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高原
摘 要: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主要途径。但是目前课堂互动手段单一,“隐形逃课”现象严重,师生交互热度不高。在提倡教育信息化改善教学的背景下,本文提出了基于微信的互动教学模式来打造高效课堂。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微信;互动教学模式;高效课堂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也提出了信息技术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应该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发展。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更好的开展教学是当下教育信息化最核心的内容。
SSM框架是当前市场最为主流的web开发框架,本人在担任《SSM框架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发现目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一些不足,具体问题如下:
(1)学生课堂“隐形逃课”现象严重,实际参与度低。目前的框架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式还是以老师教授为主,以教材和 PPT 等材料为载体,学生被动的接收知识,课堂效率不高。教师在讲台上感觉像是在做“一个人的演讲”,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尽管上课出勤率高,但是多数学生“形在而神不在”,这一现象我们称之为“隐形逃课”。
(2)传统课堂互动教学形式单一。课堂仍然是整个知识传授与接收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课堂互动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目前框架程序设计课堂都以知识讲授为主,主要的互动方式就是提问,实际课堂观察时发现,当面向全班提问时,回答问题的始终是固定的少数人。这些现象导致学生课堂知识接受率并不高。
(3)课前课后师生交互热度不高。课堂教学是知识传授与接收最直接的方式,但是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课后教学效果的反馈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学生而言,课前没有获取学习资源的途径,也没有与教师有效的的交互方式,自然没有课前自主学习的热情。同时,课后学生不敢找老师,也就无法将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和问题与老师进行反馈。对于教师而言,老师缺少来自学生的反馈数据,因此也很难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来提高教学质量,长期下去会破坏课堂教与学的平衡。
通过以上现象分析说明,无论是课前课堂课后都存在着师生交互行为不足的现象,而互动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互动教学主要是指互动的主体在教学中彼此作用,教师引导知识探究和学生主动学习相互结合的课堂教学过程。通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互动,调节平衡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关系,让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构建属于学生自己的知识,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一直都是现代教学方式研究的热点。许健松等在《高校互动教学模式及其应用》一文中认为互动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方式。可见,探索一个行之有效的互动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互动环境下更主动的学习,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深入发展,移动互联网也正在引领着一种知识获取更便捷,知识反馈更及时的移动学习。微信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知网上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微信教学,例如:“雨课堂”是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的基于微信的混合式教学平台,应用也非常广泛。在疫情期间,“腾讯课堂”在“停课不停学”的高校教学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还有很多微信小程序课程平台可以提供很多在线教学资源,整合微信教学手段,研究将微信应用到互动教学中是很有意义的。
为解决上述问题,积极探索基于微信的互动教学模式,利用微信在大学生中使用的广泛性和其本身丰富的交互性,构建出师生课前互动、课堂互动、课后互动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模式。课前互动设计主要分为布置预习任务、提供学习资源和课前预习交流。预习任务主要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学习资源可以是PPT,更好的可以结合教学视频,比如整合微信小程序中的慕课、爱课程等平台的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和老师进行互动。课堂互动是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好的课堂互動设计既能传授教学技能,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热情。传统课堂中,提问是最主要的师生互动手段,而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设计出签到、抽签、抢答、投票、我要提问、小测验等多个互动环节,也可以结合目前比较火的“雨课堂”微信教学平台来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并记录课堂交互行为数据。课后互动设计主要分为教学效果调查、提供学习资源和课后作业交流。依据课前课堂课后的交互行为数据,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改善教学设计。教师也可以经常在朋友圈发布一些与课程有关的内容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与教师进行交流,构建良性轻松的学习氛围。
基于微信构建出师生课前互动、课堂互动、课后互动的全方位互动教学模式。可以丰富课堂交互方式,实现信息技术和教学过程的融合,同时丰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创设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唐宁.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7):462.
[2]鱼得海,东岳.浅议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与运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1):114+120.
[3]马莲姑,黄寿孟,吴坤明.基于互动式教学平台的JiTT模式高校教学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9):56-57+60.
[4]张爽.基于自带设备理念的高校课堂互动教学平台的设计与研发[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