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I导联心电图联合1.5T MRI评估心肌缺血程度的价值观察

2020-04-22 09:10殷玉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肋间导联心电图

殷玉华

(第26实验基地医院内科,陕西 西安 710043)

心肌缺血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及猝死的危险,因此要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检测方式主要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脉内超声波检查、心电图、CT及核磁共振等检查,本文对心肌缺血患者采用EASI导联心电图联合1.5T MRI评估方式对其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2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缺血患者作为对象,,病例均为随机抽取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区间为45~79岁,平均年龄为(63±2.19)岁;观察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区间为46~80岁,平均年龄为(64±2.12)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形成的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Philips Page Writer Xli行心电图机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记录心电图参数。

观察组:则采用EASI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查。

同时对对照组及观察组所有患者进行1.5T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采用1.5T 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电影MR成像,利用MRI梯度回波序列及平面回波成像序列,获得左室短轴位MR成像及心肌灌注图像。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心电图结果比较

观察组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电图结果比较[n(%)]

2.2 分析患者1.5T MRI心肌灌注参数与室壁运动评分情况

心肌灌注参数随着室壁运动评分的增加而降低(P<0.05)。

3 讨 论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供氧不足,使心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状态[1]。正常情况下人体可以通过自身身体调节保证血氧供应,一旦身体出现问题导致心肌血液的供应异常,就会出现所谓的心肌出血。90%的心绞痛患者都会出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才能判断出。心电检测是较为敏感的指标,能够及早发现心肌缺血症状。EASI导联安放16个电极片,10个用于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4个用于记录EASI导联心电图[2]。在EASI导联心电图中E点处于正中线第五肋间,A点处于左边腋中线第五肋间,S点处于胸骨体上端,I点处于右边腋中线第五肋间,得到24HX、Y、Z三轴导联向量心电图。EASI导联是由4个单向电极、1个无关电极组成的心电导联,能够记录3导联心电图,并且通过转换衍生出常规12导联心电图[3]。通过心肌灌注及心肌收缩功能两种方法判断心肌缺血程度,结果显示心肌灌注参数随着室壁运动评分的增加而降低(P<0.05)。

综上所述对心肌缺血患者采用EASI导联心电图联合1.5T MRI进行诊断具有较为明显的心电图特征,且心肌灌注与心肌收缩具有关联性,可以从不同角度反应心肌缺血程度,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肋间导联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回旋支闭塞引起孤立Ⅰ、aVL导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例并文献复习
别把肋间神经痛误作心绞痛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与其他导联心电图的比较与应用
胸骨正中小切口与肋间侧切口瓣膜手术围术期的对比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冠脉造影与心电图相关性研究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
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