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
[摘要]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提问。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与拓展,要找准文本训练点,找准情感冲突点,这样的提问才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隋,问出学生的创造力。
[关键词]课堂提问;设计;思考与拓展;文本训练点;情感冲突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 10-0060-02
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是教与学相互沟通的一座桥梁,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训练学生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教学效果優劣的一个侧影。那么,教师该如何精心设计问题,开展提问活动,以取得最佳的提问效果呢?
一、提问活动要利于思考与拓展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能抓住学生处于“愤悱”状态的有利时机,提出问题。
(一)要减少低效、无效提问
在当前课堂教学实际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提问还缺乏科学的认识,尚不能有效地运用提问来达成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提问水平偏低,流于形式;提的问题缺少思考价值,偏重于机械的记忆性内容;学生随教师的意旨学习课文,用教师想听的话回答问题……这些现象的存在从根本上导致了学生消极、萎靡的学习状态,甚至使得他们产生了厌学情绪,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减少低效、无效的课堂提问有赖于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因此,教师应注重自身的知识更新,努力钻研教材,研究课程标准,学习最新的教育理论,研究班级学生的学习实际;同时,应虚心向行业内的专家、名师学习,领会其课堂教学的精髓,“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要有意识地设置开放性问题
不同于数学问题答案的基本唯一性、排他性,语文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与包容性。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往往会引出多种答案,甚至会出现截然相反的答案,而这正是语文训练的良好契机。针对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对话交流的过程,既是一个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促进其精神成长,提高其思想文化修养的过程。同时,在不同思维火花的碰撞过程中也能促使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分享,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是一举多得的美事,而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能收获一些“不可预约的精彩”。
(三)要设置有利于后继思考的问题
当下课堂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教师的考虑过于周到,过于全面,将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可能提出的问题,乃至可能会引发的思考统统纳入教师课堂提问中。这样做,从表面上看,学生学完课文后,看似什么都明白了,什么问题也没有了。但学生思维长期处于“被包办代替”的状态,其直接恶果就是导致学生连最基本的发问、质疑都完全忘记了,成了只会读死书、死读书的“考试机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又何从谈起呢?
教师应牢记,学校教育的目的只是为了给学生推开一扇扇窗户,并让他们从一扇扇窗户中发现世界的奇妙与生活的绚丽。因此,教师要通过设置有助于后继思考的问题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探索兴趣,让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自主成长的状态。
(四)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
从某种意义上讲,“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的形式。“师问”的目的是了促进学生的探索与思考,有效激起“生问”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自主发问的同时主动学习,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做一个提问者,还要做一个倾听者,要认真听取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对文章内容的思考,适时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的节奏、方法,乃至教学思路,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提问活动要找准文本训练点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找准提问的训练点呢?当然要因文而定。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的“字眼”设计相关问题并展开讨论、交流,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与把握。
【案例】《乌岛》(苏教版第四册)教学片段
出示语段: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鸟儿聚在一起,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1.从“各种各样”你读出了什么?
生:鸟的种类非常多。
2.(点击课件,引导欣赏)鸟岛上有洁白的天鹅,活泼的绿头鸭,飞行健将斑头雁,捕鱼能手鸬鹚,姿态优雅的白头鸥,还有棕头鸥和鱼鸥等一百多个品种的鸟类,真是种类繁多。
3.想象写话:各种各样的乌儿聚在一起会干什么呢?
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乌儿聚在一起,它们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岛成了鸟的世界。
(学生练笔后交流)
4.再次指导朗读语段:各种各样的乌儿聚在一起,真多呀!难怪说……
【评析】这个片段的训练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鸟岛上鸟的种类繁多。教师由“各种各样”这一文本“字眼”切入,开展阅读交流、图片欣赏、有感情地朗读、想象写话等系列活动,精彩的图片将学生带入了神奇的鸟岛世界,让文字变得富有生命活力,为后面的想象写话打好了基础,也体现了教师依托教材、利用提问对学生开展语文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自觉。
三、提问活动要找准情感冲突点
阅读教学不是学生独立的行为,也不是教师向学生讲解文本的单向信息的传递过程,而是教师、学生、文本、教材编者之间多元对话、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因此,要打造智慧灵动的语文课堂,就必须聚焦情感冲突点展开多元对话。
【案例】学习《祁黄羊》(苏教版第八册)“外举不避仇”的相关内容(3-7自然段)
出示语段:“我看解狐就很不错。”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1.哪些词表明祁黄羊态度很郑重?
(指名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想了想、郑重”等词下标上重点符号)
2.谁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祁黄羊对待这件事情的“郑重”?(指名示范)
3.引导质疑,感悟人物内心世界。“祁黄羊想了想……”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4.开展想象交流。
5.教师总结:从同学们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祁黄羊似乎把所有的官员都在他脑海中过了一遍,真可谓深思熟虑。
【评析】教学过程中,教师聚焦“祁黄羊心中所想”,引领学生从文本阅读人手,通过对关键词语的思考、推敲,走进了祁黄羊的内心世界,体会了其“外举不避仇”的广阔胸襟。
总之,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中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力。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