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龙飞,宋立新,张强
(四平市中心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吉林四平 136000)
临床上,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较高。 患者表现为下肢不适或钝痛感,久站会加重病情,严重者会出现溃疡、静脉血栓等,发生下肢功能障碍,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常规的治疗以手术为主[1]。该研究以该院2018 年7 月—2020 年2 月收治的62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腔内激光闭合术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62 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下肢可见典型静脉曲张症状,如皮下静脉蚯蚓状等;无严重血小板异常等血液性或免疫功能障碍;患者和家属对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无精神类疾病,可以正常交流。 排除标准:资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伴随皮肤感染或重要器官出现感染[2]。 对照组:男19 例,女12 例,年龄48~82 岁,平均年龄(65.26±2.35)岁;病程1~3 年,平均病程(2.10±0.24)年;观察组:男18 例,女13 例,年龄47~81 岁,平均年龄(65.32±2.12)岁;病程2~3 年,平均病程(2.12±0.12)年。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常规麻醉,腹股沟下方动脉内侧位置为手术切口,分离大隐静脉,于股静脉入口0.5 cm 处实施大隐静脉双重结扎,剥脱器逆向插入,于远端膝盖位置取出,结扎后止血缝合。
观察组:局麻后,在超声的引导下将4F 鞘管置于患者大隐静脉主干部位,沿导丝送入4F 导管及光纤,光纤末端处于隐股交界处,行激光发射治疗,完成大隐静脉主干膝上段闭合术。 剥脱曲张属支静脉,以静脉钩完成分剥,缝合[3]。
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6]。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围术期指标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疗效及并发症发病率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VAS 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s)
组别VAS 评分(分)住院时间(d) 术中出血量(mL)观察组(n=31)对照组(n=31)t 值P 值4.58±1.01 6.86±1.32 6.082 0.000 4.20±0.87 6.73±1.07 8.083 0.000 16.24±3.15 40.25±6.37 15.062 0.000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3 比较两组疗效[n(%)]
下肢静脉曲张发病因素比较复杂,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可导致该病发生[7-9],多发于从事长时间站立工作者。
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治疗后易复发。传统手术方式切口较大,影响皮肤外观。 腔内激光闭合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微创技术,激光光纤周边血红蛋白吸收激光能量,经过组织汽化作用生成蒸气,使血管壁内蛋白质及酶失去活性,达到破坏静脉壁结构并使静脉闭锁的效果[10-12]。 该手术方式治疗效果良好,同时对患者的创伤小,术后疼痛感低。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VAS 评分、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术中操作需注意:(1)置入激光纤维时,为避免静脉损伤,切勿将纤维置入患者的深静脉;(2)在置入过程中,应打开指示灯的光源,观察光纤是否沿着患者的大隐静脉行走,保证其近端未超过腹股沟韧带下方2 cm。 (3)完成治疗后撤回激光纤维时,速度要缓慢,且助手需对患者大隐静脉实施压迫。(4)术后弹力绷带包扎需注意预防包扎过紧导致缺血[13-15]。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行腔内激光闭合术治疗的效果较佳,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