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晓君
(安丘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山东安丘 262100)
胫骨骨折包括胫骨干骨折与胫骨平台骨折两种,好发于10 岁以下儿童,常见病因包括重物打击、撞击伤、车轮碾压伤、高处坠下及旋转暴力扭伤等[1],临床多表现为疼痛、畸形、异常动度、活动障碍及关节内积血等。 手术治疗是胫骨骨折患者常用的干预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肢体活动度[2],但多数患者术后需卧床休息,早期锻炼能力较差,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 康复锻炼是术后进行的利于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能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既往研究表明[4]: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加强康复锻炼,能增强关节稳定性,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实现功能与形态的统一。 该研究选取80 例2019 年12 月—2020 年4 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对其实施康复锻炼,探讨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80 例为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签署研究同意书;所有患者均符合胫骨骨折诊断标准;年龄均超过18 岁;满足手术指征;无并发性严重器官疾病者。排除标准:合并精神异常、凝血功能异常或器质性疾病者;其他部位骨折或伴有神经、血管损伤者;认知功能异常、全身难以控制的感染性疾病者。采用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0 例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龄31~61 岁,平均(48.5±10.4)岁;骨质缺损范围21~47 mm,平均(39.5±5.0)mm;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7例,暴力损伤13 例,其它损伤10 例。对照组40 例中,男24 例,女15 例;年龄30~62 岁,平均(49.5±10.8)岁;骨质缺损范围20~48 mm,平均(39.2±4.5)mm;骨折原因:交通事故19 例,暴力损伤13 例,其它损伤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骨折原因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均采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治疗。 术前嘱患者充分卧床休息,休息期间抬高患肢;动态观察患肢伤口、感觉、血运以及趾动;术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加强患者常规康复治疗,帮助患者按摩患肢,缓解肌肉僵硬,指导患者开展膝关节功能恢复训练[5]。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锻炼。 (1)术前康复指导与训练:加强患者术前康复宣教,详细向患者讲解踝泵运动、 患肢股四头肌收缩练习等相关知识,不断提升患者肌肉和邻近关节活动能力。 指导患者做引体向上练习,健侧下肢保持屈膝状态,并支撑床面,帮助患者双手拉吊环,通过下肢与手臂力量确保臀部与背部能够离开床面。(2)术后康复锻炼:术后第1 天指导患者伸屈患肢,同时做股四头肌、踝泵等相关练习,向心性按摩患者的肢体肌肉,2~3 次/d,5~10 min/次。 术后第2 天起,除进行第1 天的训练外,借助关节恢复器[CPM 机,KJ-D1-A/B 型,浙食药监械(准)字2012 第2260142 号]被动开展膝关节屈伸联系,2 次/d,30~60 min/次,锻炼7 d。 屈伸角度应该从最初的20°~100°, 以患者可忍受疼痛为最佳屈伸角度。术后第9 天,指导患者屈伸患肢关节,嘱患者坐在床沿,下垂双腿,通过健肢稳定患肢跟腱的位置,确保患肢向前推动,以达到患肢屈伸的目的,2 次/d。(3)出院康复指导:出院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计划,通过微信、电话以及口头讲解等方式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同时鼓励其在家继续进行膝关节屈伸运动,同时还要做好膝关节保暖工作。 嘱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将患肢抬高20°~30°,以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减轻肿胀与疼痛。
两组均干预3 个月。
在患者术后3 个月复查时进行疗效评估。 通过lysholm 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定患者的患肢肿胀、关节疼痛及其它动作, 满分为100 分,85 分以上为优,70~84 分为良,60~69 分为可,60 分以下为差,对患者治疗后的患肢功能评分进行记录对比[6]。 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分别从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躯体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等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分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7]。 比较两组运动功能,分值越高,表示运动功能越好。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患肢优良率为9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n(%)]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比较[(±s),分]
组别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运动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47.6±5.6 46.8±4.9 1.255 0.436 72.4±5.6 86.5±4.3 10.346 0.000 46.7±3.6 46.8±3.4 1.763 0.689 75.3±4.3 85.9±3.9 8.364 0.001
胫骨骨折是发生率较高的骨折之一,以胫骨干单骨折最多,其次为胫腓骨干双骨折,而腓骨干骨折较少。 手术治疗是胫骨骨折患者常用的干预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部分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由于缺乏有效的康复锻炼,极易导致患者肢体畸形或者骨折不愈合现象,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产生很大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有助于及时活动患者患肢周边的关节与肌肉,改善患者关节血液循环,有效减轻静脉充血,帮助消散炎症,对其肿胀与疼痛的缓解极为有利[8]。有研究认为, 很多胫骨骨折患者存在怕疼与恐惧等负面心理,很难顺利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因此,患者康复锻炼前应完善有关检查,评估其运动耐受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锻炼方案,提高患者康复锻炼配合度。 术后根据患者恢复及耐受情况逐渐加强患肢抬高、屈膝及等长收缩锻炼,以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术后早期康复锻炼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消除患肢肿胀,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9]。 大量实验研究中已证实康复锻炼的作用[10],利用CPM 机对关节进行缓慢的被动运动,能够有效促进关节内软骨的再生及修复,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肢优良率为90.0%, 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康复锻炼能提高胫骨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患者诱因、年龄存在差异,康复锻炼时应结合其年龄、锻炼喜好选择合适的方法,提高锻炼配合度。
综上所述,康复锻炼用于胫骨骨折患者中能改善其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