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年以上随访的疗效

2020-04-26 03:24王大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椎间隙孔镜椎间

王大巍 邵 滨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滨州 256601)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受到很大关注。目前,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1]。为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期效果,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96例,其中80例获得2年以上随访,现将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25~70岁,(53.2±10.3)岁。表现为腰痛伴一侧下肢放射痛,根性疼痛为主,腿痛重于腰痛。均为单发节段病变,L4~523例,L5~S157例。病程6~17个月,(10.1±3.2)月。术前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位数6分(1~9分),腰痛VAS评分中位数6分(1~9分)。所有患者经至少3个月保守治疗无效。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动力位、CT、MRI检查并确诊。

病例选择标准:①持续反复发作的单侧下肢疼痛,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无效;②临床症状与体征相符合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VAS评分≥6分;④突出椎间盘不存在严重钙化或椎管骨性狭窄;⑤患者听力正常,术中能与术者沟通。排除标准:①骨性腰椎管狭窄症;②腰椎不稳、腰椎滑脱;③腰椎间盘突出症较轻,VAS评分<6分;④存在其他手术禁忌证。

1.2 方法

①术前准备:术前根据影像学资料确定病变节段、椎间孔大小、髂嵴高度。患者取侧卧位,腰部与髂嵴交界处垫高,C形臂透视定位于责任节段椎间隙,正位相上棘突位于椎弓根连线中央,侧位相上椎体终板相互平行。穿刺点为责任节段棘突中线旁开10 cm。②麻醉:穿刺针穿刺回抽无血,将2%利多卡因15 ml,罗哌卡因4 ml,生理盐水20 ml稀释后于穿刺点进行局部浸润麻醉达关节突关节。③建立工作通道:麻醉成功后,切开穿刺点皮肤约1 cm,置入导丝,拔出穿刺针,沿导丝放入扩张管逐级扩张软组织。沿导丝依次用各级骨磨钻磨除部分关节突关节,扩大椎间孔达靶向目标,期间C形臂透视,确认骨钻头端正位位于棘突旁(Ⅰ区),侧位位于靶向目标——突出游离椎间盘处。透视见套管位置良好,连接摄像系统,调试影像系统至图像清晰。④椎间盘髓核切除:镜下清理术野,射频电极止血,去除脱出髓核及部分椎间盘内髓核组织,射频消融椎间盘,修复纤维环,清理神经根周围增生组织,止血。镜下见神经根活动度良好,硬膜及神经根活动度良好,无活动性出血,退出内镜,置入止血膜,注入1 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拔除工作套管,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⑤术后处理:术后卧床1 d,第2天戴腰部护具逐渐下床活动。抗生素预防感染,甘露醇、激素脱水治疗3 d。指导患者适当行腰背部肌肉锻炼,3个月内避免腰部剧烈活动。

1.3 疗效评价

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对患者进行VAS评分,评估术后腰腿痛缓解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r,ODI)[2]、改良MacNab标准[3]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优,疼痛症状消失,无运动功能受限,恢复正常工作和活动;良,偶有疼痛,原有症状大部分消失,能做轻体力工作;可,症状有改善,仍有疼痛,不能坚持正常工作;差,仍有神经根受压症状和体征,需进一步治疗。病变节段椎体间活动域[4]评价术后腰椎手术节段稳定性。按Mochida’s方法测量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5],评价术后手术节段高度丢失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8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0~85 min,平均65 min;术中出血量5~15 ml,平均10 ml。术中无大血管损伤、硬膜囊撕裂等严重并发症,无术后低热、腰部疼痛等椎间隙感染表现。住院3~8 d,平均4.2 d。80例随访24~35个月,平均28.5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腰腿痛VAS评分、腰椎0DI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病变节段椎体间角度活动域(过伸位角度+过屈位角度)和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见表1。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65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5.0%(76/80)。

表1 术前后各指标比较

*数据偏态分布,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

3 讨论

近年来,脊柱外科微创技术发展迅速,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得到迅速推广,避免传统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术后组织粘连等缺点。Hoogland发明了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使椎间孔镜技术更为精确、清晰、安全可靠,应用范围更加广泛[6~9]。目前,该技术手术适应证广泛,能够解决大部分腰椎问题[10~12]。

PTED采用局麻,患者处于清醒状态下,术中术者通过与患者沟通可减少对神经根、硬膜囊的损伤,且不破坏腰椎重要关节韧带等结构,对腰椎稳定性无明显影响[13]。PTED通过扩张通道直接到达椎间盘突出部位,仅取出突出髓核,减少对椎旁肌肉及骨性结构的破坏,对椎间隙高度、脊柱后柱稳定性影响很小[14]。本研究患者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间稳定性无明显改变,与国外专家研究结果相符合。

Datta等[15]研究指出椎旁肌肉、后部韧带结构损伤过多,超出代偿范围时,会介导产生顽固性腰背痛,此时即临床腰椎不稳。该手术方式对脊椎后方椎旁肌肉、腰背部筋膜损伤小,因而术后腰背部疼痛较轻。Kim等[16]研究显示腰椎微创术后血浆中炎症标志物明显低于开放手术。Schubert等[17]报道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58例,术后随访2年,疼痛VAS评分显著下降。Kim等[18]报道53例脱垂游离型椎间盘突出症行PTED,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本研究末次随访(≥24个月)腰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术后MacNab优良率95.0%(76/80)也证明了这一点。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能明显缓解症状,中期临床疗效可靠。

椎间孔镜技术也有应用局限性,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适应证取决于操作者的技巧和经验,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及部位是手术适应证选择的关键,初学者可选择性处理非钙化及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经验丰富的术者使用特殊的器械(如容易操控可弯曲的射频刀)可将手术指征扩大到脱出及邻近游离型的椎间盘突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满意,但手术效果多取决于术者的经验和操作技巧,需要结合多项专业内镜技术,而且学习曲线陡直。同时,该技术的挑战在于安全地将内镜进入到椎间盘的目标区域,尤其是中央型和非包含性的椎间盘突出,另外,椎管内结构的显露和探查需要较丰富的技巧和经验。PTED比常规的后路开放手术具有更小的创伤,中期疗效肯定,是治疗非钙化的包含性及非包含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法。

猜你喜欢
椎间隙孔镜椎间
非特异性椎间隙感染细菌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超声与传统体表标记定位孕产妇L3~4椎间隙用于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对单节段DLSS术后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经椎间孔镜一次性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为什么人老了就矮了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椎间隙渗漏的临床疗效观察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