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明县是崇左市的甘蔗主产区之一,这里常年蔗海茫茫,绿浪翻滚。以往甘蔗砍伐后蔗叶基本是焚烧回田,如今宁明人却利用甘蔗叶养出了“蔗牛”,成为了广西肉牛产业的一大亮点,而该县的养牛大户、宁明富疆禧民农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华明就是亮点中的亮点。
1974 年,周华明出生在宁明县明江镇。他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读书、工作、结婚、生娃的人生几件大事,生活平静幸福。可是这种风轻云淡的生活却让周华明觉得单调、乏味,不满足于现状的他总在希望给生活添加点“色彩”。因此2009 年,他跟随父亲一起到外地闯荡做工程,在父亲的指导下,上手很快,几年后,生意做得有声有色。闲暇之余,他到处去参观考察,期间他发现肉牛生意火爆,同时看出了潜藏的商机,于是,转行做起了贩牛的生意。
现实正如周华明的预料的一样:这几年来牛肉价格就像坐上了直升机一样,一年比一年高。这时的周华明心里又想:“贩牛卖好是好,但是牛肉那么抢手,遇到哪天没牛贩卖,就很被动。”基于这一研判,2016 年周华明决定开始自己养牛。“我的第一个养牛基地在桐棉镇板岸屯,这里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场地宽阔,真是越看越喜欢。”周华明第一次便投资了100 多万建设牛栏,
可养了一段时间后,他就发现,桐棉镇以马尾松为主,到处都是松树林,周围种玉米、种植牧草的很少。98%以上的玉米、豆粕、青料等饲料都需要从南宁运输过去,从南宁市运输到宁明县城,每吨是60 元运费,而运到桐棉镇板岸养殖基地则需要100 元/吨,一车(批)饲料28~30 吨,那么就要多出1000~1200 元的运费。700 多头牛一天需要精料2.8~3 吨,一天喂青料约10 吨,牛场每周需要运送一趟豆粕、玉米等饲料,一年下来,光饲料和青料的运费就需要多掏30 多万元。此外,即使牛养大了,再销售运输出去,也会比较麻烦。
周华明在铲料喂牛。
决策失误必须及时止损!因此,在桐棉镇仅仅养殖了半年,周华明便四处寻找新的养殖点,恰好遇到广西国有派阳山林场下属产业牛场招标转让,他成功竞标。“这个牛场位置非常好,不光运输豆粕、玉米等饲料的运费降低了一半,而且因为该镇以种甘蔗和玉米为主,一年四季有大量的甘蔗叶和玉米杆可以用来喂牛。在饲料和草料上节约了不少费用。”2018 年7 月份,了解到与自己牛场相距20来公里的明江镇派山林场有个6000 多平方米的牛场转让,一心想做大的周华明,在分析到饲料、草料供给便利后,又接手这个牛场,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养殖规模。
这个牛场虽然养牛条件便利,但环境却异常的艰苦,用周华明的形容说,在这里养牛生活一下子回到了“解放前”:这个牛场都是简单的围栏围起来的牛棚,连板房都没有,包括周明华本人在内的工作人员晚上只能就地铺上席子,睡牛棚。
晚上睡牛棚也就罢了,后面一系列的事情让他几近崩溃。一是由于原来的料槽和水槽建设不合理,只要3 天不清理,就会长虫子,因此每天都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清洗;二是由于原来所建栏舍用料等级低,牛只要稍微用力一碰,防护栏就坏,因此每天都为了修防护栏耗费大量的时间。最难过的2019 年除夕夜,牛场附近村民家家户户燃放的迎春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此起彼伏的炮仗声惊吓了牛,纷纷冲破牛栏跑出来,躲到附近村民的菜地和甘蔗地里。因为工人放假回去过年了,因此当天夜里为了把牛赶回来,周华明与妻子和母亲三人一直忙到凌晨3点多。接着伴随在周围此起彼伏的鞭炮声中,三人连夜搬来木桩加固牛栏,就这样一直忙到天亮。这种遭遇让他终生难忘!周华明母亲埋怨儿子说:“你就是拿钱找累!做工程好好的赚钱,偏偏要养牛,连年三十晚都过不好。”
生活条件艰苦咬咬牙就熬过来了,可是最令周华明挠头的是面临着接踵而来的各种养牛技术问题,而开始时,他掌握的养牛技术不足,遇到问题手忙脚乱,应接不暇。稍有不慎,损失就令人心痛不已。
2017 年10 月份,周华明接手明江镇利江村农场的时候,就发现牛场的200 多头牛中,有60 多头牛分别有脚肿、牛蹄脱落、感冒发烧、咳嗽严重、不爱吃、消瘦很快等情况。周华明马上对牛场和牛群进行消毒,并根据每头牛的情况针对性的治疗,光是治疗费就花了2万多块钱。但是有一头牛因为患病太严重,最后也无法挽救回来,就又损失了2 万多块钱。这4万元的“学费”,让周华明深刻体会到防疫的重要性,因此下决心边干,边努力学习防疫和治疗的知识。
2018 年3 月,崇左市第二届牛羊大会在宁明县召开,周华明所在的养殖企业也在受邀之列,通过参加此次会议,周华明对养牛知识和养牛经验有了很大的了解。特别是认识了广西大学动物科学研究院院长韦英明后,韦院长见他用心养牛,就在养殖技术方面用心指导他,有时候一个月两次到他的养牛场,教周华明如何根据情况给牛注射疫苗、如何给牛驱虫健胃等等。在韦院长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周华明的养牛技术提高很快。
刚开始周华明主要是以育肥牛为主,到河南、山东、内蒙等地买架子牛回来育肥出售,有时候遇到有母牛,也会买一些回来养殖。随着一步步的不断收购,2 年多后,他的牛场除了常年保持有600 头架子牛外,还有了400 多头母牛。
2019 年9 月份,有位资深人士到周华明的牛场参观,看到他存栏了400 多头母牛时,非常严肃地说:“你怎么能养那么多母牛呢?母牛难打理,养得越多,亏得越多。要想赚钱,必须把母牛卖掉养公牛。”
周华明听了这位资深人士的话后,感觉想想也对:因为母牛吃的多,而且有时候人工授精,并不是一次就成功,有些要配4~5 次才能怀孕,那么一头牛半年的时间就耽搁过去了,但是饲料要照样喂,人工成本也需要。因此他没有犹豫太久就卖掉了200多头母牛。
2019 年11 月,周华明参加了县里农广校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训班。在培训班上,他结识了县里一群搞农业的朋友,系统地学习了农业经营知识,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从中获得了一个爆炸性的信息:自治区政府结合市场需求以及广西的优势,决定牛羊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项目发展,农户每产一头小牛,农户可获补助2000 元。这让周华明为自己草率卖掉200 多头母牛懊悔不已!
从那以后,周华明把“得母牛者得天下”牢记于心,高度重视母牛的养殖,并努力学习掌握这方面的技术知识。例如,他从授课老师处了解到母牛难怀孕主要是因为:一是母牛患有慢性子宫内膜炎、卵巢囊肿、持久黄体、阴道炎等;二是母牛过于肥胖或过于消瘦,饲料品质不佳,某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三母牛长期舍饲,日照不足;四是衰老性不孕,母牛超过15~20 岁就难以怀孕;五是人为性不孕,母牛发情后配种过早或过晚,配种前未进行排卵检查,种公畜一天爬跨多次后再给母畜配种,都可导致不孕。只要在人工授精前把握好母牛的健康情况、排卵情况,保证营养均衡,就容易受孕。
2020 年9 月,宁明县农业农村局推荐周华明参加了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乡村企业家人才培训班,又开启了他一片全新的天地。在这个汇聚全区农业精英的培训班上,周华明积极学习,与同学们深入交流,极大的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获得了海量的信息与经验,农业经营理念焕然一新,在养殖技术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经过培训,而且还了解了很多国家以及自治区畜禽养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信息,例如针对自治区、崇左市以及宁明县为了扩大肉牛产业发展制定的农户每繁殖一头小牛奖励2000 元政策。周华明决定实施两手抓的策略:一手抓种牛繁养,一手抓肉牛养殖。
周华明通过培训学习感悟到:技术与信息是养牛事业的“两翼”,只有善于扇动这“两翼”,事业才能得以腾飞。例如他分析认为:“很多人都是养殖安格斯、利木赞等国外的品种,但是其实广西的南丹黄牛、涠洲岛黄牛、隆林黄牛等品种都很不错。”这些牛肉质细腻、耐高温、吃料少。周华明因此在广西品种改良站的帮助下,专门针对本地黄牛品种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养殖研究工作,并应用到实践中。到2020 年8 月份为止,已经发展有216 头本地黄牛种群。两个牛场共存栏773 头肉牛、294 头母牛,241 头牛犊。跻身进入广西肉牛先进企业,广西水产畜牧龙头企业行列。
宁明全县常年的甘蔗种植面积达约70 万亩。每亩产甘蔗尾梢1 吨,每年便多达70 万吨。因为现在的农户都家家户户用上了液化气,因此这些过去用于生活燃料的甘蔗尾梢,一般都是在甘蔗地里集中烧毁还田。
“牛最喜欢的还是青料,甘蔗尾梢是牛很好的青料,我们养牛,就是要利用好本地资源,只有利用好本地的资源,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优势。”在养殖的过程中,周华明大做甘蔗叶文章,用心用力于肉牛青料的供应与饲喂工作。
一般而言,甘蔗可以砍到来年的2 月份。每年的3~5 月期间基本没甘蔗叶的。针对这一情况,为了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周华明会在元宵节后开始在甘蔗地种植全株玉米。3 个月后,玉米即可采收,恰好腾出空间让给正在拔节猛长的甘蔗。这样既提高了青饲的产量,又综合利用了土地资源,还可以让牛一年四季不断青料。
周华明养牛,不仅充分利用了本地的自然资源,也充分利用了本地的人力资源。比如有两夫妻,60 多岁,已经不方便外出打工,因此从2018 年开始,周华明就建议他俩收集玉米杆、甘蔗叶、花生藤、稻草杆卖给牛场,如今夫妻两人一天就可以赚100~200 元。
青料充足,因此架子牛一天的养殖成本为17~20块钱;母牛为12 块钱;如果一家农户夫妻两一起养牛,在有机械化收割甘蔗叶或者全株玉米的情况下,二个人一次可以养殖100 头牛。
周华明在养牛的同时,还非常重视为当地培养和储备人才。比如明江镇利江村那法屯黄配生,原来对养牛也知之不多,吃了不少亏。周华明见他肯学好学,所以就花心思去培养他。如今,黄配生对于牛的疾病防控、人工授精等技术等掌握了。
“哇,吃甘蔗叶长大的牛,牛肉那么清甜好吃,真不愧是蔗牛!”在产业链的思考中,周华明不仅仅是养牛,还想到好的牛,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品尝到,因此,2018 年,他申请注册了“大明蔗牛”商标。同年底,周华明在宁明县城开了首家大明蔗牛专卖店,牛肉卖100 元1 公斤。由于牛肉品质好,大明蔗牛的美名也不胫而走。
展望未来,周华明充满信心,他相信在党的政策指引下,牛会越养越好,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大展身手,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