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培
(菏泽市中医医院,山东菏泽 274000)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损坏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疼痛、骨骼变形和易发生脆性骨折是其主要表现,现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1]。 骨质疏松症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其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好发于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疼痛,特别是腰背部疼痛在患者中常见,严重危害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2]。 降钙素属于骨吸收抑制剂,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主要药物之一,可以明显缓解骨痛,适合有疼痛症状的骨质疏松症患者[3]。 中药外敷是祖国医学常用外治法,治疗肢体疼痛的效果确切。为观察中药硬膏热敷联合依降钙素治疗的临床疗效,该文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该院收治的80 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随机对比研究。 报道如下。
选取来该院治疗的80 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过骨密度检查且符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4]的相关诊断标准;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腰背痛症状;年龄55~80 岁,病程≥2 年;患者对该次研究知情同意,治疗依从性良好。 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排除有明确严重的原发疾病(包括内分泌性、肾性、营养性、失用性、药物等)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排除合并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腰背痛病变患者。 该次研究已取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12 例,女28 例;年龄55~76 岁,平均年龄(65.25±5.97)岁;病程2~15 年,平均病程(8.68±3.79)年。观察组男13 例,女27 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65.23±5.79)岁;病程2~16 年,平均病程(8.70±3.91)年。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使用依降钙素注射液(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38,规格:1 mL∶10 U),每次10 U,肌内注射,每周2 次。
观察组在依降钙素注射液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硬膏热敷治疗。 中药硬膏由中药和火山泥组成,中药方剂组成:制草乌、黑顺片、川芎、片姜黄、醋乳香、醋没药各15 g,桂枝、当归、川牛膝、桃仁、赤芍各20 g,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各30 g。将上述中药用粉碎机研制成细末,用微波炉加热融化后的火山泥调制成药膏,晾至适宜温度(40~42℃)均匀涂抹于患者腰背疼痛处,以保鲜膜包裹在药泥外,每次20 min,每天2次。
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
腰背痛根据疼痛程度分为5 级:负重后疼痛为1级,记1 分;活动后疼痛为2 级,记2 分;休息痛为3级,记3 分;运动受限为4 级,记4 分;需服用止痛药为5 级,记5 分。 每级又分为轻、中、重3 度:轻度偶发,记1 分;中度介于轻度和重度之间,记2 分;重度持续发作,记3 分。两者分值相乘作为疼痛最终评分,最高评分为15 分。
参照以下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日常活动不引起腰背疼痛,为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日常活动偶尔引发腰背疼痛,为有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显或加重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 值P 值7.25±4.38 7.33±4.17-0.078 0.938 5.80±2.86 3.35±1.14 5.034 0.000 1.753 5.811 0.084 0.000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病,与增龄有关,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绝对数最大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加重,骨质疏松症已是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5]。 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为骨质疏松症的常见症状,疼痛常在翻身、起坐、负重、夜间及长时间行走后出现或加重,多为慢性进程。 慢性疼痛增加患者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西医抗骨质疏松症药物分为骨吸收抑制剂、骨形成促进剂和其他机制类药物。降钙素属于骨吸收抑制剂,为一种钙调节激素,能降低破骨细胞的生物活性和数量、减少骨量丢失并增加骨量,对骨质疏松症及其骨折引起的疼痛有效,可以明显缓解骨痛。 但降钙素长期使用有恶性肿瘤增加风险,建议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3 个月[6]。
中药外治法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 使用贴敷、涂擦、熏洗、熏蒸、穴位离子导入等形式,使中药有效成分经皮肤黏膜进入机体,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目的的方法[7]。膏剂外敷是中药常用外治法之一,清代徐灵胎曾述“用膏贴之,闭塞其气,使药性从毛孔而入其腠理,通经贯络,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较之服药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概括了膏剂外敷治疗疾病的机理和作用,现代临床实践和研究也表明外敷膏剂不仅对疼痛类疾病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也较少。 骨质疏松症在中医归属于“骨萎”“骨痹”“骨枯”等范畴。中医理论认为“瘀则不通,不通则痛”“诸痹证疼痛必有瘀血”, 现代众多研究也证实了瘀血是引起骨质疏松疼痛的主要病理因素[8]。 中药硬膏热敷是将中药配方制剂粉碎成细末后,用火山泥调和,敷于腰背疼痛处,通过皮肤深部吸收来发挥作用的治疗方法。 该研究配方中,制草乌、黑顺片、桂枝温经止痛,川芎、片姜黄、醋乳香、醋没药活血行气止痛,当归、川牛膝、桃仁、赤芍活血散瘀,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舒筋活络,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功;火山泥吸热快、散热慢,可长时间保持热力,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增强中药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
该次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且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硬膏热敷联合依降钙素比单用依降钙素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疼痛评分。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硬膏热敷联合依降钙素改善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疗效比单用依降钙素更突出。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所导致的腰背疼痛,采用依降钙素联合中药硬膏热敷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