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胜梅
摘 要:针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更多偏向于理论而弱化实践的现状,淮南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主要措施有以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升为本位构建实践类课程教学目标,构建丰富的实践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全面的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章制度和条件保障体系,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
关键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实践教学是相对于理论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总称,是高等学校根据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认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为目的而展开的多种教学形式的统称,包括实习、实验、设计、实际操作、社会调查等,目的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参加实践活动,让其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培养能力。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在实践类课程设置与实施中,更多偏向于理论而弱化实践,没有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更没有从“实践性”来考虑整个课程教学系统,未形成逻辑严密的指向于培养学生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完整体系。因此,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在此背景下加强实践教学研究,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进一步解读能力本位的实践教学基础上,探讨系统化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教学体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二、淮南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一)以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升为本位,构建实践类课程教学目标
我院立足于学前教育专业社会需求和职业背景,以职业岗位能力提升为本位,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教学标准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等文件来构建实践类课程教学目标,即“培养具备现代幼儿教育基本理论素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熟练的学前教育教学技能技巧和某方面特长的,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在目标中突出应用性、综合性,最终指向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提升。
(二)以“能力导向、全程实践、学训交替、分段实施”的模式构建实践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我院遵循全程实践的原则设计四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流程,将实践类课程分为六个模块。
实训课程模块。实训课程围绕弹、唱、跳、讲、画、写、做、教等技能进行设计,主要包括乐理、声乐、钢琴、幼儿歌曲弹唱与即兴伴奏、舞蹈、美术、幼儿简笔画、书写、幼儿园玩教具与手工制作、课件制作等,集中在大一、大二上完。实训课程的考核以集体汇报演出、展览等方式进行。
课程实践模块。课程实践即以前的专业教育课程的实践课时。以前只需在培养方案中写上实践课时,改革后,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具体明确各门理论课程的实践课时,且需专门制作课程实践教学大纲,以保障课程实践开展。课程实践的专业教育课程除理论讲授外,还可以安排固定学时的模拟教学,根据需要集中组织到幼儿园试教,进行课程见习。
方向课程模块。学生在大三时按其自愿选择的原则分为少儿艺术教育方向和0~3岁早期教育方向。少儿艺术教育方向的课程群有少儿舞蹈创编、儿童歌曲创编、少儿体操创编、少儿艺术教育名师讲堂等。早期教育方向的课程群有学前家庭教育学、0~3岁婴幼儿喂养与护理、0~3岁婴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亲子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
技能训练与竞赛模块。本着“以竞赛促发展”的理念,我们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根据学业发展不同阶段要求和不同专业技能的特点,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定期举办的比赛有“三字一画”、少儿故事、舞蹈、手工制作、PPT制作和教学设计,并在每年一度的毕业季组织专业建设汇报演出活动,给学生提供综合展示的舞台,从而从多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程实践模块。合理安排见习、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课程时间、内容与方式,使理论学习、科学研究与实践能够相互促进。如对第一到第六学期的专业见习进行细化管理;将集中实习提前到第六学期,第七学期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撰写,第八学期进行分散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进一步完善,使实习与研究能够相互促进,有效深入。且学生须修不少于5个学分的创新创业、社会责任教育等课程。
基本技能考核模块。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依据《淮南师范学院幼儿教师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与考核大纲》,主要考核弹、唱、跳、讲、画、写(钢笔和粉笔)、手工、说课、教九项技能,主要安排在大三上学期进行。
(三)建立全面的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规章制度
为了保障系统化的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的全面实施,我们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管理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评价制度。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技能考核制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技能考核标准等。
(四)以资源优化配置及实训基地建设为载体构建实践类课程教学的条件保障体系
1.编写实践类课程教材,同时开发学生学习资源包,无论对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都提供有益的帮助
我院学前教育系教师根据多年课堂教学经验,主编了多本教材,如《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园玩教具与手工制作》《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用书——保教知识与能力》等。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的教学案例或科研实训案例,操作性强,且体现了独特性。我们还开发了学生学习资源包,如《幼儿园常用故事》《世界著名繪本集》《幼儿歌曲学习》《幼儿园常用儿歌律动学习》等。这些资源包的开发有力地引导了学生各项技能的训练。
2.建设各类精品在线网络课程、优秀课程、智慧课堂等
在学校大力推进网络课程的背景下,我院学前教育系教师积极参加各类核心课程资源建设,目前在建的有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前教育学”“学前课程论”;校级优秀课程、智慧课堂有“幼儿园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玩教具与手工制作”“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前儿童语言教育”“0~3岁婴幼儿卫生与护理”等。
3.依托校内外实验实训平台,通过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精湛的专业技能
我院校内实训室主要有电钢琴房、手工制作室、游戏室、舞蹈房、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训室、幼儿园模拟室、蒙式教育活动室、早教实训室、微格教学训练室、科学教育实训室、感统训练室、保育实训室、简笔画训练室、钢笔字训练室、毛笔字训练室等。同时,学前教育系积极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本市校外实践基地共11个,均为省一级一类幼儿园。另外,我院与浙江省杭州市下沙区社会发展局、浙江省桐乡市巴啦嘀呀幼教集团、深圳雏鹰教育集团、滁州碧桂园幼儿园等签订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协议。
4.提升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操作指导,从而提高实践类课程课堂教学质量
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很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比较薄弱。要想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必须要提升理论课教师的实践能力。因此,我院出台具体的规范性制度文件,把教师去基层进行实践能力锻炼作为一个硬性指标来约束,且将教师的职称晋级与实践能力锻炼经历挂钩。
三、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成效
近几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系的实践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通过健全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通过多种实训方式有效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在历届安徽省师范生技能竞赛和各教育专业学会(协会)组织的学科技能大赛中屡获大奖,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书考试通过率成绩喜人,且毕业生综合素质较高,专业能力突出,就业质量相对较高,工作后受到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其次,教师专业发展成绩斐然,教学改革以来,学前教育系教师荣获国家级奖项2人次,省级8人次,校级青年教师大赛一等奖4人次,校级教坛新秀3人次;教科研成果上,相对院内其他专业教师,学前教育系教师成果数量多,质量高。
四、经验与不足
(一)经验
师资建设是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保障。为了保障实践类课程教學改革的顺利实施,学前教育系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并强化理论课程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从而保障了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前提。经过多年摸索,我院逐步建立了包含日常见习、录像观摩、模拟教学、岗位实践、学训融合、学期主题见习、技能大赛、顶岗实习、双导师制度的实施、课外素质拓展活动、毕业设计等项目的全程实训的实践教学体系,适度压缩理论教学课程学时,从而增强了实践教学效果。
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我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幼儿教师职业岗位的发展需求,设计丰富的实践教学项目,增强实践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同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内容、学时、教学方式、设施条件和考核方法,从而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二)不足
我院在推行实践类课程教学体系探索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如实践类课程的师资队伍存在结构性矛盾,钢琴、舞蹈、绘画等课程没有属于学院的师资,只能从音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引进教师授课,因而无法保障技能课程教学质量;虽然实践实训室的数量在增多,质量也在不断地提升,但是离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还很远,且管理过于死板,不能完全根据学生需要随时使用,从而降低了实训室的使用效率等。这些不足之处将在下一步的改革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忠福.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1-14.
[2]张茜萌.基于就业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与实践[J].现代教育科学,2019(10):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