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 要:社会不断进步,带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国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期间,幼儿教育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通过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分析,了解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起作用的一些重要因素。以及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执行现况。通过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革,使我国的幼儿教育工作开展的更好。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的方法;基础教育
幼儿阶段,是人生学习的重要的阶段,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已经基本和小学进行接轨,很多上小学之后才会学习的知识,被搬到了幼儿的课堂。使幼儿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对于身心正在成长期的幼儿来讲,是非常不利的。但是这种幼儿教学方式已经形成了很大的规模,想要在短时间内将整体情况改变基本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合理的指引,找到幼儿教育小学化不能得到控制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使幼儿教学早日走向教学的正轨。
1 整治幼儿教育小学化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1.1 没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
当前我国对于幼儿教育虽然给予了相关的重视,但是较其它阶段的重视程度,还远远不够。幼儿教育没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治理就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缺乏政策作为依托,面对这种情况,往往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进行治理,没有考虑中国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所以,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也未能取得想象中的效果。
1.2 整体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在针对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工作展开的期间,存在整体的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现象。在实际工作開展的过程中,缺乏专业素质的教师,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接受过正规的幼儿教学相关内容的学习,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没有得到更好的控制。在对学生展开教学时,不能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也让教学的开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3 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
信息化教学是目前我国教育系统大力推广的教学方式。幼儿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对教学任务进行展开时,教师必须通过科学的指引,运行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性,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师的教学之中。但是目前幼儿教师整体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相对较差,有些教师甚至连办公软件都不会用,严重的阻碍了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2 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
2.1 加快教学理念的转变,认识到主观能力的重要性
在对幼儿进行具体的教学任务时,教师要加快教学理念的转变。利用现代的思维方式,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得到更好的改善。在教学的期间,需要根据幼儿年龄及其行为特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相关教学方式。将教学的内容进行解析,找到适合幼儿实际行为的教学方法,对幼儿一一展开教学。让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展现自己的天性,使幼儿的自信心得到更好的培养,对于学习拥有足够的兴趣。在教学的期间,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孩子的主观感受,适当的转变教学的方法,使孩子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观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培养,思考能力与学习能力能够更好的展现。
2.2 学校要加强对幼儿教学师资力度
在对幼儿进行教学期间,学校要对幼儿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幼儿教学的硬件上的投入。学校应加大对幼儿教学的资金投入,聘请具有专业素质的教师对幼儿进行教学。教师是教学方式的主要引导者,在教学的期间,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与教学的内容相结合的方式,以指引孩子体现主观能力的教学方法为主,摒弃传统教育中的只关注于学生成绩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幼儿教学才能取得相应的教学成果。另外,要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专业能力的培训,使教师的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及时的更新。培训过后,要对教师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才能继续幼儿教学工作。
2.3 加强家长的思想重视程度
“幼儿教育小学化”想要得到更好的控制,必须加强家长对幼儿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应定期举行家长会,家长将学生在家中的情况与幼儿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沟通。教师对家长传达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方式的弊端,让家长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将正确引导幼儿学习的相关方法对家长进行言明。家长与教师之间要建立长效的沟通机制,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交换意见,共同努力,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教学的弊端及时有效的处理掉。使幼儿的性格得到更好的培育,对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热情。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分析,认识到整治幼儿教育小学化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没有相关的政策作为保障,整体的师资力量有待加强,信息技术应用不到位。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加快教学理念的转变,学校要加强对幼儿教学师资力度,加强家长的思想重视程度。相信在教师、学校、家长共同努力之下,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会得到更加的解决,学生的主观能力能够更好的得到展现。
参考文献
[1]尹育阁.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观察[J].才智,2017(21):82.
[2]由丽娜,孙玉艳.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