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
【摘 要】 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学习能力,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生涯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对人的学习效率有着很大影响。而与阅读息息相关的则是阅读知觉广度,它是指眼睛在看到某一阅读材料时,能对其进行知觉加工的范围。一般来说,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随着阅读量的不断提高,其阅读方式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尤其是眼动行为上的差异更是显著,本文将以阅读知觉广度为基础,对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活动进行眼动特点的研究。
【关键词】 小学 汉语阅读 眼动研究
引言:
现如今,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绝大部分都是通过阅读来进行。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来对阅读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理解,以此来理解信息的主要内容。在这一过程中,缺少不了眼动行为的参与,眼跳与注视作为成年人阅读中会出现的眼动模式,在小学生中也一样会出现,但是会出现一定的差异。
一、阅读知觉广度的含义
阅读知觉广度,是指在阅读时眼睛所能处理加工的信息范围,在此范围里,投射到视中心中央凹处的信息,可以得到完整且精确的处理。而投射到副中央凹处的信息,则会被部分加工。副中央凹处所处理的信息,一般都是以信息所具有的特征为主,如:词句的长度等等,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阅读者对之后的内容进行预测。
二、小学二年级阶段学生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
(一)二年级学生阅读方式的特点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阶段。在一年级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到汉字,阅读能力与技巧都还未成形,阅读方式还是以朗读为主。而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基础的汉字学习以后,对阅读能力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在阅读中已经不需要依靠朗读的方式,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处理能力也大大提高,正处于阅读能力的重要奠基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阅读材料的难度不应该过大,要偏重于基础。
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的课文《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时,课文主要介绍了如果在野外迷路,如何根据自然表现,来找到方向。內容较为简洁,涉及到的内容主要为太阳、北极星和雪这些容易理解的东西,并且句式不长,读起来比较容易,十分适合阅读技能还不强的学生去读。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在阅读课文前,帮助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字以及生词,然后再让学生去阅读课文,帮助其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二年级学生眼动行为表现方式
不论是成人还是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都会有眼跳与注视两种眼动行为。在成人的眼动行为中,对阅读材料的注视时间短、次数少,并且回视次数也少。而小学生由于阅读能力还未发展完善的原因,会出现阅读不顺畅,速度慢并且其注视次数以及回看次数都比较多的情况。这种情况会随着学生阅读经验的提高以及年龄的增高而改善,比如注视次数会不断减少,眼跳距离扩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更多的阅读技巧,提高其阅读能力。
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课文《太空生活趣事多》时,课文主要为学生展示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场景,课文内容稍微复杂一点,但是语言生动形象,理解起来并不难。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将阅读技巧代入其中,比如可以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然后使用默读的方法进行阅读,转变学生在之前形成的朗读习惯,提高其阅读效率。并且,在阅读中还要培养学生以段落为阅读单位,不要以字为阅读单位,这样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还可以优化大脑对阅读信息的处理过程。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学会打好提前量,培养其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快速处理阅读信息,提高其副中央凹处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如何提高其阅读知觉广度
在目前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学生对字词的读写,忽略了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造成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慢的问题。针对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知觉广度,首先可以为其提供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帮助其积累更多的语言词汇,并提高其理解能力。其次,还可以通过特别的训练,来提高其阅读能力,比如让学生从四字词语开始阅读,当阅读速度达到预期目标以后,再逐渐增加字数。
例如:在学习小学二年级课文《小马过河》时,课文讲述了小马在过河时所遇到的事情,文章的内容虽然较长,但是文中的每句话字数都比较少,实际阅读难度并不算大,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进行阅读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在学生熟读理解课文后,以自然段的形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读完制定内容,并在达到预期目标后,循序渐进提高其阅读速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对人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尤其是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阅读量不断加大以及阅读技能的持续提高下,其阅读知觉广度都在提高,但是在提高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也会走一些弯路。因此,只有了解该阶段学生的阅读发展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合理地安排教学,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 姚玉祥.汉语阅读中认知老化对词长效应的影响:眼动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8.
[2] 刘倩,王帅飞.当前阅读知觉广度的眼动研究述评[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