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复述能力

2020-04-20 10:43徐明娟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素养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这两篇课文为例,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教学策略,建议从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文本缩写、综合运用等四个方面着手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复述技巧,实现阅读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课文复述 阅读教学 阅读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2A-0118-02

复述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式,复述训练是语文阅读训练的关键所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各个年段都提出了明确的复述能力培养目标,要求教师在每一个目标之上层层递进,有序发展。部编版教材对复述能力的训练有这样一条清晰的线索:低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借助提示或者示意图讲故事;三年级要求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四年级要求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五年级要求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从复述能力训练内容的编排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过程,从讲故事、复述故事、简要复述,到创造性复述,整体呈现阶梯状上升。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序提高学生的复述能力呢?部编版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这两篇课文有以下特点: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但是情节层层推进、详略有序、由易到难,有利于实施复述训练。笔者以此为例谈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复述能力的策略。

一、把握情节要素,让简要复述更容易

复述是建立在对文章情节把握这一基础上的。因此,训练学生的复述能力,可先从故事内容入手。课中,教师组织学生梳理情节要素,了解故事梗概。当学生对故事的情节有了一定的把握之后,自然而然就建立起复述的一个支架,如此复述起来就相对容易,也更有条理。

《牛郎织女(一)》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笔者帮助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时,主要进行两个层次的训练:一是梳理情节要素。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梳理,谈谈自己读了课文之后印象最深的情节内容。对小学生来说,读故事主要读其情节,所以这是非常容易突破的地方。在梳理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或者写出提纲式或者条目式情节要素。当情节要素被清晰地列出,故事的走向一目了然,接下来的复述就会有章可循。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列出提纲式的情节要素:和牛亲密相伴—离家住山中—得到牛指点—与织女相识—结为夫妻。

二是分组简要复述。有了提纲式的情节线索,相当于有了简要复述的地图,此时,笔者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都可以根据自己绘制的情节提纲来进行简要复述。要注意的是,在简要复述过程中,要让学生以自己的情节提纲作为标准,确保复述内容的完整性、连贯性。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可以互相进行补充和完善。例如,某小组根据情节提纲,简要复述出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一个孩子,他的爹妈很早就死了,他跟着哥哥嫂嫂一起生活。他没名字,因为经常和牛相伴,人们就叫他牛郎。渐渐地牛郎长大了,哥哥嫂嫂想要独占家里的财产,就把牛郎赶了出去,只让那头老牛跟着他。牛郎拉着破车,带着老牛,住到了山上。没想到有一天,那头老牛居然说话了。老牛让他第二天翻过一座山,到湖那边去,他将会遇到一个仙女在湖里洗澡。老牛要他把仙女放在岸边的衣服拿走。第二天,牛郎听了老牛的话,真的来到了湖边,真的遇到了仙女。牛郎和织女就这样认识了,两个人都说明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于是他们决定生活在一起,结为夫妻。

以上复述练习是开放式的,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自由编写情节提纲,继而在小组复述中畅所欲言,每个人都能从练习中有所收获,这样,有助于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发言。

二、丰富情节要素,让创造性复述富有个性

相对简要性复述而言,创造性复述更能够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能够将简略的情节说得具体详细,而且还能够变换人称,合理增加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建立创造性复述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情节提纲的基础上,基于个性化的引导,帮助学生丰富情节要素,让创造性复述富有个性。

在《牛郎织女(一)》的教学中,笔者针对创造性复述训练做了两方面的努力:

其一,以课后题为线索,记录个性化情节提纲。该课其中一道课后习题提到:“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比如牛郎常常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老牛、仙女们商量着去人间看看。请发挥想象,把这些情节复述具体。”这样的练习题,恰好能丰富情节要素,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有效训练。训练中,笔者给学生提示两个要点:第一,牛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第二,仙女们商量下凡时发生了什么?做了什么?让学生以此为线索发挥想象,并将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提炼成个性化的情节记录。有了这样的个性化情节记录,复述就变得容易多了。

学生记录想象情节提纲的时候,有的以地点为线索,列出牛郎在山上的所见所闻;有的以事件為线索,想象织女与其他仙女抱怨成天织布辛苦、乏味,很想到人间去看看;还有的以矛盾冲突为线索,描写牛郎偷走织女衣服、两人相见时的场面。由于学生的思维不同,各自的想象也大相径庭,由此衍生的情节记录也较具个性化。

其二,以个性化的情节提纲为基础,进行创造性复述。丰富了个性化的情节记录后,进行创造性复述就水到渠成,复述出来的内容有血有肉、丰满形象。例如,有些学生结合前文环境,将牛郎的心事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融合起来,展开创造性复述。现列举片段如下。

生1:牛郎对老牛说:“你看,春天来啦,到处都开满了花,到处都是绿油油的,枝头上都是小鸟,它们在放声歌唱呢!”

生2:牛郎对老牛说:“我昨天到集市上路过一个学堂,那里有好多孩子在读书,那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啊。到了晚上,我梦见自己也到学堂里去读书了呢!”

通过两个层次的铺垫练习,学生借助自己记录的情节信息进行创造性复述,内容丰富,过程流畅,有条有理,语言成段富有逻辑,让自己的复述能力又上一层楼。

三、文本缩写,让故事发展更加直观

文本缩写和创造性复述相比,前者是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后者是对简略的情节进行补充,这两者运用的是不同的思维方式,但是放在《牛郎织女》同一个故事中进行复述能力训练,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牛郎织女(二)》提供了一个“连环画配文”的学习活动,适合学生有序开展文本缩写的练习。在教学中,笔者做了两个层次的引导:

其一,通读全文,记录完整情节。让学生先快速通读课文,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对情节进行完整记录。在前面两个环节中,通过简略性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练习,学生已经有了基础,能够顺势记录完整的故事情节(如下图)。

图中是对整篇课文情节的完整梳理、记录,在接下来的缩写练习中按照此线索进行复述,就能体现故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其二,以画配文,练习缩写。课文中有很多连环画,学生可以从这些连环画中自主选择其中一幅画面,结合课文的相关内容,抓住关键词句并摘录下来,进而通过概括,缩写出与画面相符的内容,做到图文相配。

以上两个层次的训练,学生通过自主发现和自主选择,借助情节记录开展活动,再加上图文相配的缩写练习,让文本缩写更加直观。在此基础上进行复述,学生便能滔滔不绝且不会遗漏要点。

四、综合运用,让阅读瓶颈得以突破

复述作为阅读训练的方法之一,其最终目的是提高阅读的效率。长久以来,阅读效率低下是语文教学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光靠一种方法难以实现,而应考虑综合运用各种方法。经过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文本缩写三个环节的复述练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运用能力。《牛郎织女(二)》要求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尽快了解故事的结局,正好是一个学生综合运用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的机会。为此,笔者进行了以下两个环节的引导:第一,跳读找结局。让学生从结局入手,跳过前面部分直接找到故事的最后部分,这样在提升阅读效率的同时,学生对前面的情节也能展开联想,让情节可以有序衔接起来,一目了然。第二,梳理关键词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要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为基础,在前几个复述的练习环节中,学生已经对情节的梳理非常熟悉,因此,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文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像“老牛死了”“上天去追”“喜鹊搭桥”等。通过明确关键词句,学生心中对该课的情节发展走向已有清晰的认知,把握了故事的大概内容,理解起来相对容易,阅读的速度自然也能加快。

显而易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并非靠教师口头的传授,而要以真实的阅读经历和扎实的阅读训练为基础。《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这两篇课文内容衔接有序,展开有针对性的复述训练能够稳步推进学生复述能力的发展,并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李丽.小学生语文复述能力的培养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报,2017(11)

[2]郭培丽,韩泰新.送孩子一把口语表达的金钥匙——浅谈小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2013(18)

[3]王葒.小学语文复述训练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8(11)

[4]宋佳音.浅谈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6(25)

[5]江洋,张承凤.小学生复述能力培养初探[J].语文建设,2019(10)

作者简介:徐明娟(1980— ),女,广西玉林人,一级教师,曾获“玉州名师”“优秀教师”等称号,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阅读素养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生阅读、媒介及信息素养融合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阅读素养现状分析及高校图书馆对策探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近十年我国数字阅读的发展状况与趋势
从“知沟”理论谈城乡学生阅读素养差异
运用“联结”策略 提升阅读素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