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业改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连云港 222002)
随着近几年我国新生儿中脑性瘫痪率的逐年增高, 人们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主要是指在围产期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脑损伤的新生儿[1]。 围产期脑损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早产、出生体重未达标、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等。由于患儿是在新生儿时期遭受脑部损伤, 因此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而这类新生儿最为常见的后遗症为脑性瘫痪[2]。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会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产生严重后遗症,影响患儿的正常生活。 因此,针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需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减轻其神经损伤,提高患儿生活质量[3]。 该次研究选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该院就诊的围产期脑损伤高危患儿100 例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治疗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的围产期脑损伤高危患儿100 例为研究对象。 两组患儿均经过影像学检查,存在脑水肿、颅内出血、脑发育不良和脑积水等脑损伤。排除患有进行性加重性疾病及遗传代谢类疾病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 每组50例。 早期康复治疗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0 例;平均年龄(2.19±0.41)月。 常规治疗组中,男性32 例,女性18 例;平均年龄(2.20±0.42)月。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常规治疗组
常规治疗组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对症治疗及相应的育儿指导。
1.2.2 早期康复治疗组
早期康复治疗组行早期康复治疗, 采取Bobath法与运动学习法进行综合治疗。 以综合治疗为主,加以体位控制、调整患儿肌张力、强化正常运动功能等[3],具体如下。(1)运动系统康复:康复师引导患儿使用双手抓取物品,要挑选不同形状、大小、质地的物品,锻炼其上肢运动功能以及手指感知;引导患儿翻身、抬手举高、抬头,还可以运用吊床等辅助工具,帮助患儿进行前庭功能训练。(2)康复频次制定:需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和接受度设定频次,一般治疗开始时为2~3 次/周,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1 次/d;待患儿病情好转后,可调整为1 次/周;待患儿基本正常后,可将治疗频次设定为每两周1 次或者每月1 次。 (3)健康宣教: 康复师需要将患儿的康复方法传授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也能经常帮助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从而使得家庭训练与医院治疗结合,帮助患儿提高治疗效果。 (4)其他:若患儿症状严重则给予其矫形足垫、矫形鞋等矫形器。给予异常姿势及肌张力低下的患儿静脉营养、水疗等综合治疗措施。
实施措施后,对两组患儿的康复效果和智力发育进行评估。
(1)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痊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肌张力恢复,机体运动能力和智商反应能力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肌张力明显恢复,机体运动能力和智商反应能力趋于正常;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肌张力有所恢复,机体运动能力稍有迟钝,智商反应能力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发生改变甚至加重。 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对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发育情况。 在患儿1周岁时采用Gesell 量表对其进行发育评估,内容包括精细运动、语言、大运动、社会适应和社交能力等[4]。患儿的评估分数越高,表示其发育越好,反之分数越低,表示其发育越差。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早期康复治疗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儿(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早期康复治疗组患儿治疗后的各项发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患儿,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近年来,脑可塑性的大量研究成果为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支持。 大量研究证实,后天学习和环境影响对脑发育具有“塑造”或“修剪”作用。研究发现,0~2 岁是脑发育最迅速和代偿能力最强的时期,因此,对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进行早期干预和治疗是保证患儿潜在能力最大程度发挥的唯一途径,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5-6]。 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最大限度恢复功能,减轻残疾,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究其原因,康复治疗是通过促进大脑皮层功能区模式整合, 使机体的协调性在运动过程中得到训练,肌肉和关节的运动又能给中枢神经系统提供大量浅、深感觉冲动的输入,从而起到激活作用,这种方式对患儿的运动模式反复进行强化锻炼,能够最大程度帮助患儿大脑发育,发挥其潜能[7-8]。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发育情况比较[(±s),分]
表2 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发育情况比较[(±s),分]
组别早期康复治疗组(n=50)常规治疗组(n=50)t 值P 值精细运动95.21±11.29 80.19±9.78 7.110 0.045大运动社会适应93.42±10.94 83.11±7.69 5.451 0.043 92.21±13.20 81.71±7.79 4.844 0.047社交能力 语言92.47±12.64 81.69±11.59 4.448 0.038 94.78±12.39 83.29±9.69 5.165 0.048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2.0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康复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发育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通过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降低患儿的异常运动模式,改善患儿的发育情况。
综上所述,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儿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患儿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