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龙高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医院肿瘤科,内蒙古 锡林郭勒 026000)
我国目前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结直肠癌在我国十分常见,其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在这些年发生了较大变化,以往认为晚期结直肠癌,特别是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不可治愈,现在发现通过有效的、优化的治疗可使部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获得终身治愈。
选取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20例晚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1~78岁,平均(55±5.2)岁。肿瘤部位:回盲部8例,升结肠5例,横结肠4例,结肠肝曲3例。病理类型:9例为低分化腺癌,5例为中分化癌,6例为高分化癌。患者中发生肝转移3例,腹腔淋巴结转移2例,腹膜转移3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
所有患者均采取了化疗,观察组在化疗基础上增加了靶向治疗。采用伊立替康加氟尿嘧啶联合贝伐珠单抗,第一天,静注贝伐珠单抗5 mg/kg,在30~90分钟内静脉注射伊立替康180 mg/m2,同时对患者静注LV400 mg/m2,输注时间为2小时,而后进行5-FU 400 mg/m2的静脉推注,随后的两天每天都要进行持续静脉输注1200 mg/m2,输注时间控制在46~48小时。
统计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
根据肿瘤的疗效判断标准将其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以及进展共四个等级。疗效有效率=完全缓解与部分缓解的有效率之和。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以(±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行字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在治疗期过程中出血、蛋白尿、高血压等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的发生率差异不大,P均>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种患者的疗效比较(n=10)
表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结果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消化道肿瘤疾病之一,随着社会进入老龄化阶段,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我国以41~65岁人群发病率高,近20年来尤其是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多于直肠癌的局势,且结肠癌的发病率女性患者通常比男性患者高,并且结肠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的癌症患者居第三位,因此,研究和治疗结肠癌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结肠癌的发病率高,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亦可发生远处转移,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情况。因此,对结肠癌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相关研究表明,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环境的作用,结肠癌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于晚期结肠患者如何提升治疗的效果是关键,治疗效果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常规式的治疗,比如化疗难以从根本上控制结肠癌的复发和转移,并且患者在接受化疗时会存在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身体的免疫力会持续下降。由于晚期结肠癌患者存活率水平较低,生活质量难以保证,因此治疗原则是提升患者生存期,还要提升生存质量。化疗是当前结肠癌治疗有效手段,但对于患者的机体会产生较大的损害,近年来如何保证癌症的控制率并降低化疗产生的不良反应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癌症的临床的治疗中开始采用化疗加靶向的治疗方式,这种方式借助宿主存在的天然防御能力来实施抗肿瘤,从而更好控制肿瘤。
综上所述,化疗加靶向应用于晚期结肠癌患者治疗效果好,可以达到转化作用,将不可切除的转化为可切除,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