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侠 种即飞
摘要:调查怀远县域内中职学校获悉,教材、学校、家庭、学生、教师等各方面存在着不利于中职发展的因素,淤积成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突破瓶颈,研究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呼唤政府政策倾斜,联手技校激活模式,构筑工程适应需求,加大宣传感受好处等,是推进县域内中职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县域 中职教育 发展 瓶颈 对策
近日,笔者就怀远县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基础建设、招生就业、师资力量、实验实训等方面采访了有关职业学校的领导,获得一些可靠的信息。怀远县现有中等职业教育资质的学校三所,分别是师范学校、卫生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师范学校现有学生1430人,教职工115人,设有学前教育、美术与绘画、民族音乐与舞蹈三个专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三个年级共有学生1200人,美术与绘画共有学生100人,民族音乐与舞蹈共有学生130人。卫生学校现有学生200人,专兼职教师20余人,开设护理一个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本部坐落于县城附近,另有A中学、B中学、C中学三个教学点。中等职业学校本部现有学生400人,教师45人,设有计算机、机电、财经商贸、旅游服务管理、建筑装饰五个专业。A中学現有学生454人,教师 30余人,设有财会、机电、农林、计算机四个专业,B中学现有学生201人,教师24人,设有农林、计算机、机电三个专业,C中学现有学生100人,教师 15人,设有计算机、机电、畜牧养殖三个专业。
上述状况与怀远县140万人口的大环境是极不相称的,中职学校的专业滞后、模式单一、管理多头、师资不配套、实训跟不上等情况突出。同时,学生、家长、政府、社会等的不协调也是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分析问题、制定对策是推进中职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瓶颈
1.教材
中职学生现用教材多数内容陈旧,知识苍白。有些专业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去甚远,有些新版书也是教学内容少动、知识体系难变,是孙女穿上奶奶的鞋——老样子。社会的发展,设备的更新,给市场上的人才标准提出了新要求,然而专业教材严重滞后,已使教师十分尴尬,陷入了无可奈何的境地。还有一些教材虽然小有价值,但是一些课文、章节深奥晦涩,难以理解,超越中职生现有的接受能力,尤其是一些热门的专业课,让一些专业老师理解起来都十分困难,更遑论中职生了。教学时,教师讲解教材理论的内容偏多,指导学生实训操作的内容偏少,学生出现厌学、弃学的情况。
2.学校
从怀远县现有的三所中等职业学校来看,主要存在四个问题:第一,目前除了师范学校的学前教育、卫生学校的护理专业等较为热门外,大多专业的设置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吸引力、凝聚力。学校实训条件差,设备短缺,场地闲置(仅B中学就闲置实训场地30余亩),难以满足实训需要。第二,学校因循守旧,过时的专业不放弃,热门的专业又无法开设,形成该废除的不废除、该更新的难更新的局面。第三,招生计划缺乏创新,对于信息时代置若罔闻,对于落后方案不离不弃。第四,有些生源学校受利益驱动,“倒卖”学生,把上普高无望的学生送到县外中职学校以图报酬,更使县内中职学校招生雪上加霜。
3.家庭
农民工进城务工已成潮流,以传统农业为主、靠天吃饭的格局也被打破。一些学生的家长认为,外出打工能挣钱就行,“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一些学生家长为了挣钱,常年出外打工,丢下子女由孩子爷爷、奶奶照看,对于孩子在校学习的情况,其父母是无暇顾及的。当孩子读完初中,看到分数不佳,就只好辍学,或者让孩子进入中职学校学习,以求混张文凭。
4.学生
县内中职学校招来的学生一般为中考300分以下(满分980分)或者没有参加中考的辍学生。学生进校后,在思想上、学习上、行为上、生活上都难以管理。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社会责任感、自信心、自制力,得过且过,怕苦怕累,以在校混个文凭为目的,不求上进。
5.教师
县域内中职教师老龄化比较严重,缺乏活力,只有少部分是从普通院校分配或考编过来的较为年轻的教师。文化课教师相对比较过硬,专业课教师、实训教师严重短缺,很多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就找不到一位专业教师来执教。“双师型”教师素质不达标,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较弱,而实践课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又不高,已经难以满足县域内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
二、对策
针对上述中职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对策如下:
1.研究市场,专业热门
要在市场经济中求生存、图发展,中职教育应培养知识全面、技能过硬的劳动者,以适应市场、服务社会作为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在加强文化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实训,培养学生成为能吃苦、会学习、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同时,专业设置要面向社会,要有超前意识。研究县域内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状况,关注职业分布和劳动力市场供需,正确研判出哪些是社会迫切需要和正在发展的职业,哪些是劳动力过剩的职业,然后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做好专业设置规划,让专业课确有其用。
2.政府发力,政策倾斜
县政府有关部门监管中职教育是势在必行,建设县职教园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整合职业学校,使之上规模、上档次,是时代所需。但是多年期盼的县职教园至今不见踪影,确实让人民群众感到失望。笔者以为,政府部门在建设职教园问题上不要纸上谈兵,不要画饼充饥,而要重在行动,要场地选好,资金到位,及时开工建设,及时牵头与企业联合,让职业教育真正像模像样,真正成为县域内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摇篮。
3.联手技校,激活模式
推广多层次、多规格的职业学校培养模式,与大专院校联手,与企业联手办学是一条好路径。因为,职业学校难以解决设备更新问题,通过政府行为、通过联合办学,才能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政府督办、校企联合才能落到实处。校企合作期间,企业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与培训活动,为合作学校提供专业师资、实训设备,并接受中职教师和学生进行见习和实习。这样既解决职教实训条件差的困难,又为帮助学生实现由实习到上岗的过渡奠定基础。
4.构筑工程,适应要求
县内中职继续教育、教研活动等,是一处近于被有关单位“遗忘的角落”;有时即使开展一些活动,也是流于形式。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素质是一项工程,要适应要求。把教师继续教育、教科研、课堂教学、课外实训统一起来,“三优评选”活动、技能大赛、实训大赛、教师专业技术培训、课题研究等要有中职特色,要增加教研、技能大赛、实训大赛等奖励力度,以此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创新性,克服教师的职业倦怠,唤醒教师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担当意识。要让中职教师有优越感、成就感、幸福感,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方向性和目的性。对于中职学校的短板,比如实践、实训教师,可聘请一线技术人员、技师和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以此培养出市场实用型的人才。
5.加大宣传,感受好处
就县内中职教育而言,政府、社会、学校等,一方面要通过新闻媒介、墙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优势,另一方面要为中职毕业生牵线搭桥,让家长及学生尝到就读职业学校的甜头。要让一些学生及家长明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技术人才,需要大国工匠,需要劳动能手。人的能力是不同的,只有适宜自己生活、学习、工作的路子,才是我们最佳选择的路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找准自己的位子,走好自己的路子,我们的人生一样会过得精彩。
参考文献:
张红满.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4).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