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育芳
【摘 要】 朗读能力可以体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实现高质量教学。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为研究对象,对如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学生;朗读能力
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者面对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情景教学,激发学生朗读激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情景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朗读活动,在朗读中感悟教材内容,分析文章情感。传统教学中,教师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教学,学生自主阅读文章或者教师示范阅读。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无法锻炼学生朗读能力,还会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多媒体情景。多媒体情景是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技能的有效方法。很多学生认为朗读文章比较枯燥,不愿意参与学习。教学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朗读课文,感悟文章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提高朗读能力。例如,学习《传统节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传统节日有关的内容,如庆祝方式、节日由来、传统文化传承意义等,让学生在视频的烘托下大声朗读文章,将自身的情感融入朗读中,完成朗读任务。多媒体情景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朗读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音乐情景。在朗读教学中应用音乐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产生感同身受的感觉。教学中,教师加强对文章情感的分析,选择适合的音乐作为朗读背景,营造朗读氛围,使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转变情感,丰富学生内心。音乐与朗读结合可以提高学生朗读效果,豐富朗读形式。在日常教学中灵活运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朗读方法与技能,提升自身朗读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示范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示范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模仿,使学生掌握停顿方法与情感朗读方法,为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奠定基础。模仿是学习的前提,也是提升能力与素质的一种手段。课堂上,若是学生随心所欲,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不仅会影响课堂秩序,还会影响朗读效果,不利于朗读教学活动的开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重视示范朗读,对学生进行引领,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正确的朗读方式。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示范朗读:第一,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由学生示范朗读。由朗读好的学生示范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讲。第二,教师担任示范朗读工作,声情并茂地将课文读出来。为了提升教师朗读能力,应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实践,巩固自身朗读能力与实践能力。朗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听讲,深入思考,分析文章描述内容。
以《我是一只小虫子》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大声朗读,学生根据教师的朗读明确停顿方式,掌握抑扬顿挫的朗读方法。教师示范朗读后,学生实践,提升朗读能力,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三、朗读指导,提高朗读水平
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不断提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朗读教学也不例外,学生通过教师针对性的指导,掌握朗读方法与技能,并灵活应用,增加朗读的感染力与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朗读方法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
第一,创设意境。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教师可以创建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投入情感。影响学生情感的因素不同,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也不同。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转变学生的语言节奏、情感表达,提升朗读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集体朗读的方式,要求所有学生共同朗读文章,在集体朗读中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一些文本内容比较单一,缺乏感染力,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无法将自身的情感投入到朗读中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使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情操,将情感投入其中。创设朗读意境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第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产生影响。在后续教学中,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积极乐观的情绪,并将此带入学习中。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内心非常神圣的存在。这种师生关系不仅无法提升学生朗读能力,还会影响教学效果。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应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内心的情感,并据此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养成朗读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身素质与能力。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四、朗读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朗读教学中,应重视教学评价的影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有效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比较单一,会采用“读得很好、非常流畅”等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小学生是一个非常活跃的个体,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得到外界的肯定。对学生来讲,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为了提高朗读教学水平,教师应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采用综合、全面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以此保证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教师应注意的是,评价时应具体且明确,使学生知道自己优秀在哪里,哪里需要提高,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小明同学这次朗读进步很大,不仅非常流畅,而且感情丰富,继续努力。此外,对学生评价时,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使学生在教师的评价下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此外,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表现与朗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培养学生阅读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朗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朗读的习惯;利用情景教学、示范教学等方法指导学生,以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学生掌握朗读方法;科学运用评价,激发学生朗读热情,促进学生情感培养与知识技能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祝艳秋.信息技术条件下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9(29):65-66.
[2]刘增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46-47.
[3]彭阳英.低年级长句子教学“解密”——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彩虹》一课为例[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9(05):38-41+46.
[4]汪松,陈立青,刘倩.运用信息化工具范读对小学中段学生朗读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06):15-20.
[5]郭金花.让朗读成为语文课堂的亮丽风景——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J].华夏教师,2018(24):69.
[6]黄菊.朗读:让语文教学充满生命力——面向语文核心素养的小学低年段学生朗读能力训练[J].教育观察,2018,7(08):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