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临床见习对中职护生共情能力的影响

2020-04-21 13:44王冬梅全英萍马嫦英陈瑞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35期
关键词:共情对象维度

王冬梅,全英萍,马嫦英,陈瑞

1.核工业卫生学校,湖南衡阳 421000;2.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湖南衡阳 421002

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学科,研究的是护士如何关怀人和照顾人。然而,我国的护理教育在很长一段时期把重心放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人文教育。人文精神流失的现象屡见不鲜,人们呼唤医学与人文的回归。近年来,尤其是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共情是对他人情感情绪的感知、体验和理解。共情能力是人文关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生共情能力及各维度均与关怀能力呈正相关[1]。研究表明[2],临床共情能力对建立良好护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患者康复和增进护理人员职业成就感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共情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习得和提高的[3]。近年来对医护工作者及专科以上医学生共情能力的研究相对较多。该研究以某中职学校护理二年级(即第三学期)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索早临床见习对中职护理学生共情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某校2018 级全日制中职护理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 个成建制班作为实验一组、实验二组(统称实验组),2 个成建制班作为对照一组、对照二组(统称对照组)。纳入标准:①全日制护理中职生;②女性;③精神、身体状况良好,自愿参与该项目者。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疾病、不能配合者。研究对象年龄14~19 岁,平均(16.18±0.84)岁;担任学生干部53名(24.09%),非学生干部167 名(75.91%);来源地:城市47 名(21.36%),农村173 名(78.64%);独生子女14名(6.36%),非独生子女206 名(93.64%)。两组前期已开课解剖、生理、护理学基础等基础课程,均在二年一期开设护士人文修养课[4],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课件、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及教学进度均相同,同期开设内科护理、外科护理等专业核心课,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即通过教师讲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组织教学。

1.2.2 实验组 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采用基于护士职业素质培养的早临床见习,即在临床专科见习之前,采取每周六上午进病区进行为期一学期的临床见习。目的是:①初步了解临床医疗环境,早期进入专业角色;②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沟通技巧,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共情能力;③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专业课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1.3 效果评价

1.3.1 调查工具 ①一般资料调查:包括学生的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家庭生源地。②共情量表测量:该研究采用杰斐逊共情量表(护生版)[1]对护生进行测量,量表共20 个条目,包括观点采择、情感护理和换位思考3 个维度,采用Likert 7 点计分制,总分20~140 分,得分越高说明共情能力越强。对220份有效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后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值为0.847,折半信度为0.828。信度和效度良好。

1.3.2 评价方法 完成4 个月临床见习后,研究者向护生介绍该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填写注意事项,强调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则,通过问卷星进行调查。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处理组别护生共情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以成建制班级为单位,分别比较2 个实验组、2 个对照组以及全部4 个班级护生共情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1。

2.2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共情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特征,分析中职护生共情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

3 讨论

3.1 中职护生共情能力分析

具备共情能力的人能切身感受到别人的需要与苦恼,并能以得体和尊重的方式向他人提供支持与帮助。表1 结果显示,中职护生共情能力总得分(106.33±12.333)分,得分指标75.95%,低于本科生[2],虽然高于朱宏锐[5]调查的专科护生,但对照组共情能力得分均低于高职护生。证实了共情得分与被测者参加护理学习前的学历层次呈正相关[6]。该研究对象为“00 后”,生活阅历浅,文化基础差,很大一部分学生父母长年在外打工,隔代教育,对孩子普遍比较娇惯,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换位思考,共情意识相对较差。可见,护理教育尤其是中职护理教育更需加强共情能力的培养。

共情量表3 个维度中,“观点采择”是指在护理实践中,能感知护理对象的情绪和护理需求,对其观点的认识和取舍能力;“情感护理”指富于同情心的护理;“换位思考”指站在护理对象的角度考虑问题。该研究中3 个维度均值排序:换位思考得分最高,观点采择次之,情感护理得分最低,与卫慧[2]研究结果一致。实验组由于经历了历时4 个月的临床见习,亲眼目睹了患者经历的种种痛苦,进一步的护患沟通,加深了对患者的理解与同情。所以,他们能够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感受对方的需要。情感护理能力最低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见习的身份,限制了他们直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的主动权,虽然他们从患者的角度考虑了问题却不能提供真正的情感护理。

表1 不同处理组别护生共情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

表2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共情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分]

表2 不同特征研究对象共情能力及各维度得分情况[(),分]

3.2 中职护生共情能力影响因素

分析不同特征的中职护生的共情能力,只有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在共情能力总分和观点采择与情感护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独生子女和生源地并未影响共情能力,与何方敏[7]的调查不完全相符。可能独生子女数量太少影响结果的准确性,也可能生活条件改善,城乡差距缩小所致。学生干部在为学生服务过程中,其个人交际能力、协调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学生工作为提高共情能力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3.3 对早临床见习的认识

3.3.1 早临床见习的价值 从表1 可以看到,实验组共情能力总分及3 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学们从不敢进病房到自如地自我介绍;从听到医生查房时的问候、临床老师的健康教育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对患者的影响;从看到病房老年患者的孤独,感悟到回家要多陪伴奶奶。这些在同学们的见习反思日记中随处可见。学期结束时,针对早临床见习的护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0%的护生认为有必要开展早临床见习,98%认为见习对专业课的学习有帮助。可见,参与临床见习或社会实践等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临床见习、角色扮演、反思日记、人文故事分享等举措,创设了可视可感的人文情境,特别是临床见习过程中,通过看到受疾病折磨的患者,听到患者及家属的心声,容易触发其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出主动帮助患者的愿望。通过实实在在的帮助,虽然是一些小事,却感受到了作为一名护士的价值。

3.3.2 临床早见习的思考“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趋势[8]。学生早期、反复地走进医院,直观地感受真实情景,有利于职业素养的培养。

该研究中,研究对象对临床工作只有短暂的接触,因此他们分享和讨论的内容只是他们早期接触临床时的初浅见闻。共情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着眼长远。可以运用网络平台让同学们在后续的学习、实习甚至工作后依然可以接受到老师和同学们在平台上的交流和帮助。其次,以后的研究中将尝试对适应该教学模式的临床带教师资的培养,共同做好正确的引导。

猜你喜欢
共情对象维度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