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教育改革视域下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发展思考

2020-04-27 06:48王平俊刘晓鹂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双师素养高职

王平俊,刘晓鹂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要求高职院校建设具有精湛实践技能的“双师型”、高素质专业化创新教师队伍,并明确指出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教师质量水平的提升。专业教师发展方向和策略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孙敬霞〔1〕在对河南省12所工科类地方本科高校专业教师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调研的基础上,从专业教师个人发展、专业发展、教学发展、组织发展四个方面,提出专业教师胜任特征的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董燕〔2〕从专业教师教学发展方面出发,建立了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师课程意识体系;陈芝武〔3〕分析了当前我国专业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立专业教师核心素养体系的必要性;荀渊〔4〕基于《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基本要求,分析新时代专业教师建设的目标、路径,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建议。房敏〔5〕以应用型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研究对象,从专业教师制度基础研究层面,提出 “三位一体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制度体系。以上研究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专业教师发展所需的政策环境、专业能力发展平台以及发展策略与路径,但是对高职院校专业教师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与内容并未有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发展的政策导向为专业教师发展要求,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为专业教师发展目标,以“四有好老师”和“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指标为专业教师发展内容和方向,提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发展方向和内容的概念模型,通过分析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发展通道,分析专业教师不同阶段的发展方向和内容,并探讨专业教师发展的实施步骤。

一、高职专业教师发展概念模型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深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专业教师“双师型”队伍建设,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人文底蕴、科学精神等六大素养,人文情怀、勇于探究、自我管理、问题解决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本文结合孙敬霞提出的专业教师发展核心素养指标,对应“四有好老师”“双师型”教师要求,应用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发展平台,建立高职教育专业教师发展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二、高职专业教师发展内容和方向的规划方法

(一)聚焦职业教育政策导向,确定专业教师发展方向

2014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推进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2015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探索“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专业教师每五年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2016年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要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立中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校外挂职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担当。201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要求,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技艺精湛、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引领带动各地建立一支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推进职业院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不断提升实践教学能力。2019年2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要求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的50%以上;同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聚焦战略性重点产业领域和民生紧缺领域专业,分年度、分批次、分专业遴选建设国家级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示范引领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级、校级团队整体规划和建设布局,按计划、分步骤建成一批覆盖骨干专业(群)、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图1 高职专业教师发展概念模型

以上政策文件表明,高职专业教师的发展不仅仅要有个人发展,还有要可持续性的教学团队发展。结合政策导向,图2给出了高职教师发展方向。

(二)借助高职教师发展通道,分析发展内容

图2 高职专业教师发展方向

从以上高职教育政策导向分析可得,为满足专业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发展需求,国家推行院校和企业共建“双师型”培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同时开通专业教师多元化学习培训通道。

以我校为例,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学校制订了《教师师徒制》管理方法,同时开展了专家小组听课、推门听课、专业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听课等活动,通过专家点评、教师分享和学习,促进中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学院推出了以教研室为单位的集体备课活动,并设置课程负责人,通过共享课程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实施等方面的内容,不断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及课程开发能力。同时,学校制订有专业教师国培、省培、企业技能培训等实施方案,以满足“双师型”教师发展需求。此外,学校通过组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和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申报,满足优秀教师团队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的需求。在师德师风方面,学校每年邀请知名专家来校进行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课程思政等讲座,并开展党员干部的集中学习,满足专业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因此,专业教师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动态过程,教师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专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高尚的品德、情感,还要不断从教学活动中反思教学方法和组织管理的适用性,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或者将行业前沿技术成果转化,进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满足学生持续发展需求。图3给出了专业教师不同阶段下核心素养与能力发展内容规划。

图3 高职专业教师发展内容

三、高职专业教师发展实施方法

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教育改革深化发展的关键环节。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要求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各学科的指导方针。因此,学校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结合专业教师核心素养发展内容和方向,制定高职专业教师发展实施方法。

(一)确定专业教师发展实施步骤

结合图2和图3的分析,对应于专业教师由青年教师向专业技术带头人发展的过程,专业教师发展内容主要有教学能力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学习、课程思政的能力、社会服务与引领的能力。而在入职初期,主要是进行角色转变的适应性学习,随着工作的积累,进行教学反思和教学改革项目的学习,通过行业信息的分析,完成教学成果的转化,进而服务企业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科研能力,满足专业教师终身学习要求。因此,本文提出 “一学二思三协四新”的实施步骤。

1.“学”,即适应性学习。由图3得到,教师在刚入职阶段主要是进行适应性学习。通过学校教师教研活动平台,学习职业教育理念、科技文化知识、专业教育现代化技术、教学实施方法、教学设计方法、课程内容讲授方法等;通过国培和省培、企业技能培训等平台,学习行业前沿知识、岗位技能、人才发展需求、科研成果应用等;通过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学习育人指导的方法;通过参与教学改革项目的相关工作,学习提升教学能力、专业能力的方法。

2.“思”,即反思与开发。教师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改进的过程,对教学组织活动进行反思,不断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应用与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方面,是专业教师第二个阶段所要考虑的问题。从双师型教师要求、课程开发能力要求、项目申报要求、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专业技能要求等方面反思自身不足之处,以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质量水平和业务发展水平,做一名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

3.“协”,即合作协作。教师的职责是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学生的发展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发展的前沿导向。因此,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协同行业、企业、市场三大主体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与监控、科技项目的研发等工作是专业教师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4.“新”,即更新与引领。为避免“用昨天的知识教今天的学生,面向明天的挑战”的教育问题,专业教师需不断提升自我更新能力,紧跟行业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技能,进行教学资源的更新,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和技术应用的发展需求;通过对行业资源信息分析和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分析,进行科技项目研发工作,提升自身的终身学习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引领行业发展。

(二)分析专业教师发展具体实施方法

1.依据专业方向,选取授课课程。课程选择是专业教师职业生涯的第一课,结合自身专业特长,选择合适的课程将有助于专业教师发挥专业所长,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因此,依托专业方向,重点学习和突破一门或者两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掌握课程专业技能,是专业教师第一阶段要务,是成为德才兼备、技能精湛的“双师型”教师的基本前提。

2.依托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能力水平。教学任务组织与实施、教学资源开发与整合、课程体系规划与设计、教学改革与创新是专业骨干教师所应必备的基本教学能力。通过对所选课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合理进行课程教学实施计划,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挖掘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逐步提升自身课程开发能力、育人指导能力、专业技能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专业教师的基本前提。

3.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课程思政能力。课程思政要求专业教师将职业素养、职业理想与信念、社会服务责任与担当等与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有机融合,通过提高专业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通过对高职教育政策的解读、传统文化的学习,应用基础文化理论,将专业理论知识与职业素养、社会责任、自我管理等方面相结合。

4.借助产教融合平台,提升社会服务与科研能力。通过对行业、企业的调研和信息分析,了解企业创新技术需求,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开发行业科研创新项目和与企业的合作协作项目;通过对专业教学团队的打造与凝聚,引领区域技术经济发展,提高教学团队的科研创新能力、自我更新能力,是成为一名专业带头人的基本前提。

因此,高职专业教师应依据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教学资源开发能力、课程思政能力、科研与社会服务能力,实现高职专业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满足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双师素养高职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