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心理辅导在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2020-04-26 18:35白新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团体民办高校

白新涛

[摘           要]  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他们在人际交往、职业发展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劣势,影响了个人的学习和未来成长。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干预,在安全、真诚、温暖、平等的氛围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对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作用,总结了团体心理辅导的有效干预措施。

[关    键   词]  团体心理辅导;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062-02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团体情境下的心理辅导形式,针对团体对象运用适合的辅导策略和方法,促进团体成员在观察、学习、体验等交往活动中认识、接纳和发展自我,改善个体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有助于团体成员激发潜力,实现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团体心理辅导在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中的应用,有助于缓解贫困学生因生活压力等产生的不良心理情绪,能够获得更好的干预效果。

一、团体心理辅导对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咨询相比,具有诸多优势。

1.团体心理辅导以团体为对象,将相同特点的成员组成一个团体,围绕团体开展各种辅导活动,心理辅导效率更高,省时省力。

2.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团体成员能够彼此交流互动,分享个体的苦恼忧虑,互相产生认同感和对团体的归属感,从而缓解个体的不良情绪。

3.基于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团体成员可以拥有更多的宣泄机会,团体内安全、坦诚、关怀的轻松氛围能够促进个体间的交流互动,满足个体的分享需求。

4.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团体成员可以根据其他个体的行为语言,修正自身的言行,不仅可以实现人际互助,还可以互相促进,在团体活动中增强个体的力量和智慧。

因此,针对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很好地提升团体成员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缓解成员的社交焦虑,促进成员的自我接纳。团体成员通过亲身参与情景剧、讨论、分享、互助等活动,能够促进成员的自我思考,使心理健康教育获得寓教于乐的效果,扩大心理辅导工作的受众面,增强心理辅导的工作成效[1]。

(二)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特点

民办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贫困大学生不仅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共性,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贫困大学生最为显著的特点在于家庭经济困难,他们和普通大学生相比面临更大的生活压力。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大学生往往比同龄人承受更多生活上的压力和磨难,这导致贫困大学生往往更早熟,深刻懂得生活的艰辛,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在经济上独立。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贫困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努力寻找各种兼职,大学阶段的学业虽然不像高中阶段那般紧张,却也需要学生投入很多的精力,很多贫困学生由于将过多精力投入打工赚钱,学业势必受到影响,也会影响未来就业,形成恶性循环。

2.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贫困学生被迫兼职来缓解家庭经济负担,导致学业和就业受到一定影响,这对贫困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贫困学生存在自卑、自闭等不良心理状态,和普通学生相比贫困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角色适应性较差,普遍表现出内向、焦虑、抑郁、敏感等不良情绪,贫困学生有更多的内心冲突和更强的道德自律,甚至可能产生一定的敌对情绪。

3.家庭经济困难不仅导致贫困学生将大量精力投入兼职工作,还限制了学生成长的空间,导致贫困学生的自身能力较差。个体的能力包括很多方面,积极健康的心态、工作能力等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而贫困大学生往往学业受到影响,而且就业观念落后、人际交往能力不强等,这导致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往往低于普通的大学生,虽然拥有吃苦耐劳等优秀品质,在就业方面仍然处于劣势地位[2]。

因此,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可以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共性问题,节约民办高校的精力,扩大心理教育的覆盖面,达到省时、高效的目的。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贫困大学生之间更容易相互倾诉,获得共鸣,这是教师单一辅导所难以做到的,单纯依靠教师、班干部等方面的力量帮扶效果有限,远远不如贫困学生群体内部的交流互动。同时,这种方式可以对贫困学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公开贫困学生的身份标签,保护他们的个人隐私,免于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团体心理辅导对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干预措施

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的干预作用,取决于心理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方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具体分析如下。

(一)构建贫困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采用团体心理辅导,需要以团体为对象,以实践为线索,重视环境熏陶、观察学习和归因训练,通过认知澄清、行为训练、反思强化的步骤设计心理辅导方案。心理辅导方案的设计需要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心理、团体动力学理论、归因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等广泛的理论基础。

1.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优秀的心理品质对个体成长起到关键作用,心理辅导方案要关注智慧、勇气、合作、感恩等積极心理品质,重点培养各种积极心理品质,而非仅仅关注贫困学生的消极品质。在团体心理辅导中,要在不同单元有所侧重地培养自信、团体精神、诚信等积极品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情绪调节能力,逐步激活或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消除不良品质的影响[3]。

2.要满足贫困大学生的心灵需求。贫困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在个人价值与尊严、释放和缓解压力等方面具有更多需求,心灵辅导方案设计中要予以重视。例如针对贫困大学生释放和缓解压力的需求,可以设计压力透视和压力应对等方面的活动,引导贫困学生尽情释放和缓解压力;针对贫困学生的交际需求,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设计团队合作活动,引导贫困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交流互动,在满足贫困学生爱与归属需求的同时,培养善良、真诚、团结合作等积极品质。

3.要深入挖掘贫困学生群体的内在潜力。群体是由个体组成的,会对个体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挖掘贫困学生群体的潜在动力可以对个体起到正向诱导、激励作用。当贫困学生刚加入群体时,彼此陌生,缺乏融洽关系和团体凝聚力,要重视团体氛围的营造,激发团体成员的参与热情,增强个体对集体的归属感,构建团结、融洽的团体,从而发挥团体对个体的积极作用,对团体成员进行感染和激励[4]。

4.要激发贫困学生的成就动机,发挥主观能动性。归因理论认为,成就动机高的人将成就视为稳定性因素,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持续不懈地努力,面对困难有信心克服和解决。因此,要设计“感恩贫穷”“成长烦恼”等活动,引导贫困学生正确认识贫穷和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扰,对面临的各种困难正确归因,积极发挥自我效能,将个人努力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在活动设计中,可以采用游戏、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强调团体的整体性、互动性,突出个体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取材,在观察和参与中学习、感悟。

(二)丰富心理辅导方式

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要围绕心理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确保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1.组织多种多样的团体合作活动。贫困学生的交际能力往往低于普通学生,原因在于贫困学生自信心不足,存在自卑、怯懦等心态,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针对这一问题,可以设计一些加强合作的团体活动,比如“两人三足”等活动来促进个体间的接触,消除学生之间的界限,增强亲密感。团体心理辅导人员要引导贫困大学生尝试理解不同认知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学会换位思考和通过调整认知来调节情绪,丰富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提升自信心[5]。

2.组织个人能力发展的团体学习活动。贫困学生的个体能力往往因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低于普通学生,在心理辅导中可以通过故事分享、案例分析、职业探索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能力。比如通过放松练习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介绍时间管理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多任务处理能力,借助自画像、墓志铭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职业发展方向等。

3.组织真诚、温暖的团体体验活动。贫困学生往往内向、羞怯,内心敏感且不善于表达,可以鼓励学生完整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分享个人故事的过程中,挖掘故事中曾经忽略的部分,发现潜在的资源,更好地发现和接纳自己,摆脱自卑、怀疑等不良情绪,提升个体的自信心。通过这类活动,还可以促进个体之间的交流,增强贫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6]。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在民办高校贫困大学生中的应用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显著改善贫困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为他们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大学生心理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基于相关理论知识,科学构建心理辅导方案,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不断加强和巩固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成果。

参考文献:

[1]翁思洁.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新生入学适应期的积极性探究[J].大學教育,2020(1):137-140.

[2]刘开源.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研究[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1(4):74-77.

[3]吴桂坤.团体心理辅导对提升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21):158-159.

[4]任少云.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19(11):28-29.

[5]赵婷.新时代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7(3):112-116.

[6]邓宇,刘钰,刘云美,等.叙事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的干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7):49-50,55.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团体民办高校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研究
可持续竞争优势理论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
民办高校教师权益现状调查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
班级团体辅导活动设计(2)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民办高校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南明区离休干部党支部慰问嘉润学校贫困学生
澳门爱心人士吴少芬、释会明等赴兴仁县看望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