、背景和综合素质不同,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同一部译作,在不同的读者那里可能有着不同的反映。译者应该根据具体文学作品的体裁,确定主要的目标读者群体,一般情况下编辑会对这个目标读者群体提前进行设定,在翻译过程中“这个读者群对于翻译家无时不在产生影响,来决定他的翻译策略的选择”[6]。以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为例,译者应该根据儿童读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使之符合不同层次儿童读者的认知水平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译作的可接受性。以TheWindintheWillows在我国的翻译出版为例,根据我们的统计,从2000年至2017年,约有240种版本(包括出版次数),这些译作针对特定层次的目标儿童读者,分别采取了全译、改译、编译、改写等方法,译作的呈现方式有双语对照版、拼音版、注释版、插图版、漫画版、电子版等,满足了不同层次儿童读者的需求。因此,译者在翻译之前应该明确译作的主要目标读者,初步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审美习惯、接受能力、文化背景等,进而在翻译过程中根据读者的接受性来确定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编辑、原作者、原作和目标读者等构成了译者视域的主要因素,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译者的翻译,影响着翻译质量和翻译目标的实现。这些因素通过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转化成内在翻译动机,从而形成翻译视域。

2 编辑视域的构成要素

编辑是文学翻译出版的策划者、赞助者、管理者和营销者,合格的编辑需要具有良好的编辑学、出版学、图书营销学、相关的管理学和法律知识等。在文学翻译出版过程中,编辑需要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做好统筹规划,以顺利实现出版目标。编辑与译者的视域有所不同,虽然其中有相同因素,但思考的角度不尽相同。构成编辑视域的主要因素有:社会责任、原作、目标读者、译者、译作、经济效益、出版发行等。

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者,编辑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文学翻译是一项意义深远的人类实践活动,人类文明发展史告诉我们,人类历史上每一次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社会大变革,翻译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翻译活动的目标就应指向何处,这应该是编辑的长远视域。从现实意义而言,文学翻译可以促进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互鉴,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准。因此,编辑应该确保选题内容积极向上,此外,选题内容还应该符合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正如吴晓淳所说:“编辑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传承人类文明,激励、启迪、教育和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与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的社会责任[7]。”社会责任是编辑视域中的重要因素,它指引着翻译方向,是翻译活动的重要规范。

在文学作品翻译出版的过程中,编辑、原作、目标读者和译者形成了合作、互动的关系。编辑需要对目标读者进行充分调研,分析他们的状况、特征和需求,进而确定市场前景,然后根据文学作品的风格、内容和价值确定翻译选题,并根据选题挑选合适的译者。“为了把住翻译质量关,编辑必须担负起筛选译者的责任,对于首次合作的译者应严格执行试译程序,并仔细审查译稿,找出其中的问题,从而对译者的翻译能力有一个大致准确的判断,以决定取舍[8]。”当译者确定以后,编辑需要根据翻译出版的目标对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提出建议。译稿完成后,编辑首先要对翻译质量进行把关,从语言文字到整体风格对译稿进行细读,就部分内容或存在的问题与译者进行磋商、确定修改方法,以保证翻译质量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编辑是纽带,是协调员,所以编辑应该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素养;译者作为翻译行为的执行主体,应该能充分理解和执行编辑的“翻译指示”,并能与编辑很好合作,不断提高译作质量;目标读者是编辑工作的起点和终点,目标读者是编辑确定翻译选题的主要依据,也是文学翻译服务的对象,目标读者的接受是实现文学翻译价值的根本途径。“编辑要根据诸如年龄、职业、地域等定位目标读者的类型范围,依据诸如文化水平、思想状态、生活经历等定位目标读者的需求层次,依据社会思潮、阅读目的、读者反馈等把握读者的需求内容……打造出适合读者需求的高质量精品读物[9]。”

编辑还需关注译作的出版发行和经济效益。当然,出版发行和经济效益是与目标读者密切关联的。文学翻译必须围绕目标读者进行出版规划,根据目标读者的审美心理进行装帧包装。“针对读者的不同层次需求和审美情趣,准确定位,精心选择、合理安排各种图形、文字、色彩等装帧设计要素,使得书刊的开本尺寸、封面设计、版面大小、编排格式、表格的安排、插图的布局以及装订形式、印装材料和印制工艺要求等之间配合得体,别具一格[9]。”译作的发行也必须围绕目标读者进行策划,编辑和目标读者之间是一种供与求、产与销、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能否有效地对目标读者进行宣传,并让他们喜欢、购买译作,这直接影响到译作的发行量,关系到文学作品翻译出版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译作的传播效果。因此,编辑需要对目标读者的层次、规模、阅读目的、阅读倾向、阅读习惯和阅读需要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科学的调查研究。

上述几个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共同参与了编辑的出版活动,从而形成了编辑的出版视域,这直接影响着翻译作品的出版质量,影响着出版目标的实现。

3 目标读者视域的构成要素

目标读者是文学翻译的服务对象,但他们不是被动地去接受译作,而是具有选择译作的主动性,可以说目标读者是文学翻译的接受主体。作为接受主体,目标读者在选择译作时往往会考虑出版社、编辑、译者和译作这几个因素,因而这些因素构成了目标读者的接受视域。

文学翻译的出版资质是目标读者选择译作的重要参考因素。读者往往选择那些知名出版社的书,因为长期以来这些出版社的书一般都具有较高的质量,在作品内容、字体排版、呈现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好的口碑,得到了多数读者的认可。作为出版社的代理人,编辑也是读者选择译作的重要参考因素,一些知名编辑常常是高质量图书的代言人,他们不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足够的人格魅力,因而从文学作品的选题到译作的出版发行都能让读者放心,并且读后一定会受益匪浅。此外,编辑还会通过多种渠道向目标读者介绍译作的主要内容和特色,甚至在译作的封面或封底对译作进行言简意赅的推介,因此目标读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编辑对译作的推介,初步判断该译作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期待。“期待视野决定着读者对文本的选择,只有符合读者先在结构的文本,才能进入读者的期待视野[10]。”

在目标读者的视域中,译者自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只有好的译者才能有好的译作。读者也许会在出版社或编辑的各种推介中对译者和译作有了初步了解,如果译者非常知名,读者往往易于接受译作的语言风格。如果是一般译者,读者则会从译作中选取一二试读之,看看译作是否符合自己的阅读期待和审美期待。如果译作的语言风格、故事情节、叙事方式等符合期待,目标读者就会易于接受译作、购买译作。

事实上,目标读者有不同层次,对同一译作来说,不同读者所产生的感性或理性认识是不相同的。此外,目标语社会文化中的诗学体系和意识形态也影响着目标读者对译作的解读和接受,因为它们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目标读者的阅读内容、审美取向和价值取向。因此,目标读者对译作的接受视域是动态变化的。

4 视域融合

从选题、翻译出版到目标读者的阅读接受,译者的翻译视域、编辑的出版视域和目标读者的接受视域是密切关联、相互影响和制约的,从而形成多层次、动态变化、主体间的视域融合。这种视域融合使得译者作为翻译主体、编辑作为出版主体、目标读者作为接受主体,他们之间的视域融合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译者、编辑、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

ac是译者与编辑的视域融合部分;ab是编辑与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部分;ad是译者与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部分;a是译者、目标读者和编辑三者的视域融合部分。这种视域融合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译者、编辑和目标读者之间互动交流,融合状态也会不断变化。在这四种视域融合中,a是保证翻译质量、出版质量,实现出版目标的主要向心力;bcd则是重要的相关支持因素;其余没有形成视域融合的部分是影响文学作品翻译出版的潜在因素,没有直接参与相关的翻译出版活动。“当一个视域与另一个视域融合成新视域后,这个新视域并非停滞不前,而是扬弃原有视域特殊性,形成更新、更大的视域,并作为新的始发视域与另一相关视域发生融合[11]。”

译者和编辑之间的沟通是双向的、可逆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由于文化背景、专业素养、人生经历、价值取向及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译者与编辑不会以完全相同的视角来审视翻译与出版,但他们之间可以通过视域融合达成相关认知的动态平衡,共同致力于为目标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学翻译作品。

为目标读者服务是视域融合的重要目的。这就要求译者和编辑应该具有强烈的“读者”意识,时时为目标读者着想,处处与目标读者进行对话,在心中与目标读者进行交流互动,不断完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译作与目标读者的接受视域实现充分融合,从而使译作更好地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心理、审美习惯和认知水平,进而提高文学翻译的效果,实现出版目标。“理解和解释只能在先入之见所提供的视域中展开,并突破先入之见的疆域,与文本所提供的视域形成融合,产生出新的视域[12]。”因此,与目标读者的视域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译作在目标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

5 结语

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是一种社会行为,是在一定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译者、编辑和目标读者之所以应该实现视域融合,是因为文学作品的翻译出版应该适应目标语社会的文化语境及其价值取向,不应该与目标语社会的价值取向相冲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翻译作品在目标语社会中的可接受性,从而实现文学翻译的社会价值。本文具体探讨了译者、编辑和目标读者的视域构成要素,以及他们视域融合的意义。译者是翻译行为的主体,编辑是出版行为的主体,目标读者是译作的接受主体,他们之间的视域融合实现了主体间性的观照,从而促进文学翻译出版社会价值的实现。

猜你喜欢
译作视域文学作品
例说文言文中常见副词的意义和用法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当文学作品扎堆影视化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what用法大搜索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冰雪运动(2020年1期)2020-08-24 08:10:58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武术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2:56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语文知识(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三维视域下的微电影透视
声屏世界(2014年8期)2014-02-28 15:18:11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海峡姐妹(2014年5期)2014-02-27 15: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