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贞
[摘要]分析目前习作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关注表达技能,忽略人文价值”“关注习作模式,忽略习作能力”“关注书面表达,忽略口头训练”等现象,从“如何激发习作的兴趣、改变阅读教学方式、丰富习作指导途径”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习作教学;习作模式;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10-0082-0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目前习作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是最大的困扰。教师也觉得作文难教,“无计可施,无的放矢”也是习作教学的常态。到底我们习作教学存在什么问题呢?
一、关注表达技能,忽略人文价值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自古以来,我们都倡导“文道统一,文以载道”。也就是强调写文章既要注重语言表达、写作方法,也要注重文章的思想内容,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作文即做人”。但是,我们的习作教学,教师们更多关注的是习作技法的指导,甚至有教师编好顺口溜让学生熟记:开头不要长,最多三二行;开篇要点题,老师最欢喜;结构要合理,最忌一段写到底。而对于习作的人文价值、思想内涵则少有关注。因此,对于习作的内容是否真实、感情是否发白内心很少重视,致使假情景、假情感常见于学生的笔端,这种“关注表达技能,忽略人文价值”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二、关注习作模式,忽略习作能力
在习作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认真研究学生习作的规律,没有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而是急功近利,教学生走一些所谓的捷径,甚至还列出一些所谓的习作套路:人格作文、范式作文、快速作文等等。这样的习作教学,必定会僵化学生的思维,固化学生的主动思考,磨灭学生的创造能力。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一定是没有灵性的,学生的习作一定是千人一面的,学生的习作一定是模式化的,学生的习作一定是没有情感温度的,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是没有得到提升的。
三、关注书面表达,忽略口头训练
学生的书面表达一般遵循由说到写的规律,因此,在习作教学中应包含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部分。但是很多教师对口头表达训练是忽略不重视的,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是脱节的。其实,说和写都是表达,两者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在我们的学生当中,普遍存在两个现象:一种是书面表达很流畅,语言也丰富生动,很有文采,但需要演讲或发言的时候却结结巴巴,表达不清;另一种是会说不会写,平时课堂上回答问题滔滔不绝,但要他写却写不出来。这是教师在教学中口语表达训练与书面表达训练脱节的缘故,一开始就没做好让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怎么想就怎么写”这个环节的训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的习作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习作的兴趣,是搞好习作教学的要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的兴趣总是建立在一定的需要的基础上的,有需要就能激发学习的动机。学生习作动机是直接推动他们写作的一种内部动力,其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一次次习作的成败,而学生写作的动机对于他们的习作兴趣又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了解学生的写作动机,再利用动机这一关键环节进行激励。在我们的调查中,有80%的学生选择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写作。仅仅只有20%的学生选择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而进行写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真的不喜欢写作文。叶圣陶曾說过:“写作的根源是发表的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成功体验来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兴趣。例如我们可以采取择优表扬法。小学生一开始写作常常是病句多,错别字也不少,有的甚至是前言不搭后语,更别提好词好句了。这时,教师不应该全盘否定学生的作文,应该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从其他的方面择优表扬学生。例如:你写的文章真实感人、主题与众不同等等。这样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优势被认可,信心大增,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极大地产生写作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多方面地展示学生的作文。对于特别好的作文教师可通过投稿,参加比赛的方式激励学生写作。而对于不好的文章,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墙壁上开个专栏,用于展示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好词好句,这样不同层次的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是有用的。
二、上好阅读指导课,是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的根本
目前阅读教学存在最大的弊病是教师把课堂上大量的时间用于课文内容分析,教师讲得太多,学生阅读实践、写作实践的机会太少。崔峦老师多年前就曾提出“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也有一些教师专门研究“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已有成效,但这些观点或做法都没有成为阅读教学气候。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则”。学生的语文能力一定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我们的阅读课,应该重视学生的阅读实践、习作实践,让学生在阅读课上增加阅读量,实现“l+X”;在阅读课上增加练笔的机会,实现“读写结合”,真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和习作实践中,学会阅读、学会写作。这需要教师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多阅读,多实践,尽可能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表达训练上。只有这样,才符合现在统编版教材“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编写理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三、借助丰富的媒介,是丰富习作教学手段的法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及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表达。因此,教师要善于拓宽习作指导的途径,借助孩子们感兴趣的媒介,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如对于低年段可以借助绘本,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因为绘本以图画为主,配以精简的文字,是非常适合儿童阅读的一种文学作品。而绘本中所呈现的内容、语言表达、情感情绪等又是指导学生习作非常好的素材,因此,教师可以绘本为媒介,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对于中高年段,则可以借助电影,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时,通常强调要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去描写,而如何在观察中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微表情又往往让学生无从下手。而优秀的影视作品中的优秀演员的表演,恰好是教师用来指导学生进行观察的最佳材料,因为优秀的演员在塑造人物的时候依靠眼神、面部表情以及外部形体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心理变化或性格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摩时,可以在播放时采用定格、放大等手段,更方便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俗话说“画鬼容易画人难”,鬼是虚幻的东西,没人见过,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人则不一样,人的表情、神态以及心理的变化与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有关系的,平时所说的“相由心生”就是这个道理。让一个小学生捕捉这么微妙的变化是有难度的,而电影这种媒介,不但是学生喜欢的,而且又恰好解决了这个难题,因此,在习作指导中适当用电影来辅导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编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