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是一种有很高食用价值、食疗功效和药用价值的两栖动物,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和意义,下面来了解林蛙大棚养殖技术。
温室大棚养殖林蛙,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1.占地面积小。一般一栋温室大棚,仅占地100~300 平方米。
2.可防逃。由于温室大棚为完全封闭式的养殖环境,能有效地解决逃逸问题。
3.生产周期短。在可加温的温室大棚内进行林蛙养殖,由于打破了林蛙的冬眠习性,可使林蛙全年生长,6~8 个月就可由幼蛙养成商品蛙规格,而在池塘养殖和在自然条件下,则需19 个月才能达到商品规格。
4.可高密度集约饲养。一栋120 平方米的温室大棚可养林蛙4~6 万只(一年两上生产周期)。
5.便于饲养管理温室大棚面积小,生产场地集中,投饵、控湿控温、水质调节等操作方便。
6.可立体经营由于温室大棚特殊的环境条件,可实行立体经营:室内水中放养林蛙,陆地种植蔬菜、花卉,空中可架起秧盘或土壤箱栽培芽苗菜类或名贵中药材等。
7.林蛙产品可越季上市由于温室大棚养殖可全年生产,不受自然季节的限制,其产品可在淡季做到均衡上市,既可调节市场,又可获得较高的利润。
但温室大棚养殖林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一次性投资较大,要求养殖者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二是技术难度较大,需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业务知识。
1.雌雄的控制。温度加药物。
2.蝌蚪的规格。头至尾部至少要达到2~2.5 厘米,不包括腿长。
3.摄食。任何模式都要保证蛙及时吃食。也就是说蛙厂的设置要合理。
4.温度。蛙期大部分的病都由温度而来,25℃~28℃。
5.排泄物。高密度养殖单靠植物吸收是行不通的。
6.饵料。随着个体的增大要给与适口的饵料。
7.冬眠。随它自动冬眠,不要强迫。
8.疾病。做好以上几点很少发病,个别有病就淘汰。
温室大棚养殖林蛙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尚处在探索创新阶段,虽无一个固定的模式可循,但值者一试。不过应注意:
1.室内昼夜温差不可过大,夜间最低温度不可低于16℃,白天最高温度不能高于30℃。
2.放养密度不可过低,否则生产效率低,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成本增大。每平方米放养量为200~250 只(按室内全部面积计)。
3.温室内水面的面积与陆地的面积比例以1:4 或1:5 为宜,水深0.2~0.4 米即可。水面过大,水过深,势必造成水体体积增加,加温困难。
4.温室内水温与气温的温差不可过大,否则林蛙在进出水时,因水、气温差大,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5.温室大棚养殖林蛙,绝不同于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切不可认为能进行蔬菜生产的大棚就可以养殖林蛙。林蛙对温室大棚内的环境要求,比蔬菜对温室大棚内的环境要求更高,要想利用生产蔬菜的温室大棚养殖林蛙,须进行必要的履行后方可。
在我国北方,林蛙的养殖方式多种多样,除了采用人工养殖林蛙外,还有湿地养殖、庭院养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