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康复效果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的影响

2020-04-20 02:16车华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功能障碍神经功能

车华

(威海口腔医院病案室,山东威海 264200)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1]。 鉴于该类脑血管疾病在病情进展速度、 预后状况等方面的特征,如何改善脑卒中的康复状况逐渐成为该类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要点[2]。 若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方案设置不当或护理措施的实施存在疏忽,则容易出现康复速度慢、活动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问题。 上述状况不仅会延长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为其家属带来极大的照顾负担。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强调护理工作的主动性,该方法主要运用契合患者需求的康复方案,为其顺利康复提供助力,帮助患者于较短时间内达到预期康复目标。 为确定该方法的价值,该研究针对该院2018 年7 月—2019 年9 月收治的128 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28 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4 例)和干预组(64 例)。 对照组男性34 例,女性30 例;平均年龄(52.9±16.2)岁。干预组男性33 例,女性31 例;平均年龄(53.2±16.0)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临床护理:包含体征监测、用药指导、检查指导等。

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护理:(1)康复宣教。向脑卒中患者讲解神经功能受损后的康复流程,引导患者理解康复护理可促进其各项功能恢复的原理。 (2)康复锻炼。 面向脑卒中患者采取统一化康复方案,即于初期以被动康复锻炼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血液循环及肌肉功能,中、后期通过主动康复锻炼促进患者肢体活动功能、正常平衡能力的恢复。

观察组实施神经内科康复护理:(1)功能障碍评估。 综合评价患者的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将其作为制订护理方案的依据。(2)制订护理方案。根据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制订针对性康复护理方案: ①Ⅱ级患者。锻炼时长:6~9 个月;锻炼频次:30~60 min/次,1~2 次/d;锻炼内容:被动锻炼+主动锻炼。 ②Ⅲ级患者。锻炼时长:3~6 个月;锻炼频次:30~45 min/次,1 次/d;锻炼内容: 少量被动锻炼+大量主动锻炼。 ③Ⅳ级患者。康复锻炼时长:3 个月;锻炼频次:15~30 min/次,5 次/周;锻炼内容:符合脑卒中患者偏好的主动运动。(3)实施康复护理。①Ⅱ级患者。 心理康复:该类患者功能障碍较为严重,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损,容易产生严重负性情绪问题。为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绪干扰其康复效果, 可通过康复想象放松训练减轻其心理负担。 若有必要,可为Ⅱ级患者展示同等级功能障碍患者的成功康复案例,利用上述信息增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自信及情绪稳定性。鼓励Ⅱ级患者形成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为能够达到维持情绪稳定的Ⅱ级患者提供适当奖励。 肢体按摩: 按照1~2 次/d,30 min/次标准,给予Ⅱ级患者按摩患肢肌肉组织。 按摩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被动锻炼:辅助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按照床上坐位维持训练—床上移动训练 (重心转移训练、起坐交替循环训练等)—下床训练的流程,引导Ⅱ级患者逐步通过被动锻炼,刺激受损神经功能及其所支配运动功能的恢复。主动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锻炼:指导Ⅱ级患者通过上肢伸展、内收、内旋动作流程的循环刺激感受器—神经循环,促进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引导患者通过下肢屈曲、外展内旋锻炼模式及伸展、内收、外旋锻炼模式,逐步缓解下肢功能障碍。 主动镜像锻炼:向脑卒中患者详细讲解镜像锻炼方法后,为其播放正常动作流程的引导动画视频(如正常行走动作或双手交握动作流程等), 指导Ⅱ级患者根据动画视频的指示最大限度尝试模仿其动作。主动日常生活能力训练:鼓励Ⅱ级患者尝试进行自主洗漱、进食、穿衣等生活能力训练。②Ⅲ级患者。 心理康复:Ⅲ级患者的情绪波动相对较大。 为了减少负性情绪引发的不良影响, 可对Ⅲ级患者实施家庭支持、深呼吸放松等干预,引导Ⅲ级患者正视病情,积极响应脑卒中康复锻炼要求。被动锻炼:康复锻炼前期,辅助Ⅲ级患者进行床上、床下被动锻炼。 锻炼内容包含关节屈伸锻炼、 双上肢上举—平举—恢复循环训练等。主动锻炼: 自Ⅲ级患者恢复一定自主活动能力起,立即开展主动康复锻炼。引导Ⅲ级患者按照站立前准备锻炼—自主站立锻炼—短时步行训练—上下台阶锻炼—核心力量锻炼的流程,促进脑卒中患者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 日常生活能力锻炼:Ⅲ级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受损现象较为明显,为改善其生活质量,可邀请家属共同参与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锻炼的监督。借助家属的陪同、安抚作用,维持脑卒中患者的良好锻炼依从性水平。③Ⅳ级患者。锻炼指导:参照Ⅳ级脑卒中患者偏好,指导其逐步养成通过规范步行训练、康复操等运动项目锻炼机体各项技能的习惯。 依从性维持:对于表现出不依从行为的脑卒中患者,结合其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状况,为其预估剩余锻炼时长,初步纠正其不良行为;为Ⅳ级脑卒中患者介绍经康复护理后成功复返社会的既往病例, 借助成功病例的康复经历分享, 强化其对康复锻炼重要性的认知。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护理2 周时、护理1 个月时、护理3 个月时运动功能(使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 评分越高越好)、 日常生活能力(使用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评估,评分越高越好)、神经功能缺损状况[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评分越低越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检验方法选择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检验方法选择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运动功能

对照组护理2 周时、护理1 个月时、护理3 个月时Fugl-Meyer 评分均低于干预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Fugl-Meyer 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Fugl-Meyer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入院时护理2 周时护理1 个月时 护理3 个月时对照组(n=64)干预组(n=64)t 值P 值82.57±6.38 82.59±6.27 0.229 0.154 84.60±6.42 87.53±6.37 3.148 0.003 88.90±6.29 91.78±6.30 5.771 0.009 92.35±5.37 95.09±4.11 12.396 0.001

2.2 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2 周时、护理1 个月时、护理3 个月时,对照组Barthel 指数评分均低于干预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s),分]

组别入院时护理2 周时护理1 个月时 护理3 个月时对照组(n=64)干预组(n=64)t 值P 值43.11±7.22 43.18±7.20 0.563 0.449 45.69±6.95 48.86±6.57 7.632 0.003 50.04±6.88 55.74±6.50 10.258 0.001 57.43±6.41 65.34±6.07 8.553 0.001

2.3 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护理2 周时、护理1 个月时、护理3 个月时,对照组NIHSS 评分均高于干预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入院时护理2 周时护理1 个月时 护理3 个月时对照组(n=64)干预组(n=64)t 值P 值13.42±3.51 13.46±3.57 0.269 0.729 11.82±3.26 9.53±3.17 5.539 0.002 10.36±2.95 7.28±2.41 5.017 0.008 8.42±2.83 6.15±2.59 6.698 0.012

2.4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3.1 脑卒中的危害

目前,脑卒中已经成为致残的首要原因[3]。我国脑卒中患者预后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群体的致残率已经接近80%[4]。 该类脑血管疾病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不良影响不仅会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还会为其家庭带来极大的照护负担。

从脑卒中功能障碍的表现来看,常见障碍类型以运动功能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等为主[5]。 运动障碍的不良影响以情绪波动、社交功能减退为主;而语言功能障碍的出现,则容易诱发脑卒中患者心理问题的形成;吞咽功能障碍对脑卒中患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日常饮食(摄食能力)及社交欲望方面。 鉴于各类功能障碍的诸多不良影响,选用适宜护理方法预防上述问题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2 康复护理

随着脑卒中护理经验的丰富,该类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逐渐成为人们的关注要点。 依据既往经验,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困难性体现为:(1)缺乏康复自信。脑卒中患者, 尤其是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的患者,普遍缺乏康复自信[6]。一方面,由于缺乏了解专业健康知识的途径,部分脑卒中患者容易受错误信息或个别致残患者的误导,而丧失康复自信;另一方面,接受康复锻炼期间,各项功能的缓慢恢复特征,也容易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自信心。如未能及时纠正患者的自信缺乏问题,其锻炼依从性、康复效果等均可能受到一定不良影响。 (2)依从性差。 实施康复护理期间,脑卒中患者容易因认知不足、不适应康复锻炼难度等而表现出不依从行为[7]。(3)显效速度较慢,康复周期较长。脑卒中康复护理显效速度较慢的原因为:患者的功能障碍与神经缺损有关。 随着受损神经的修复,由神经支配的功能方可逐渐恢复。 而神经功能恢复难度较高,因此,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周期普遍较长。

常规康复护理主张通过统一化的规范康复方案,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等的恢复。 该方法的应用价值尚可。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则是一种具有典型主动性、人性化特征的护理手段。 在脑卒中护理中,该方法要求护理人员评价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掌握患者健康信息)、针对性设计康复方案、推行方案的流程,提升康复方案与脑卒中患者需求的契合性,并保障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速度及有效性。

3.3 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

随着脑卒中接诊量的变化,患者、家属对该类患者康复护理工作的关注度日益升高。 脑卒中护理中,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方法的应用优势在于:(1) 突出护理工作主动性。常规康复护理针对所有脑卒中患者采用相同的康复护理方案。 该种统一化的康复干预模式,虽然为神经内科护理人员的康复指导、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便捷,但由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各异,在该模式下,部分伴严重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难以获得良好预后。而神经内科康复护理则强调康复护理的主动性,其方案的制订以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严重程度为主要依据[8]。 上述特征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 (2)修复受损神经功能。 脑卒中临床管理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主要与就诊及时性、护理方案与治疗方案契合度等因素有关。修复受损神经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主要目标。常规康复护理所采取的统一化干预模式对患者受损神经修复的影响有限。 而在神经内科康复护理中,护理人员提供的个性化康复方案,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以Ⅱ级脑卒中患者为例, 康复方案中的本体感受神经肌肉性促进法锻炼、镜像锻炼可经感受器—神经途径、激活中枢系统诱导运动通路重塑途径,加速脑卒中患者受损神经的修复。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护理3 个月时NIHSS评分为(6.15±2.5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改善运动功能。脑卒中引发的神经功能损伤容易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9]。 与常规康复护理相比,神经内科康复护理的特征为:针对脑卒中患者的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对运动康复锻炼的需求,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个性化锻炼机制,确保不同功能障碍等级的脑卒中患者可通过适宜时长、运动项目的锻炼,逐渐摆脱运动功能障碍,达到复返社会要求。该研究结果显示:护理3 个月时,干预组Fugl-Meyer 评分为(95.09±4.1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发病后,脑卒中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也会受到一定影响。神经内科康复护理除了为脑卒中患者提供基础日常生活能力锻炼指导外,同时引入了家属支持、锻炼依从性管理等措施,以确保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迅速恢复。该研究结果证实:干预组护理2 周时Barthel指数评分(48.86±6.57)分、护理1 个月时Barthel 指数评分(55.74±6.50)分、护理3 个月时Barthel 指数评分(65.34±6.07)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脑卒中护理工作中引入神经内科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迅速恢复,满足其早日复返社会的要求。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功能障碍神经功能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勃起功能障碍四大误区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