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近世代数的教学研究

2020-04-26 18:15王丽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4期
关键词:代数定理概念

王丽

[摘           要]  探讨如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代数概念和定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等,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几点改进意见。

[关    键   词]  近世代数;现代手段;效率;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4-0036-02

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各大高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还对教学学时、教学结构和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教学手段不断創新。近世代数是高等院校数学专业的基础课之一,其内容是高等代数的延伸。高等代数对许多学生来说已经比较抽象了,而近世代数以研究代数系统和代数结构为主,更是抽象。同时,抽象代数中的一些运算颠覆了学生将近二十年对运算的理解(比如运算的交换性、零因子等),这些都将使学生对抽象代数的理解感到困惑。而抽象代数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代数思想形成和代数方法的掌握,也对今后从事数学科研有很大帮助。对这一门抽象的课程如何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严密的逻辑思维和高度抽象的能力,是我们每一位从事代数课程的老师需要思考和探究的问题。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来改进。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类比法和探索法引出新概念

近世代数是高等代数的后续课程,很多内容都是相关的。可以通过结合高等代数中已熟知的内容推演抽象代数的概念。比如抽象代数中第一个关键的名词是“群”。刚开始接触群的概念肯定会不知所以然。我们可以结合高等代数中线性空间的概念。线性空间对加法的部分,就是一个加法群。从这些我们熟知的概念中,慢慢延伸到群的概念。另外,子群与子空间、正规子群与核空间的概念,以及生成子群与生成子空间的问题两两类比引出新概念。在类比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索,慢慢体会代数的“味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的知识。这样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的“难”,而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自然,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通过补充练习和学生的讨论,加深理解

近世代数之所以抽象,就是因为里面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很精炼的概念和定理,以及逻辑严密的定理证明。这些抽象的概念和定理的表述已经被数学家凝练到最精简了,学生对这些数学词汇的理解往往比较肤浅,看不到其中的本质。总感觉这些概念和定理是虚无缥缈的,是摸不着的。学生也常说“对概念和定理没感觉”,而且书本上的例题相对其他的课程是比较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添加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汇。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讨论题,让学生形成学习小组,通过激烈的讨论和想法的碰撞,以达到通过各种典型例题对概念更深入的理解,对结论的应用更灵活。比如学生对陪集以及商群的概念总是理解不好,主要是集合作为元素不太容易接受,针对这个概念我们就需要增加例子,学生见得多了自然就可以接受。而且从这些例子中结合性质来观察和探索商群的单位元、逆元以及陪集代表元的选取问题。在讨论中学习,增强理解和记忆。

(三)自主学习和讲授相结合的背景介绍

学生总会问,“我们学这些有什么用”。那我们反过来想,这些概念为什么会产生,之前的数学家们是因为研究什么问题才会给出这些概念,是想解决什么问题,才会引入这些数学定理的。在授课过程上,教师适当增加这些内容的介绍,不仅解了学生的疑惑,还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的进程,感受数学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一个概念的诞生并不是突兀的,而是顺应学科发展规律的。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能在枯燥的课堂上增加一些乐趣。同时,增加一些数学家的介绍,让学生更多地感受数学家们的科研精神,展示榜样的力量,更好地激励学生的钻研精神,也自然实现了课程思政。授课中,教师还可尝试将这些背景和相关资料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课下查阅文献,课间组织学生利用各种形式介绍给大家,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现代教学手段的改进

数学已经让学生望而生畏,而近世代数是数学王国里的抽象王子。之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个黑板,靠的是教师不停解释和分析。学生坐在下面,似乎看到的一直都是静止的画面,耳朵听到的似乎是另一个世界的语言,很容易走神,很难有代入感。教师在讲台上使出全身气力一遍遍地讲解,学生依然不知所以然,课堂效率不高,学生也听得乏味,积极性大打折扣,致使教师累,学生也累,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不显著。而这些问题利用现代教学手段都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一)多媒体的应用

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尤其是数学关系都可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出来。

1.直观

教师在讲解概念时,需要逐字逐句的分析和解释,而且需要辅以例子、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比如二面体群的概念就是由正多面体的正交变换得来的。传统教学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多媒体可以将这些直观地表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单纯用文字讲效果显著。

2.课堂效率提高

近世代数的概念不仅抽象还联系紧密,前后贯通。在讲授新知识和结论的证明中,经常会对前面知识进行复习和回忆,教师或者单纯提一下,学生没印象;或者把之前的知识在黑板上写出来,或者让学生翻书,对新讲的思路很容易被打断,学生依然很难被带入代数的思考。运用多媒体的方式,直接在屏幕上出现,可以省下很多时间,课堂效率一下子就提高很多,这不仅对课时有限的现代教学是很有益的,原本解决问题的思路还不易被打断。

3.趣味性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感到有趣也是教师在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多媒体的屏幕可以播放图形、声音、视频等,这针对枯燥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二)数学软件的应用

从数学的发展历史中,不难发现数学是离不开计算的,很多结论都是从大量的计算结果中产生的,从而推进学科发展。而近世代数中概念之所以抽象,是因为没有太多可操作性的计算。事实上,近世代数中不仅有很多计算,还有相关的软件,比如:GAP,Magma软件,见文献[6],都是代数的专业软件,实现了代数的计算机化,这些软件也增加了代数应用的一些操作,比如代数在图论上的應用。学生通过对这些专业软件的认识,简单操作以及深入探索,不仅加强了对近世代数中群、环、域相关概念的理解,还可以从这些操作的计算中找到规律,提高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同时能体会到数学研究的快乐,并且也可以慢慢接触代数的应用,大大开阔了视野。

(三)辅助软件的应用

现今已经进入5G时代,网络已经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便捷。比如交流软件:手机、QQ、微信;直播软件:钉钉在线直播,腾讯课堂;课堂互动软件:云班课、课堂派;课下学习网站:慕课、微课等。当今我们接收知识的途径不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授课过程中,也要与时俱进并借助这些软件在课堂上运用,比如云班课可以发布签到、练习以及课下资料,这样省去上课的时间,而且可以通过数据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传统课堂因为时间的限制,很难达到每一个学生有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我们通过运用软件,让大家都可以参与到问题的讨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又加深了教师对每个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握。

(四)学习资料的分享

网络的发达,软件丰富,让我们的学习更加便捷。比如利用学习软件,我们可以将知识点的背景介绍、重难点知识点、章节小结、典型例题等相关内容分享给学生。传统课堂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学习特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将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学习一个甚至更多的知识点,练习更多的习题,以及获取与书本知识相关的资料,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课下学习生活。

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以及能够更好地应用,一直都是数学教师研究的一个课题。教师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以及学生的变换,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的讲授方式,运用最新的科技,合理增加教学手段,以期达到在有限课时的情况下,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和抽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世群.关于实行“近代”与“高代”整合教学的思考[J].数学理论与应用,2003,23(4):28-30.

[2]李平.新型教学模式在近世代数教学中的交互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6(46):154-155.

[3]门博,于瑾.近世代数教学中的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7(3):86.

[4]黄影.浅谈如何提高近世代数的教学质量[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4):568-570.

[5]古勤勤,赵良.浅谈近世代数课程教学方法[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39(6):115-119.

[6]W.Bosma,C.Cannon,C.Playoust,The MAGMA algebra system I:The user language[J].Journal of Symbolic Computation,1997(24):235-26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代数定理概念
一个特殊四维左对称代数上的Rota睟axter算子
3-李-Rinehart代数的结构
A Study on English listening status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school
古代的时间概念
张角定理及其应用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一个新发现的优美代数不等式及其若干推论
一个简单不等式的重要应用
一个定理的证明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