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赟
[摘要]统编语文教科书从三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独立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习作单元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将各个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从精读课文的学习到习作成果的展示,教师都要将方法的指导渗入其中,以加强习作策略的迁移与运用,体现由认知到实践到运用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教学范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77-03
统编语文教科书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能力的比重,以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两方面能力的均衡。特别是创新了习作单元的编排体例,从三年级开始,每册独立编排了一个习作单元,改变了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了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对这个全新的习作单元,如何准确把握它的特殊性,理解它的编排意图,落实单元教学目标,有效实施教学呢?下面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为例,具体地谈一谈。
一、整体把握,聚焦能力
每个习作单元都由“导语页”“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这几个板块构成。对习作单元的教学,教师要跳出传统的习作教学思维定式,在思想上认识到它跟阅读单元的教学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教学要突出整体性的特点
习作单元白成体系,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习作单元的编排采取递进式的结构,各板块内容围绕单元核心目标层层推进、环环相扣。如,三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导语页”先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提示了单元主题是“大胆想象”;再揭示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单元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它们的课后练习都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感受想象的奇妙和有趣;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拓展思维,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交流平台”联系两篇精读课文,对大胆想象进行了梳理回顾,提示学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或者根据特点展开想象,帮助学生打开想象的思路,鼓励学生去尝试进行大胆奇特的想象……最后安排习作《奇妙的想象》,让学生大胆想象,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方法,写一篇自己的想象故事。
(二)教学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要目标
习作单元的教学要求区别于阅读单元的习作教学要求,整个单元的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各项内容作为一个整体开展教学。三年级属于起步阶段,应侧重于指导观察、激发想象,为习作奠定基础。
为什么三年级安排“观察”和“想象”这两个习作单元呢?观察和想象是习作的基础。在三年级安排这两个习作单元,重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意识和习惯。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有留心观察、细致观察的意识,感受到观察很有意思,体验生活中发现的乐趣;三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重在引导学生感受想象的神奇,有读想象故事的意识,能大胆想象创编故事。
(三)应将方法指导融入教学的全过程
习作单元既有能力训练的要求,也有习作策略和方法的指导。教学时,教师要从整体上将方法的指导有机融合到整个单元教学的全过程。从精读课文的学习到习作成果的展示,都要将方法指导贯穿始终,加强习作策略的迁移与运用,体现由认知到实践到运用的教学思路。如何准确把握习作单元的策略和方法呢?教师要抓住“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因为“交流平台”既概括了前面的精读课文“教什么”的问题,又确定了后面的习作希望“写什么”的内容。如,三年级下册习作单元的“交流平台”,就明示学生想象要大胆,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和根据事物的特点来展开想象。
二、调整视角,精准教学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
1.把握课文的特殊性,明确教学目标
相比阅读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表达方法。在每篇精读课文教学目标和内容的确定上,教师要从习作能力和表达方法的角度,从学段的一般性目标、单元重点目标以及本课的个性目标三个方面来考虑和把握。如,《小真的长头发》一文,教师应从课标对第二学段捉出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从单元的重点目标——感受想象的神奇和发挥大胆的想象,从课文的内容——小真头发的特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根据事物特点展开想象,这样就能基本把握本课教学的方向和目标了。
2.将课后练习转变为教学内容
不论是阅读单元还是习作单元,课后练习都是引领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凭借。教师要好好研究练习题,充分利用每课的课后练习,将课后练习转变为具体的教学内容。习作单元的课后练习题与阅读单元的课后练习题设计指向完全不一样,它直接引导学生掌握习作表达的方法。如,《小真的长头发》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学生梳理课文内容,通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想象的奇妙和丰富;第二题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继续想象长头发的功能,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大胆想象。结合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充分利用课后练习题,就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目标与内容。
3.提供学习的支架,帮助学生表达
為了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条理、表达更清楚顺畅,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一些支架,提供表达的范例,这样既能协助学生表达、交流,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小真的长头发》教学中,教师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句子——
句子一:“要是从桥上把辫子垂下去……都能钓上来。”
句子二:“要是把右边的辫子和左边的辫子……我就能读上十本书。”
先让学生读一读,发现两组句子的相似之处;再让学生借助句型的提示,说一说小真的长头发还能变成什么、用来做什么。借助提供的支架,学生就比较容易把自己的想象表达清楚。
(二)“交流平台”的教学
1.引导交流,梳理习作的方法和策略
教师要明确,“交流平台”是学生的交流与发现,要通过话题引导学生从回顾课文到拓展课外内容进行充分交流,把握交流的重点,关注学生的自我发现和体验。如,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交流平台”的教学,教师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交流让自己感到最新奇、有趣的内容;接着,引导学生再次回顾课文,梳理进行大胆想象的方法;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其他书上读到过哪些有趣的想象故事。其中,感受想象的大胆有趣是交流的重点。通过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想象时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别的事物,也可以联系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
2.前后勾连整合,学与用有机结合
“交流平台”联结着精读文本的学习和后续的练习,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体现出了“在精读课文中习得方法——在‘交流平台中梳理补充——在习作中运用巩固”的编排思路和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要注重前后勾连整合,将学与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和后面的“初试身手”和习作内容联系起来展开运用。
(三)“初试身手”的教学
“初试身手”的教学要把握好下面的两个联系。
1.与“交流平台”联系,注重迁移运用
“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两个板块有着紧密的联系。“交流平台”为“初试身手”做好了铺垫;“初试身手”是“交流平台”的延伸。因此,两个部分的教学可整合实施,依托“交流平台”,在“初试身手”进行迁移运用。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初试身手”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感受想象的奇妙和与众不同。教学第一题时,教师可借助“交流平台”提供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发现手指印的有趣形象。手指印全身长出枝条,就变成了一棵树;手指印长出耳朵、翅膀等,就能变成可爱的小动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手指印还可以长成什么别的有趣的事物呢?请大家续编故事。”这样,启发学生想象,让他们掌握习作的方法。
2.与单元习作联系,大胆实践
“初试身手”与单元习作又有紧密的联系,它是学生初步尝试写作。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对学生的写作成果及时加以诊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为学生顺利完成单元习作打好基础。如,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初试身手”的重点是“想象大胆吗?”“想象的内容说清楚了吗?”如果学生的想象不够大胆,教师指导时就要联系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如果学生想象的内容说得不清楚,教师要用追问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讲清楚、说明白。这样的指导,强化了学生的意识,为单元最后的习作做好准备。
(四)“习作例文”的教学
1.准确定位,明确例文和习作的关系
习作例文的作用是提供模仿的范例,重在“用”。例文与略读课文编排方式不同,承担的功能也不一样,不能把它当成略读课文来教学。习作例文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提供模仿范例的同时,也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受到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机械地使用习作例文,不能让学生一一对应进行仿写。习作例文的课后题也是直接指向表达方法。因此,教学时,可将两篇文本集中教学,并借助课后题和旁批聚焦表达技巧、策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2.借助旁批,发挥旁批的作用
旁批是对局部的或某一点内容进行批注。比如,《一支铅笔的梦想》一文通过插图、旁批和课后练习,启发学生联系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教学时,让学生借助第一个旁批白读例文思考:“铅笔有了梦想,它会想些什么呢?”在找出铅笔的5个梦想后,教师再启发学生联系后面的旁批“铅笔为什么会这么想”进行思考;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发现铅笔和豆角、丝瓜等事物之间的联系,明晰例文想象的思路;最后,让学生仿照例文发挥想象,说说铅笔的其他梦想。
3.根据目标,选择学习内容
习作例文教学时,教师不一定要按部就班一段一段来学习,可以有选择地学习精彩句段或有价值的部分。比如,在学习《尾巴它有一只猫》一文时,可以单刀直入学习为什么尾巴会有一只猫这一段,与学生共同讨论反着想的好处;随后,再请学生去反着想,展开新鲜有趣的想象。
(五)单元习作的教学
1.加强单元各板块之间的联系
习作指导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要加强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試身手”“习作例文”与大习作内容之间的联系,尽可能联系学生的经历和生活经验,加强语文能力的综合运用。比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中,巢庆泉老师在对《奇妙的想象》(下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巢老师在观摩活动中的教学案例)进行习作指导时,就特别关注了单元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在教学前半部分中,巢老师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大致理解“导语页”里爱因斯坦的名言;再展示“初试身手”中学生创作的手指画,激发学生想象的兴趣;随后,巧妙运用“交流平台”,让学生回顾单元课文中大胆奇妙的想象,并归纳和梳理展开想象的策略。这样的引导,将各个板块统整起来,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好习作例文,指导单元习作
单元习作指导时,教师要特别关注习作例文。教学时,教师要将习作例文与单元习作有效整合,根据学生习作时面临的困难,选择例文中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和引导。比如,巢庆泉老师在教学时,先利用教材中的题目引导学生想象,再让学生自主展开大胆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有的学生运用反着想的策略来展开想象,巢老师都及时鼓励学生。教师鼓励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彼此分享中互相启发,从而打开他们的想象思路,开阔他们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在真实、开放的实践中锻炼想象能力。
3.过程要简洁,舍得给学生说和写的时间
在习作教学指导的过程中,重要的不是写作方法,而是要给学生搭建写作的支架,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分享,并互相评价。巢庆泉老师在这节课上,从开阔学生的想象思路到启发学生创编故事,用了不到15分钟的时间,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交流、练写、评价,更注重学生在具体语言实践中的引导点拨。当一个学生提出“书为什么会有魔法呢?”这一问题时,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书就是有魔法。你能再换个问题吗?”教师直接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内容来提问题,不绕弯子,不浪费时间。整节课突出了学生的学和练,弱化了教师的讲授,这是难能可贵的。
4.注重讲评指导,鼓励分享与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要注重在讲评中指导,鼓励学生分享交流,并能自主对文章进行修改,从而使学生逐步养成修改的习惯,培养自主修改的意识和能力。在习作讲评时,教师还要注重单元的整体性,聚焦单元习作训练的要素,使讲评重点与之前各板块教学的重点保持一致。这一单元的作文讲评要紧紧围绕“是否能展开大胆想象”进行评价,重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不宜限制学生的思维,对想象的合理性不应提出过高的要求。
三、依标扣本,保护兴趣
第二学段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学段的习作教学提出乐于书面表达、将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并学习修改习的目标。在习作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把习作的兴趣放在第一位,强调想写、敢写、不拘形式的自由表达。在习作内容上,只要求写清楚,不要求写具体。从习作指导到习作评改,教师都要依据这一目标并认真落实,不拔高要求,为学生习作能力的逐步提高奠定基础。二是在评价中不能以一个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要重在发现学生文章中的闪光点,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敢写、想写。三是重视学生的分享交流和自我修改。统编教材在习作内容的编排上,反复地提出“修改”“读给同学听”等要求,就是提示教师和学生,文章是用来交流沟通的,是要有“读者”的,是要进行反复修改的。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要凸显习作的交际功能,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习作,以增强学生的读者意识,并引导学生通过“读者”的反馈来提升作文能力。
(责编 韦雄)
[作者简介]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小语会理事,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一等奖及最佳教学智慧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