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吴苒苒 张 青 陈梦瑶 吴 迪 舒晓艳 熊艳平
(1.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三峡大学 呼吸疾病研究所,湖北 宜昌 443003;2.三峡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江南外一科,湖北 宜昌 443003)
近年来,硬质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硬镜”)及呼吸介入技术在我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通过硬镜下开展Montgomery安全T管(以下简称“T管”)置入术治疗气管上段狭窄的条件越来越成熟[2]。现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硬镜直视下置入T管治疗上段气管狭窄患者1例,报道如下。
患者,女,53岁。因“间断气促3月余”于2019年4月8日入院。患者3月前因精神异常自行服农药于当地医院治疗,期间行气管切开术(具体不详),恢复期间气管切开处狭窄,于当地医院行气道硅酮支架置入术。术后患者出现窒息昏迷,予以通气治疗后神志得以恢复。之后间断出现气促,稍活动即感胸闷气短,偶有咳嗽,以干咳为主,无饮水呛咳,伴乏力,无胸痛、无发热等症状。1周前就诊于武汉某三级医院,行胸部CT检查提示:气管支架置入术后,支架上方见气管后壁增厚,气道狭窄,范围约22 mm,最窄处前后径约6 mm,见图1。经抗感染、平喘等对症处理,效果欠佳。现为求进一步诊治,以“气管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收治我科。患者既往体健。入院查体: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喉鸣音,四肢轻度震颤,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阴性,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
次日,在深度镇静镇痛下行气管镜检查及介入治疗,经硬镜可见声门下1.5 cm处环形瘢痕狭窄,直径<5 mm,给予球囊扩张后,可窥见硅酮支架上缘(见图2A),采用侧钳将硅酮支架上提至声门下1 cm处,球囊扩张支架,支架无法展开,遂取出硅酮支架,插入喉罩,对声门下气管上段肉芽进行清理后置入金属李氏支架(见图2B和2C),手术过程顺利,苏醒后返回RICU监护,术后患者无胸闷、咯血等不适。4月10日9时,患者突发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意识丧失,立即予以面罩通气后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床边气管镜检查,可见:气道支架上缘声门处肉芽生长明显,阻塞气道。4月10日下午,在多学科合作下,拔除气管插管,经硬镜清理气管上段肉芽组织后取出金属支架,在硬镜引导下,选择第2~3软骨环间隙行气管切开置入T管,T管上端位于声门下5 mm(见图2D和2E),手术过程顺利,术后返回RICU监护。1周后复查气管镜,声门处可见少许肉芽组织(见图2F),予以清理后出院,定期复查气管镜。门诊随访3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呼吸困难及梗阻情况,能自主进食及发声,并坚持长期雾化治疗。
气管插管或切开术后导致的气道狭窄统称为插管后气管狭窄,其形成的主要机制是创伤的过度修复[3-5]。国外报道其发生率为10%~19%[6]。气管插管后导致的气管狭窄是良性中央气道(气管、双侧主支气管、右中间支气管)狭窄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是继气管支气管结核后第二大常见病因[7]。具体可表现为气管插管气囊压迫处或气管切开部位气道狭窄,也可逆行向上累及声带以下整个气管,严重时可导致受累气管的完全阻塞,以至患者不能发声、气切导管拔出困难等多种表现[8]。
针对插管后引起的气管狭窄,手术切除并吻合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案之一[9]。但外科手术适应症范围小、风险高、难度大,并且在围手术期可能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呼吸介入治疗是气管狭窄的另一选择,也是外科手术的重要补充[10]。它主要在全麻或者深度镇静镇痛下,通过气管镜进行局部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尤其是对于老年或有严重潜在疾病的患者[11]。目前适用于气道狭窄的呼吸介入治疗手术主要包括球囊扩张术、高频电凝、氩等离子体凝固、冷冻、激光、支架置入等[12]。其中支架置入是治疗气管狭窄较为重要的手段,但并非所有的支架都适用于插管后引起的气管狭窄,镍钛金属支架虽放置简便但容易刺激肉芽组织增生,还可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如气道壁穿孔、支架断裂、支架移位等[13-14]。因此,对于插管后气管狭窄,应谨慎使用金属支架。而硅酮支架对局部组织相容性良好,对局部刺激小,取出、替换或者重新放置相对容易,可长时间留置,对于中央气道狭窄患者多应用直筒型硅酮支架,但容易出现支架移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15]。有报道称,直筒型硅酮支架放置后18%~70%的患者出现支架移位[16]。
针对以上问题,T管在治疗中央气道狭窄中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放置T管可以缓解或者解决上呼吸道梗阻问题,恢复气道正常的解剖生理结构,使不能发声的患者恢复发声功能;其次,T管使用硅酮材质,质地柔软,组织相容性较好,和金属材质相比,对气道刺激较小,不易产生肉芽组织;再者,T管的侧支可以起到固定气管管壁的作用,无需较大的内支张力,减少了对气管管壁的摩擦与刺激,进而减少气道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及再狭窄的发生,克服了直筒型硅酮支架易移位的缺点。此外,如出现T管上端狭窄或T管内分泌物堵塞,可以打开T管侧支孔予以通气、吸痰等治疗,必要时可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而硅酮支架易出现分泌物蓄积进而阻塞气道,导致患者窒息,由于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措施,紧急情况下不得不进行气管镜检查,必要时取出[17-19]。因此,和直筒硅酮支架相比,T管的安全性更好。
该患者在深度镇静镇痛下予以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介入医师经口腔插入硬镜,耳鼻喉科医师在硬镜的直视下实施气管切开术及T管放置术。在硬镜的直视下进行气管切开,可全程监测大气道内的情况,明确穿刺深度,扩皮器插入深度,导丝走向,气管切开钳进入深度及扩张程度,能减少穿破气道后壁、气管食管漏等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保证患者安全。另外,T管置入后,可以准确定位T管上缘距离声门的位置。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T管的上支长度应覆盖气管狭窄段而不触及声门,距离声门0.5 cm~1 cm为宜,否则会出现诸如声门不适、恶心欲吐及发声功能障碍等并发症;T管直径需适宜,过粗会增加对气管壁的张力及摩擦刺激,增加肉芽组织增生的风险,气道壁粘膜受压缺血也易合并感染、再狭窄,过细会导致痰液堵塞,且不利于气道支撑,增加患者窒息风险[20-22]。
对于良性气道狭窄,T管的拔管时机尚无明确的定论。国外研究报道,T管放置9~12个月后,根据检查情况决定是否取出或更换[23]。国内学者李志刚等[24]建议,在术后12~24个月为宜,并建议在T管拔出后安放临时气管切开套管,观察2个月后再行完全脱管。因此,T管置入后如无明显并发症,拔管时间在1年以上为宜。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气道湿化,并每日经T管吸痰2~3次以及每日雾化吸入2~3次,以减少痰液黏附于T管壁。每2~4周复查气管镜,清理T管内分泌物及T管上段至声门处的肉芽组织。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先后应用直筒型硅酮支架和金属李氏支架,但由于支架本身的缺点,在术后均出现气道梗阻的情况。相比之下,T管减少了硅酮及金属支架的并发症,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侧支进行通气,提高了患者诊疗的安全性。但本例患者由于随访时间较短,远期预后无法判断,仍需继续随访观察。
硬镜下Montgomery T管置入术是治疗气管插管后良性气管狭窄的一种可靠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好、成功率高、耐受性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的探讨、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