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康复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

2020-04-20 02:20高燕王利峰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高燕,王利峰

(1.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山东聊城 252000;2.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科,山东聊城 252000)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其分娩后骨盆支撑结构受损、变性等相关原因所引起的盆底张力降低、排尿控制能力降低、生殖器功能减退、生殖器脱垂、腹压增加等[1]。该类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排尿功能异常、性生活障碍、子宫脱垂等,对其身体健康、性生活、家庭美满度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造成严重影响[2]。 既往临床针对该类患者主要采用常规干预,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症状表现,但因干预内容比较单一,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3]。因此,积极探寻有效措施对促进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力恢复、提升其性生活及治疗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该次研究对2019 年10 月—2020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96 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开展研究,并对产后盆底康复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文选取该院收治的96 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抽取法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48 例。 常规组年龄区间为21~36 岁,平均值为(26.14±2.69)岁;初产妇42 例,经产妇6 例。研究组年龄区间为21~38 岁,平均值为(26.36±2.72)岁;初产妇40 例,经产妇8 例。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经由医院伦理协会核准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临床病情诊断及病史查询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2)对试验内容完全知悉并签署协议书。

排除标准:(1)伴有全身免疫疾病或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2)配合度较差者;(3)存在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疾病或明显记忆损害。

1.3 方法

常规组实施常规干预:对患者盆底肌功能进行准确评估,指导患者进行盆底肌功能训练。

研究组基于常规干预施行产后盆底康复:(1)心理康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多伴有焦虑、恐惧等系列负性心理,因此在康复治疗中需向患者讲述低频电刺激治疗的效果及可能对盆底功能造成的影响,并介绍治疗期间保持乐观情绪对机体功能恢复的积极影响,促使其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2)健康教育:在康复训练前,应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说明该病病理病机、治疗原理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等健康教育知识,以康复训练为关键点,对患者的疑问及时给予正确解答,确保孕产妇对相关知识得以充分掌握。(3)盆底生物反馈训练:采用康复治疗仪在分娩后展开康复治疗,采用法国杉山PHENIX USB 4盆底康复治疗仪(国械注进20172211964),依据产妇实际情况实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等,于产后6 周开始使用。 选择电刺激治疗时需综合考虑孕产妇情况, 参数设定: 治疗频率50~80 Hz, 脉宽200~320 μs, 初始电流强度0~60 mA。 每日给予电刺激1 次,每次治疗时间控制在30 min, 再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 (4)盆底肌肉锻炼: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针对性制订科学合理的肛门收缩锻炼计划,首先,指导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会阴及肛门收缩,在吸气、呼气时对会阴与肛门部位进行收缩、 放松持续性交替动作,时间控制在10 s 左右, 间隔5~10 s 后重复动作,20 min/次,2~3 次/d。 在盆底肌肉锻炼期间,注意放松患者腿、臀部的肌肉。 (5)针刺干预:取患者会阴穴进行针刺,选择2~2.5 寸一次性针灸针,采用平补平泻法,小角度均匀提插捻转, 每次针刺时间控制在2~3 min,留针30 min 左右,1 次/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子宫脱垂、尿失禁、性交痛发生率。(2)比较干预后两组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盆底肌肌力水平: 采用Oxford 盆底肌力强度评分法对患者盆底肌力水平进行评价, 等级评定标准如下。 0级:盆底肌无任何收缩现象;1 级:盆底肌轻微收缩,但不能持续;2 级:盆底肌收缩力度较轻,未感觉内缩上提,且持续不足2 s;3 级:盆底肌收缩力可促使手指上提,且持续性收缩长达3 s;4 级:盆底肌可对手指向下压迫力进行阻挡,收缩感明显,持续性收缩长达4 s;5 级:盆底肌收缩力较强,手指向下压迫肌肉收缩感较强, 可对手指压力进行5 s 以上的持续抵抗。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应用(±s)进行描述,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应用[n(%)]描述,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干预效果

干预后,研究组的子宫脱垂、尿失禁、性交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盆腔肌纤维改善效果评价

干预后, 研究组的盆底肌力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3 讨 论

盆底功能障碍是妇产科常见病,妊娠及分娩等因素是引发该病的关键,受病情影响,患者大多会出现子宫移位、排尿功能障碍、尿失禁、性交痛等症状,对女性身体健康及生存质量均造成了极大的影响[4]。 有资料表示,产后盆底康复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腔肌力水平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同时可加快患者病情恢复速度[5]。 产后盆底康复以女性分娩所致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心理康复、健康教育以及盆底生物反馈训练、盆底肌肉训练等,帮助患者掌握盆底功能训练方法,同时增强其对自身病情及临床干预的认知,提升其配合度,有利于尽快恢复其盆底功能[6-7]。

表1 临床干预效果[n(%)]

表2 盆腔肌纤维改善效果评价[(±s),级]

表2 盆腔肌纤维改善效果评价[(±s),级]

组别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n=48)常规组(n=48)t 值P 值1.95±0.21 1.98±0.27 0.568 0.571 3.75±1.22 2.72±0.43 5.160 0.000

该研究中,研究组纳入患者采用康复治疗仪对盆底肌肉群产生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作用,可从根本上加强盆底肌肌力,进而可显著提升其盆底肌肉收缩及舒张能力,改善盆底功能,同时可有效预防盆底肌肉受损引起的系列并发症。辅以盆底肌肉及阴道收缩训练,可增强患者阴道、肛门的敏感性,促进阴道、肛门的肌肉收缩, 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可起到显著作用。在康复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行相关健康宣教及心理康复,促使其了解病理病机、治疗原理以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等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增强其治疗自信心,提升其在干预期间的配合度,提高整体干预效果[8]。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的子宫脱垂、尿失禁、性交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产后盆底康复干预,有利于降低子宫脱垂、尿失禁以及性交痛等的发生风险。 干预后,研究组的盆底肌力水平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盆底康复干预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改善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综上所述,盆底康复干预可显著改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功能,降低子宫脱垂、尿失禁、性交痛等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