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技术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0-04-20 02:48汪云芳李日照李峰刘宁陈钊陈孔棉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2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精神障碍意义

汪云芳,李日照,李峰,刘宁,陈钊,陈孔棉

(1.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护理部,广东广州 510000;2.广州市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康复科,广东广州 510000)

精神障碍患者在生活能力、社交技能及认知功能上有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导致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1]。使用药物、生物反馈技术等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2-3]。 生物反馈技术联合药物治疗, 可使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升。基于此,该研究选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100 例,观察生物反馈技术在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100 例进行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 例。 观察组中男32 例,女18 例,患者年龄20~60 岁,平均年龄(32.12±9.20)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9.24±2.15)年。 对照组中男30 例,女20 例,患者年龄19~61 岁,平均年龄(33.54±3.21)岁,病程1~15 年,平均病程(9.24±8.15)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口服氯丙嗪(常州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2161,规格:25 mg),25~50 mg/次,2~3 次/d。 每隔2~3 d 根据患者病情增减剂量,最大剂量200 mg/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技术治疗:在治疗之前,先进行放松训练。保证室内环境适宜,光线柔和且温湿度适中,指导患者松解衣领,放松全身。使用TMSI 放大器采集患者脑电波; 嘱患者保持坐位,采集90 s 睁眼与闭眼即刻脑电波,仪器自动分析结果。 治疗参数设置:β 值13~32 Hz,SMR 波16~20 Hz,β 波和SMR 波训练结合进行。 2 次/周,20~30 min/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8 周。

1.3 观察指标

(1)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主要通过BPRS[4]进行评定,于治疗第2、4、6、8 周进行评定,总分为100 分,分值越低,则说明患者的精神病程度越轻。

(2)BPRS 减分率:降低幅度越高,则说明治疗效果越好。

(3)治疗效果: BPRS 减分率<25%为无效;BPRS减分率25%~49%为好转;BPRS 减分率50%~74%为明显好转;BPRS 减分率≥75%为痊愈。

(4)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SSPI 评定指标包含日常生活能力、主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技能,<18 分为患者存在重度缺陷,18~28 分为中度缺陷,29~38 分为轻度缺陷。

(5) 不良情绪评分: 通过焦虑情绪自评量表(SAS)与抑郁情绪自评量表(SDS)[5]进行评定,评分范围0~100 分,评分越高则不良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PRS 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BPRS 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6、8 周后,观察组的BP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 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BPRS 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第2 周第4 周第6 周 第8 周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58.2±8.5 57.6±9.8 0.327 0.744 48.6±7.4 53.2±9.4 0.719 0.008 36.5±8.7 47.3±7.3 6.724 0.000 24.3±7.2 31.2±6.3 5.100 0.000 21.9±5.8 26.3±3.6 4.558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BPRS 减分率对比

治疗2、4、6、8 周后,观察组的BPRS 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PRS 减分率对比[(±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BPRS 减分率对比[(±s),%]

组别第2 周第4 周第6 周 第8 周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48.9±5.8 53.5±5.0 4.248 0.000 36.6±7.2 47.7±6.9 7.871 0.000 24.6±6.5 31.8±5.2 6.116 0.000 21.8±6.1 26.5±5.9 3.916 0.000

2.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 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2.4 两组SSPI 评分结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SSP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的主动性和交往情况、社会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SSPI 评分结果对比[(±s),分]

表4 两组SSPI 评分结果对比[(±s),分]

组别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前 治疗后主动性和交往情况治疗前 治疗后社会技能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7.8±2.4 7.9±2.5 0.204 0.839 11.6±3.2 10.2±3.0 2.257 0.026 5.5±1.3 5.3±1.4 0.740 0.461 18.8±2.9 15.9±2.3 5.540 0.000 3.2±5.8 3.4±3.6 0.207 0.836 15.9±3.4 13.2±2.2 4.714 0.000

2.5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结果对比

治疗前,两组的不良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 周后,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结果对比[(±s),分]

表5 两组不良情绪评分结果对比[(±s),分]

组别焦虑治疗前 治疗后抑郁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71.24±6.55 71.33±6.27 0.087 0.931 58.45±7.11 49.32±6.98 7.988 0.000 70.22±7.06 69.83±7.11 0.339 0.735 56.34±8.22 46.35±7.09 8.023 0.000

3 讨 论

精神障碍即大脑活动异常, 使患者出现情感、意志或认知障碍。其致病因素为个性特征、遗传、器质性因素、个人体质与社会环境等,症状表现为幻觉、哭笑无常、妄想或自言自语等。 该类患者对于自身疾病的察觉性不强,很难主动寻求专业治疗。有研究指出,为该类患者行药物和心理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改善预后。为抑制疾病复发,可在治疗同时辅以康复训练,以取得理想的远期疗效。精神障碍疾病的康复可以包含功能训练、全面康复等。 生物反馈技术属于认知行为疗法,能够刺激患者的视觉与听觉系统,使患者大脑主动调节生理功能。根据反馈仪器结果辅以放松训练能够保证治疗的针对性和连续性,解决常规康复治疗的盲目性问题,更容易获得患者与家属的认可。 应用生物反馈仪, 使患者的心理生理活动得到合理放大,帮助患者了解自己心理生理产生的改变,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进而提高治疗的效果[6]。 应用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帮助患者放松,降低自身焦虑的程度,而且在放松状态当中,可以加快脑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7]。该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整体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说明生物反馈技术可以使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社会功能缺陷等问题得到缓解,有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 同时,生物反馈技术可以帮助患者了解其生理功能出现的改变,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促进恢复。

综上所述, 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生物反馈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促进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精神障碍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有意义的一天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盆底肌锻炼在治疗中老年妇女子宫脱垂的康复效果
生之意义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诗里有你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