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芳
摘 要: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公民道德建设,2019年10月,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实施十八年后,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一系列带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文明习惯;养成
我国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未成年人进行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早在2001年10月,中共中央颁布了《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指出,今后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四有”公民。2004年2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就农村小学文明习惯的养成,笔者想从课题研究中谈几点体会:
1 不学礼,无以立——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之现状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在人生中是何等的重要。它不是空气,胜似空气;不是粮食,胜似粮食。我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地处城市与农村之间,农村子女较多,父母职业的不稳定和文化程度的偏低,道德素养也不尽如人意,加上家庭教育的不同,导致了学生在文明习惯养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大部分家长只管孩子的生活,对孩子的思想道德漠不关心,学生的文明养成习惯差。 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说粗口、打架、撒谎是家常便饭,不遵守公共秩序,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乱扔垃圾,卫生习惯比较差等等。基于上以现状,我校决定先从学生的良好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入手,逐渐把这些好习惯内化为他们的文明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2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提高农村小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对策
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品德形成,是“感受——感动——感悟”的心路历程,是进行品德自我构建,进而内化为品德的过程。所以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品德自我生成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走进学生心灵,感化心灵的好方法。
1)创新校本,因地制宜。将“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课题研究融入学校常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教学计划,在不违反上级课程设置的要求下,课程和师资安排上适当倾斜,形成常态化、稳定的教师
队伍。
教师可因地制宜,创新校本教材,与学校特色、创文活动相结合,开展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研究。教师们还可以把自己的实践体会、成功经验、教学反思等,以“教学论文”等形式呈现,为课题研究积累经验。在全员参与,全面铺开的基础上,学校评选“和美少年”、“创文小卫士”、“和美教师”、“和美班级”,并把成功经验推广。除了重视人的因素,还要重视环境对学生思想形成的影响,我们主张开展多种形式的书写礼仪经典诗句活动,悬挂文明习惯养成的宣传书法、绘画,使校园每一堵墙都能发挥“培养学生文明习惯”的功用。
在试验开始,为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建立文明小达人档案,用2年时间的跟踪和对比,比较出参与试验的学生和普通学生的成长差异,从而更好的完善现有育人模式和德育教育形式。
2)主题班会,专题引领。英国作家萨克雷管说过:“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班会课就是班主任老师播种德育种子的最好机会。因此我们的班会课,由学校德育处制定,有详细的教育连贯性和计划。再把班会分成不同的主题,按不同的年段展开。班会课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小故事大道理式叙事德育‘小活动大感悟式心灵德育,‘小实践大体验式生活德育等一系列活动德育,”。也可以把一个学期分成十几个主题,每个周上一个主题。如第一周学“从小事做起,成为有道德的人”,第二周学“我会使用礼貌用语”,第三周学“和同学友好相处的秘诀”……学校的德育教育意味着信任,意味着介入,意味着唤醒,意味着促进,意味着学生更好的成长。
3)活动德育,润泽人心。学校的文明习惯养成教育不是枯燥的。我们以班级为单位,通过语文、思品、班队会、春游、秋游等课程结合开展。区分学龄特点和学情,在低年级开展为期四周的一系列养成教育的培训。这是步入小学的孩子最先应该上好的一课,规范孩子的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在中、高年级开展 如何做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做父母的好帮手等等的文明习惯养成的教育。并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讲礼仪故事比赛、写文明礼仪日记、写年度心得体会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润泽心灵。
4)生活德育,知行合一。《弟子规》言:“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推行学生在爱国爱乡爱家、洒扫进退应对、待人处事接物中注意文明,开展“做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小市民”,“做个模范小村民”等活动,还善于利用特殊的时日,从学生身边的小事中挖掘素材,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如,利用教师节开展“感师恩,筑我梦”活动;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举行“我为父母做件事”活动,让学生给父母唱支歌,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给父母洗一次脚,写一段悄悄话等,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利用国庆节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激发爱国热情;开展节约“一张纸,一粒米,一滴水,一支笔,一度电”的五节约活动,进行艰苦朴素教育。开展“扬美德讲故事”比赛等等。
5)经典引领,见贤思齐。巴丹在《阅读改变人生》一书中说过这样的一句话: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中国上下五千年,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璀璨无比的经典诗文。诵读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学习成绩,更像细雨润物细无声一样地滋润我们的心灵,使我们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我教低年级诵读《弟子规》和《三字经》。期末开家长会时,听到很多家长在小声地聊孩子怎样体贴家长,有一位家长给我们分享了一件他儿子的小事:最近冷空气来临,儿子躲在他床上,好久不让他睡觉。他觉得儿子是不是做了什么坏事。后来他听到儿子偷偷地给同学发微信:“我今天学黄香给我爸暖被窝,他夜班回家就不会那么冷了。”当我们身在其中,不由得觉得经典的魅力长存。
6)家校结合,幸福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专家尹建莉提出:“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的差异。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地位、收入等,而是其对孩子的理解程度和细节处理水平。”家长们还是很在乎自己的孩子的。所以每个学期的家長会,我除了汇报班级的情况,还会把有思想波动的孩子的家长留下来单独聊,针对孩子的情况给他们一些教育的建议。这样一来,那几位家长会感觉我这个班主任并没有抛弃他们的孩子,感动之余肯定会配合我的工作。家校联合,双管齐下,孩子们的道德教育就有了更深一层的保障!
3 玉经琢磨多成器,剑拔沉埋便倚天——把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到底
“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要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要有永不放弃的耐心和信心。”在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前进的路途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情况。但我们前进的决定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1]张保明.论德育灌输[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尹建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