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认清形势、抓住要点,认准医疗质量与安全“大质控”观,借六大举措保驾护航,并凝练、汇集了五大思考结晶。
业界熟知,质量与安全是医院建设的生命线,也是医院立足之本。因而,每家医院对质量与安全管理下了很多功夫,可谓费尽心思。当下,“大质控”“大医务”是各医院对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定位的两种不同形式。
“大质控”管理理念是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爱且一直在完善探索的模式。据医院质控科科长钟国连介绍,医院构建了以患者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体系构建、员工培训、标准化管理对医院质量与安全进行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管理,实现了医院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首先,说清楚何为“大质控”?何为“大医务”?
钟国连解释道,“大质控”是质管办独立设置的,且质管办为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下属科室。在这种模式中,院长为第一责任人,质管办直接对院长负责,负责监督医疗质控、护理质控、感控质控、医院质量管理等事务。而“大医务”是医务科下设的质管办,负责医疗质控,医务科兼任质管办职责,主要负责病案质量监管。
目前,一个基本事实是,在我国不少医院的质量管理架构下,质量管理部门承担的责任大致雷同,没有清晰的职责划分。“具有独立质量管理办公室(科)的医院在岗位职责设计中,往往担任了部分医务处的角色,仅仅是将医务处的职责分出一部分,而非完全独立地进行医院质量管理与控制。”
从行政管理上看,其他各类专业有国家级、省级、市级质控中心,如病理质控中心、检验质控中心,并没有一个针对医院质量管理的质控中心。“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质量管理主要跟医务科进行对接,未设置质管办的对接部门。”
钟国连分析,一方面,这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6年发布的《医疗质量管理办法》规定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及其职责范围不符。这样的职责设计导致质量管理指标负责部门不一,无法建立统一的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另一方面,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这一国家“指挥棒”明确提出,医院在发展方式上应由规模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且医疗质量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卓越绩效模式是当前国际上广泛认同的一种组织综合绩效管理方法,注重经营质量的质量经营阶段,是我国各级政府质量奖的主要评价准则。
综上,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急需“大质控”管理。认清形势,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考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要求,结合卓越绩效的管理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应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大质控”质量管理体系。
为构建“大质控”质量管理体系,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下了大功夫,尤其是近10余年,医院探索不断(如图1)。
医院专门研究了医院质量管理的标杆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医院管理模式,并结合自身“附属院校三级公立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未设监管的董事会、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科室床位相对固定”等特点,量身定制了全院大质控的管理模式。
图2 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图
其一,设置组织构架。设置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直接领导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设置质量与安全管理办公室,直接对院长负责(图2)。
其二,完善医疗管理制度、职责与工作流程。
打造完善的制度体系,是紧随搭建组织架构的第二步。据钟国连介绍,医院收集整理了近年来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并进行定期修改、充实完善。
具体而言,实行定岗定责,为每个部门科室制定工作制度、岗位职责,并进行年终考核,评选先进科室及个人;以患者就医为主线,完善诊疗服务流程与后勤保障服务流程;运用PDCA持续改进原理,遵照简便、安全、可行、无缝隙的原则进行流程改造。
同时,统一公布流程,做到全员知晓、并定期收集意见、及时完善。另外,质管办、医务科、护理部、后勤部对全院相关人员进行制度与职责的培训,要求每位员工熟悉本岗位职责,做到心有职责,肩有责任。
“制度的建立、健全,体现了医院党委、行政带领全院职工依法治院、注重内涵质量的办院理念,并以此为抓手,实现全院同质化服务,最终做到管理规范化。”
其三,制定科学的质量考核指标。
医院每年制定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后勤保障部门的质量考核指标。“制定指标时广泛征求意见,反复测试,经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讨论通过,行文下发全院。”
同时,医院构建了质量与安全评价与科室绩效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并采取按周期评价和随机专项督查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和督查方式。
其四,调整科室质管小组。实行院科两级质量管理。质管办统筹全院质量管理,科主任负责科室质控工作,分派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任务与计划、考评细则、关键绩效指标。同时,设住院总、质控员负责科室质量管理自查督导管理。另外,医院鼓励科室成员行使自查和互控职责,做到质量从我做起,提高事前自查力度。
其五,建立考核通报、反馈和运用机制。质管办每月根据考核结果,发布《质量与安全管理通报》。而且,考核结果与科室每月绩效考核、科主任目标管理考核、科室评先评优等挂钩,体现结果运用与导向性有机结合。
“反馈机制实行闭环管理,考核结果由临床向相关职能科室进行申述,职能科室核实后报质管办,质管办进行审核并督促临床持续改进。”钟国连介绍。
值得首肯的是,医院建立动态的考核机制,以及对考核指标实行动态管理。“如,发现病历书写质量下降,则将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如需优先重点发展某项新技术,则涉及该新技术项目病例的住院天数、费用等暂不纳入考核;也可根据医院需要或国家规定,对特殊项目予以奖惩,如对多学科MDT、自体血回输等进行奖励。”钟国连举例道。
其六,注重培训,引导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院质管办人员深入到临床一线科室进行培训授课、邀请外院质量管理专家来院讲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是该院在提升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水平中屡试不爽的举措。
同时,通过各种培训、学习,临床医务工作者形成持续改进的理念,学会持续改进的工具及方法,如全院遵循“PDCA循环原理”,积极应用QCC、RCA等管理工具,通过流程再造、根本原因分析、案例成果分享等方式,实现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持续改进。2018年,在首届医院品质管理(QC小组/品管圈)成果大赛中,医院5个项目揽获大奖。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大质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的运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样也带来一些思考。
思考一:进一步探索服务患者、员工满意、注重体系建设的创新管理方法。
钟国连反映,今年医院质控奖励不断增加,质控扣罚逐渐下降,但员工满意度并未得到提高。他认为,这意味着医院还须根据医疗服务的特殊性,努力减轻一线医师工作负荷和心理负担,提高运营效率,进一步探索服务患者、员工满意、注重体系建设的创新管理方法。
“以患者为中心,加强患者随访,注重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提高员工满意度,追求卓越管理;增加科研投入经费及奖励措施”是医院为建设现代化研究型医院继续奋斗的管理重点。
思考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是“大质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
钟国连分析,卓越绩效第一点核心价值观就是卓越的管理,而卓越的管理需要明确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并平衡所有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这依赖于院长个人魅力和行为的典范作用,需要以法治战略及目标作为前进方向。
他观察到,有部分医院是在医务部下设质控办,负责医疗质控;或实行质管办单独设置,但由副院长负责日常管理。这两种构架设置极易形成科室职能交叉,分工不明确,甚至发生互相推诿的现象。“临床实践中常发生医务科刚检查完,质管办又查一遍的情况,造成临床事务繁杂,重复登记、上报,效率低下,忽视了对患者的服务。”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参考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的要求,结合卓越绩效的管理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应现代化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大质控”质量管理体系。
而“大质控”是对全院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临床科室及各职能部门。质管办实现培训、监督、审核、评价的职责:通过全院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持续改进能力;通过对医院日常监测指标的统计分析履行监督的职责;通过对职能部门检查结果的审核,督促临床科室持续改进;通过对各科室、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实现对医院全面监管。“要履行上述职责,由院长直接领导才能保证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分工明确。”
思考三:良好的医院文化是“大质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顺利运行的基础。
考核处罚仅是管理手段,不是管理目的。要形成卓越绩效的价值观,良好的医院文化是基础,是持续改进生长的土壤。
思考四:部门科室良好的沟通协作,是“大质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运行的必要条件。
医院科室众多,而质量经营涉及跨部门沟通、协助频繁,沟通的不畅、效率低下均会导致部门之间协作难以进行、工作互相推诿、甚至引发部门之间的争斗,从而影响医院正常运营。质管办要实现各相关职能科室的督查及审核,良好的沟通是必要条件。钟国连称,为增进科室间沟通协作能力,质管办配备了包含临床医师、临床药师、护士、公共卫生医师、医院评审专家、医院管理专家等在内的各方面人才,能与各专业、各科室进行有效对接。
思考五:“大质控”质量管理控制体系运行的终极目的是持续改进,为患者服务。
2018年4月,医院制定《关于开展“限药、限耗、控费”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严控医药费用在合理范围,且至今医院各项监测指标均较上一年同期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同时,医院调整对平均住院日、住院药占比、住院耗材比、住院次均费用四个指标的监管方式,进行单项考核,以配合医院DRGs绩效考核。成效十分明显:2018年度,江西省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绩效综合排名及CMI值该院均位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DRGs组数位列全省第一。
然而,一切努力只为践行医院办院思路:坚持“一个中心”(以患者为中心),把握“二个满意点”(让患者满意、让职工满意),抓住“三大要素”(服务、技术、人才),推进“四化”建设(管理企业化、服务人性化、工作职业化、技术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