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兰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门理论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若是单单依靠教师的讲解来进行学习,最终的效果往往不会太理想。因此,近年来,由于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逐渐加强了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能够在课余时间内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充分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灌输的知识,也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拥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学习在他们眼中也就不再是负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自学能力 主动性创造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体现着素质教育盛行的社会中,在教育理念上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和使命。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体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创造力。初中数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会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的教学责任和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开始,恰当地选用贴近生活的问题,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起来,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知识对其进行思考、解释、阐述,让学生认识到平时学习数学知识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应亲自参加探究性实践,在“观察”、“做”、“思考”中體验、经历、感受,形成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的、实践性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克服众多的实际困难,按照自己的思考设计方案,这样大大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成了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同时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途径之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变换传统的教学模式,经常地谨慎地留下一点故意不讲的东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都有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的机会,相互交流,质疑,讨论,使学生的智能在这个空间上得到有效地开发。不仅如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还应延伸到课外的每个方面,以课上学习到的知识为基础,开展一些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丰富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所教内容,设计好课外作业,做到量少、代表性强,避免重复,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每次的课外作业量一般在20分钟内可以完成。由于课外作业量少了,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1)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复习和预习;(2)自觉地开展数学课外活动;组织数学兴趣小组开展数学竞赛。此外,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问题,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自学兴趣,使他们既获得了知识,又形成了主动自学的良好习惯。这样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的独立思维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及应用于实际的全过程,对于培养自学能力显然是十分有利的。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想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最关键的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新问题,通过不断思考使其得到解决。在此过程中,将挖掘的新问题提出来是最根本的。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的学生个体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每当学生提出值得大家继续研究的新问题时,教师就应该及时给予必要的鼓舞。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有勇气将自己的建议提出来,也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其他的学生。但是,如果学生提出与知识相差很多的意见,教师也不要马上阻止,而应让其表明想法后,再加以正确引导,让其对此类问题的印象更加深刻。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师采用鼓励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高效课堂的达成有着非常巨大的积极影响。面对问题时,只要是学生通过长时间思考才提出的观点或意见,教师都不应该对其进行即刻否认,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被打击,从而产生消极的影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活动,利用课后作业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进而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意识以及主动探究的钻研能力。
四、充分利用开放性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重视学生的亲身体验,想尽一切办法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去感知、去体会、去发现,哪怕如同“2+3=3+2”这样很简单的问题,还是像丈量土地这样远古的问题,我们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才会有创造激情和冲动,学生的视线方能穿破坚固“围城”,学生的思想才能冲出定势的禁锢,学生的各种奇思妙想才能表露出来并加以完善和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境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相信,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朝敏.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策略[J]. 山东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