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联合中药熏蒸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期肌力及关节功能的效果

2020-04-20 07:14黄玉萍胡利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3期
关键词:活动度肌力上肢

黄玉萍,胡利霞

(1.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脑卒中康复科,重庆 402260;2.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急诊科,重庆 402260)

脑卒中属于一类脑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疾病。据有关统计表明: 脑卒中患者有较高的概率出现偏瘫、口角歪斜、眩晕等症状,若症状严重会导致患者猝死[1]。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病后1~6 个月,是促进其肢体功能恢复以及生活能力提高的主要时期[2],在此期间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次研究将2019 年5 月—2020 年8 月该院收治的6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穴位按摩和中药熏蒸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6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确诊为脑卒中偏瘫[3];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正常患者;在同意书上签字患者。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意识模糊患者;依从性差患者;肝肾功能严重损伤患者;年龄超过75 岁的患者;不在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 该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30 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和中药熏蒸。 观察组:年龄35~75 岁,平均年龄(51.64±6.21)岁;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对照组:年龄36~75 岁,平均年龄(51.82±6.26)岁;男性16例,女性14 例。 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内科基础护理、指导饮食、心理干预、常规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床上翻身、合理摆放肢体、上肢与下肢的康复锻炼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穴位按摩和中药熏蒸。 (1)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包括按法、揉法、捻法、滚法、拿法。 按摩期间,患者取仰卧位,按摩患者的上肢穴位。择取外关穴、合谷穴、内关穴、天府穴、手三里穴、曲泽穴,用手指拿捏、按揉以上穴位。 护理人员于患者的患侧站立,使用食指按压患者的少海穴,拇指按揉曲池穴,同时配合肘关节以及腕关节的被动运动。 患侧下肢穴位按摩:于患者的大腿根以滚法顺着四头肌向下,经过膝关节到足背,重复以上操作3~5次;选择阳陵泉穴、足三里穴、血海穴、太冲穴,以按法对以上穴位进行按摩。 然后患者取俯卧位,按揉患者的背部脊柱腰侧,由上至下,以滚法向下至患者的腰骶部、臀部、大腿后侧及跟腱。选择委中穴、曲垣穴、天宗穴、秉风穴、环跳穴,以按揉法按摩以上穴位。 每次30 min,每天按以上步骤按摩3 次。护理期间,护理人员可以指导患者家属按摩,便于患者出院后,患者家属可以于家中帮助患者按摩。(2)中药熏洗:熏洗的药方组成为:豨签草60 g,鸡血藤30 g,海桐皮30 g,牛膝20 g,桂枝20 g,桃仁20 g,红花15 g。 煎煮中药后, 取500 mL 汤剂倒入到事先准备好的木桶中,然后倒入2 000 mL 热水以及1 500 mL 的冷水。 汤剂、热水、冷水混合后,帮助患者取坐位,于木桶中放置一个小木凳,小木凳的高度要高于液面,将患者的下肢放在小木凳上,进行熏蒸。若温度过高,可以缓慢加入冷水,调节温度,直到患者能耐受为止,使用浴巾包裹木桶口,避免热度快速流失;药液温度降低到患者的皮肤可以承受时,取出木凳,将患者的下肢放入药液中, 然后使用被浸湿的浴巾由上自下擦洗患者的下肢。上肢的熏洗方法与下肢相同,同样都是先熏后洗,每次熏洗时间在25~35 min 之间,1 次/d。

两组患者均护理1 个月,1 个月后观察患者的干预效果。

1.3 观察指标

护理后,对两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能力、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评分。

(1)肌力恢复总有效率(上、下肢肌力):评估标准:无肌力,肌肉无法收缩,患者完全瘫痪为0 级;肌肉可以保持轻微的收缩,无法带动关节为1 级;肢体可以完成不能抗地心引力的关节活动为2 级;肢体能够抵抗地心引力,但是无法抵抗阻力为3 级;肢体可以抵抗一部分的阻力为4 级;肌力正常为5 级[4]。护理后,患者的肌力至少恢复2 级以上,即为显效;患者的肌力恢复1 级,即为有效;患者的肌力没有任何改善,即为无效。 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生活能力评分:通过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分[5],满分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强。

(3)关节活动度:通过通用量角器测量。

(4)上肢功能评分根据上肢功能评分量表(DASH)进行评分,分值区间为30~150 分,评分越低,表示上肢功能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的上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为83.3%,高于对照组的60.0%;观察组下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3.3%。 观察组护理后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n(%)]

2.3 两组护理前后的护理指标比较情况

护理前,比较两组的生活能力、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生活能力、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肢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目前,脑卒中的发病率在逐年升高,脑卒中病情进展迅猛,发病急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较大的威胁。大多数脑卒中患者的后遗症较多,偏瘫是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因此,临床中不但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还需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模式预防偏瘫,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以及肌力情况[6]。

中医认为脑卒中偏瘫属于中风后“痿痹”的范畴[7],元气亏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 脑卒中偏瘫是指患者的经络受阻、阴虚致瘀、气血运动亏损,进而使患者的肢体功能逐渐丧失。 临床中,通过采用常规西医护理,以循序渐进的原则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可以使患者的肢体关节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由于患者长期处于偏瘫状态,大多精神不佳,缺乏康复干预积极性,护理依从性也相对较差,影响了实际康复护理的开展。 而中医康复护理的干预原则就是活血化瘀、活络通经。 在患者康复期,以穴位按摩及中药熏蒸等中医方法对患者进行干预,能够标本兼治,患者的康复效果也显著提升[8]。 通过按摩刺激偏瘫患者的特定穴位,可舒缓患者的经络,起到活血行气以及祛邪扶正的作用,穴位按摩还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提高患者的肌肉营养状态, 增强中枢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到改善[9]。中药熏洗的治疗原理为:煮沸中药材,利用蒸发的药气熏蒸患者患肢以及局部皮肤,然后洗涤患肢,帮助药物穿透肢体皮肤,快速吸收药效,提高药液的吸收率,进而增强活血通络的作用[10]。

该研究结果表明:护理后,观察组的上、下肢肌力恢复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能力、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评分以及上肢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通过按摩各特殊穴位可实现局部和整体的联合施治;而中药熏蒸的药方中大多为活血益气药,可以提高患者的上、下肢肌力,改善微循环,增强关节活动能力,进而逐渐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护理指标比较情况(±s)

表3 两组护理前后的护理指标比较情况(±s)

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生活能力(分)护理前 护理后髋关节活动度(°)护理前 护理后43.61±2.62 43.26±2.51 0.528 0.599 63.52±3.16 49.68±3.05 17.260 0.000 9.73±1.34 9.82±1.30 0.264 0.793 15.48±2.16 11.67±1.93 7.204 0.000膝关节活动度(°)护理前 护理后14.67±1.92 14.72±1.85 0.103 0.919 26.94±2.26 21.34±2.67 8.768 0.000组别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上肢功能评分(分)护理前 护理后96.82±10.73 97.05±10.61 0.083 0.934 43.65±8.52 67.43±9.13 10.430 0.000

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穴位按摩和中药熏蒸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上下肢肌力、膝、髋关节功能以及上肢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活动度肌力上肢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