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马寅川
(淮安市新安医院,江苏淮安 22320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可涉及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个体差异较大。抗精神药物治疗是精神分裂症的首选治疗措施,但对阴性症状治疗效果相对较差[1],加之住院患者长期与家庭、社会脱离,极易出现懒散、孤僻离群、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即使药物治疗取得明显效果,仍会对患者出院后的工作、学习、家庭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2]。 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患者纠正病态的精神活动,最大限度恢复患者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3]。 该次研究选取2019 年5 月—2020 年4 月淮安市新安医院收治的88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 分析综合性康复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淮安市新安医院收治的88 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观察对象。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并处于精神分裂症残留期或衰退期;持续住院时间3 年以上,常规服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家属与患者均知晓该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脑器质性疾病的患者;患有严重躯体疾病,活动受限的患者;智能明显低下的患者。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 例。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用药管理、社交技能护理等[4]。
康复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性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1)生活行为技能训练:让患者按时起床,料理自己的衣食起居,纠正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按时就寝,每周为病房及活动室进行一次大扫除。(2)学习行为技能训练:安排患者利用上、下午时间观看视频、阅读新闻,并对当前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医生组织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普及精神卫生常识,对患者提出的病情及生活上的问题进行解答。(3)社交技能训练:指导患者与人交往及相处的技巧,鼓励患者主动表达自己的意愿,将生活中常见的矛盾编成心理情景剧进行演出。 (4)自知力恢复训练:定期组织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能力和精神症状的识别、分析能力。(5)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文娱活动,如下棋、打牌、书法、绘画等,每周进行至少3次的室外活动,进行列队训练、跑步、打羽毛球等活动。(6)职业技能训练:设置专门的工作室让患者进行小电子元件或手工的制作,逐渐唤起患者的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
两组均治疗6 个月。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改善情况。
(1)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精神症状进行评估, 其中阳性症状量表7 项,7~49 分;阴性症状量表7 项,7~49 分;一般精神病症状量表16项,16~112 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2)使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缺陷)评定量表(SSFPI)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社会功能进行评估。SSFPI 量表组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3 项,0~12分;动性和交往情况4 项,0~16 分;社会性活动技能4项,0~16 分。 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过程中有3 例失访,有效样本量85 例,其中常规组42 例,康复组43 例。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PANSS 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PANSS 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各项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 量表各项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 量表各项评分比较[(±s),分]
组别常规组(n=42)康复组(n=43)t 值P 值阳性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阴性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一般病理症状治疗前 治疗后16.38±3.24 16.85±3.51 0.641 0.523 13.77±2.89 10.45±1.47 6.651 0.001 25.86±5.48 25.74±5.97 0.096 0.923 17.53±3.51 13.31±2.62 6.270 0.001 40.67±9.62 40.47±9.79 0.095 0.925 29.14±7.34 23.52±7.31 3.536 0.001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82.64±13.53 83.21±14.83 0.185 0.853 58.34±6.52 45.18±7.45 8.678 0.001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功能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社会功能比较[(±s),分]
组别常规组(n=42)康复组(n=43)t 值P 值日常生活功能治疗前 治疗后动性和交往情况治疗前 治疗后6.31±1.16 6.52±1.03 0.883 0.380 8.48±1.56 10.64±1.34 6.853 0.001 7.82±1.67 7.88±1.82 0.158 0.875 9.75±1.48 13.45±1.63 10.949 0.001社会性活动技能治疗前 治疗后7.42±1.62 7.52±1.46 0.299 0.766 9.64±1.52 12.89±1.55 9.758 0.001
慢性精神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复发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不利影响[5]。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重大精神疾病,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精神疾病。患者多在青壮年时期发病,病情迁延,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容易被忽视,病程常呈持续性进展,可导致患者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及精神衰退,而单纯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精神病医院开展了康复治疗[6],通过心理辅导、康复卫生宣教、文体活动、职业技能训练等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技能、劳动技巧、事物认知水平、社交技能等,纠正其病态的精神活动,改善社会功能,促进身心健康,防止患者精神活动衰退[7]。
综合康复疗法属于精神疗法的范畴,其作用机制是,应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手段,为患者创造有利的条件和时机,最大限度纠正患者病态的精神活动,促进其生活、工作等社会功能的恢复,帮助患者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促进脑力和体力活动的恢复,让患者尽快适应社会环境和集体生活。 该次研究在院内开展娱疗、体疗和工疗,避免患者与社会严重脱节,最大限度恢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改善患者病态的精神活动, 还能够增强患者的自我认同感,帮助其建立自信、乐观的情绪,对消除病态颇为有利[8]。结果显示: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及PANSS 量表总分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动性评分和交往情况以及社会性活动技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是一项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9]。
综上所述,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