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 生长 提升:儿童水墨画创意辅导的研究

2020-04-27 08:40张敏玉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捕捉提升生长

张敏玉

摘 要: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水墨画,历代名家的创新构筑了其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也成为了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问题,笔者采用“架构课程,捕捉儿童水墨创意学习点”“提炼板块,生长儿童水墨创意思维力”“拓展课型,提升儿童水墨创意表现力”三大策略来逐步提升儿童在水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造表现力。

关键词:捕捉 生长 提升 水墨画创意辅导

作为我国优秀传统艺术的水墨画,历代名家的创新构筑了其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也成为了当下儿童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反观当前的儿童水墨画创意学习,笔者认为还存在着如下的问题:

创意捕捉迟钝。美,作为一种视觉形态广泛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角落落,敏锐地捕捉变化多端、转瞬即逝的美,是创意表现的基石。但儿童往往对生活的美熟视无睹,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且视知觉中占优势的简化倾向导致儿童在观察事物时常常会习惯性地忽略一些细节或关键性的东西,对生活中的美缺少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无法捕捉到鲜活生动的创意。

创意生长无力。立意构思是一切创作的出发点。但儿童常常受年龄特点和个性能力的影响,习惯于随性的无目的创作。儿童有时也会表现出稚拙和充满创意的水墨画面,但这往往是儿童无意识的行为。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中高段儿童的持续性发展和创意实践能力的提升。而创意表现缺少了意识层面的统领和支撑,就如同种子缺失了土壤,创意生长呈现无力化。

创意提升欠缺。儿童创作时往往会受生活物象形态的束缚,不敢对物象进行“造型”、“色彩”和“构图”等方面的创意变化和组合。儿童中也存在着眼高手低的现状,他们常常无法灵活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脑中所思和心中所想。而且,教师自身也会受传统水墨技法和固定思维框架的束缚,不能很好地以教师的创意孵化儿童的创意。创意提升欠缺化。

那教师该如何更好地开展儿童水墨画创意辅导呢?笔者尝试采用“架构课程,捕捉儿童水墨创意学习点”“提炼板块,生长儿童水墨创意思维力”“拓展课型,提升儿童水墨创意表现力”三大策略来逐步提升儿童在水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造表现力。

一、架构“童心”水墨辅导课程——捕捉儿童水墨创意学习点

笔者关注童心,直面生活,创生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课例,经系统架构,形成了“童心”水墨拓展课程。

(一)制定核心目標。以“百草园”“古镇区”“农业坊”“拓展室”等中的“人、事、物、景”为表现内容,以水墨课程为载体,通过对熟知的、感兴趣的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提高水墨创意思维力和创造表现力,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对生活的关注,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

(二)建立内容体系。笔者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及创意学习点的难易程度,

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系统安排(表1)。课程内容多样富有趣味性,来源于生活,但又有别于生活中常见的样态,儿童有学习的兴趣。

二、提炼“玩探创”水墨辅导板块——生长儿童水墨创意思维力

视觉艺术教育的优先目标是发展儿童的创意思维。课题组通过研究,提炼出了“玩探创”儿童水墨辅导板块,其中“玩”是基石,“探”是关键,“创”是核心。三者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前者是后者基石,后者是前者的深化与升华。

(一)“三玩”,唤醒原创思维

“原创力”中的“原”字强调的是原初性,即一切来自本源,大地和生命。而真正的艺术一定是发乎于情,起自于思,这是一一切艺术活动的起源和本质。

1、想象乐玩,生情感趣点

想象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意捕捉的起点。屏蔽常用视觉感官促想象:儿童习惯“眼见为实”,对黑暗世界存有丰富的想象力,屏蔽视觉感官,能很好地引发儿童的无限想象。如四年级《百草探秘》,教师让儿童闭上眼睛,然后摸摸、闻闻、猜猜。儿童热情高涨,大胆猜想,对野草的形态、肌理、软硬、气味等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供不确定图像引想象:儿童对似象非象、似是而非的事物有着足够的好奇心。教师对常见生活物象进行处理,或整体简化,或局部隐藏,引导儿童依据生活经验对图像进行想象,感受常见事物的独特之美。如以下案例:

五年级:《春花烂漫》

图像呈现:桃枝剪影图1(将桃枝固有的颜色和肌理进行简化处理)。问题引导:猜猜这是什么?

儿童表达:像螃蟹的大钳子;像鹿角;像海带。

取得成效:通过想象的学习方式,感受到了树枝造型的变化多端。

2、观察赏玩,捕生活亮点

观察,发现不一样的美,是创意捕捉的关键。多角度观察捕捉全景:儿童进行多角度观察来发现生活之美。或平视,或俯视,或仰视;或远品,或近观;或单个观察,或组合观察等等。通过多角度观察,捕捉全景之美。多工具观察品味细节:儿童利用构图框、放大镜、照相机、哈哈镜、灯光装置等辅助工具进行有侧重点的观察,发现细节之美。如利用照相机定格局部,用哈哈镜夸张变形,用灯光装置凸显趣味等,放大细节,品味独特。多感官观察突破盲点:美国盲聋人作家海伦·凯勒用触觉“看”见了生活的美好,发现了正常人没有发现的美。可见,眼睛只是“阅读”的器官之一,教师充分调动儿童身上的各种感官,帮助儿童在感官协同运作中进行观察,突破视觉盲点。

3、体验试玩,寻创意原点

尝试体验,助力创意捕捉,发现创意原点。儿童尝试用已学过的水墨语言和方法表现想象与观察所得,在过程中自主发现新的创意,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石。如以下案例:

四年级:《百草探秘》

尝试体验:用自己喜欢的水墨方法表现百草(图2);

儿童表现:有的用细线不同的线条勾勒出植物的特点;有的用深浅不同的墨色涂抹出植物的趣味;还有的用色彩进行了渲染,表现出了植物的生命力(图3);

创意原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特点,

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水墨方法进行表现。

(二)“二探”,助长构创思维

日本设计师原研哉认为,创意是流动于未来与过去间的思维构想的活力。如何让儿童学会构想,学会有目的的创作,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之一。

1、赏析探路,品创意落点

创意落点即画面立意,是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引导儿童由表及里读懂优秀作品,体验艺术家思考历程,学会象艺术家一样去构想。比画面,找寻异同点:通过整体赏析和局部放大赏析,静态赏析和动态品读赏析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画家作品与自己作品,发现造型色彩、构图布局、用笔落墨、意境营造上的异同点。猜立意,品读创意点:儿童发表自己的赏析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儿童猜想: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想表达怎样的思想和情感?儿童在和艺术家的深层对话中,品味立意在创意表现中的重要性。

2、思辨探行,萌创意构想

教师巧妙设问,引导助儿童在智慧碰撞中大胆思辨,萌发出新的立意,构思创意画面。拟人构思法,给予生命力:通过拟人赋予物象于生命和情感。如《春花烂漫》,在体验的基础上,教师设问:你想创作怎样的印象树枝呢?儿童畅所欲言:我想画一画跳迪斯科的树枝;我想画奔跑的树枝,让树枝充满了力量和动感;我想用海鸥一样的部件,画一画飞翔的树枝。通过拟人化的方法,帮助儿童立意。想象构思法,富有生活味:通过想象构思画面,让画面有故事感。如《百草探秘》,教师设问:你会在里面干什么呢?儿童天马行空:在百草上荡秋千;在仙人掌上行走;在叶子上放风筝(图4)。下面就是最后儿童根据构想,运用一定的水墨方法表现的作品。

(三)“三创”,发展独创思维

为了帮助儿童外显内在的立意构思,教师着重进行造型、色彩、构图三方案的创意引导,帮助儿童冲破已有思维的束缚,获得新的创意。

1、变形组合,创新式造型

改变原有客观世界中的造型,变化出新的造型。首先,单个造型的再造,通过夸张变形、解构重组、增减取舍等方法进行,可以单独运用,也可综合运用(图5、图6);最后,组合造型的再造,通过大小、疏密等方法进行,让造型充满情趣。

2、体验解构,创个性色彩

色彩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色块的分布能使作品产生不同的节奏美感。客观色彩的主观运用:先感受客观色彩和印象色彩带给我们的不同体验,再进行交流,读懂色彩蕴含的语言。如《彩墨风景》(图7),儿童可以根据自己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色调,表达自己主观的情感,同樣的建筑,我们可以用温暖或清新等不同色调表现。画面色彩的节奏处理:色块在画面中的不同面积、形状和分布都能使画面富有节奏感。教师对画面进行解构,引导儿童在赏析中感知美感,并有意识地尝试运用。如《古镇风情》(图8)中的色块变化(形状、大小)的赏析,感受黑白变化所产生的节奏感,以及变化后画面仍具有的平衡性。

3、图式概括,创多样构图

构图图示提炼在创意构图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先引导儿童观察、分析物象的生长方向,感受到同一物象有不同的生长方向,而不同的生长方向决定不同的构图,顺势归纳提炼出构图图式。再进行细节搭配,完善整体构图。如《春花烂漫》一课(图9),这是提炼的图示与相对应的创意画面。

三、拓展“助创”水墨辅导课型——提升儿童水墨创意表现力

如何帮助学生外化创意思维,提升创意表现力呢?教师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

(一)七类辅导课型,有序助力创意表现

课题组针对不同的创意生发点,提炼并创造出了七类创作辅导课型(图10),来进行循序渐进、有侧重点的创意表现力训练。下面着重介绍两大课型:

1、传统技法变创课。变革旧技法:传统国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有一套比较成熟的技法,但其程式化的特点已不适合当下个性化表现的需要。如葫芦叶,我们可以用墨线勾勒,并用短线添画细节的方法来表现,也可以用没骨法和勾勒法进行表现,还可以用细且淡的墨线表现新生长的绿叶,用粗浓的墨线表现大而老的叶子。创造新技法:画画只能画吗,我们还可以运用拓印、泼洒、浸染等方法进行创作。如《印象山水》,教师引导儿童运用对折印画方法来表现山水和山水的倒影,技法简单有趣,适合儿童学习,而且拓印产生的偶然且斑驳的水墨效果,也令人惊喜,画面富有趣味。

2、新型材料秒创课。新型媒材的开发:课题组进行了新水墨媒材的大胆探索,如刷子、喷壶等,均被引入了水墨画教学中。在《春花烂漫》一课中,教师为了帮助儿童不再受毛笔大小、材质及运笔方法的束缚,大气表现写意桃花,创造性的引导儿童利用餐巾纸吸水性强的特点写意添画桃花,使儿童从拘泥于形似转向内在情感的酣畅表达,使画面更具冲击力和意向性。综合媒材的运用:当下学习追求跨界与整合,在跨界中彰显水墨特色,提升综合能力。如《我笔画奇峰》,儿童初步尝试了用毛笔工具画墨线,表现出山石的肌理,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儿童思考:你还可以用什么媒材表现出山的肌理?儿童大胆尝试新材料,有的在宣纸上粘贴揉皱的报纸,再添画皴法,有的尝试用细沙、白胶及毛笔来表现石头的肌理,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新想法、新探索。

(二)四大领域结合,综合助力创意表现

七类课型以“造型与表现(红色)”学习领域为主,适当渗透了“设计与运用(橙色)”、“欣赏与评述(淡蓝)”、“综合与探索(深蓝)”三大学习领域的内容。通过跨界的、综合性学习,来帮助儿童打破习惯思维的束缚,建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综合学习力。

儿童在创意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提升了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和创造表现力,使水墨作品的创意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儿童开始关注生活,喜欢用水墨的方法表现周遭事物。画面造型生动,富有故事性,能引发观者的无限想象。表现方法灵活,能运用自己喜欢的水墨语言和方法表现意象画面。水墨画创意辅导让儿童创作焕发出独特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钱初熹.《创意思维与视觉艺术教育》[J].美术报,2017(11).

[2]郝怡.《浅谈动画的“创”与“意”》[J]. 美术大观,2012(9):127.

(海宁市盐官镇丰士中心小学 浙江嘉兴)

猜你喜欢
捕捉提升生长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如何评价一堂体育课
错误也是一种课程资源
品德教师应善于捕捉意外促成精彩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