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04-20 02:16刘超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肢体康复急性

刘超

(内蒙古赤峰市医院康复医学科,内蒙古赤峰 024000)

急性脑卒中是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引发不同程度的脑组织坏死,导致患者出现肢体、语言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该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危重的特点,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1],患者认知功能障碍、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多。 为了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以及肢体功能,建议将早期康复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以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2]。 该次研究选取2019 年4 月—2020 年10 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00 例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的应用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脑卒中患者100 例,随机分组,将接受常规治疗的5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将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50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

对照组:男29 例、女21 例;年龄49~77 岁,平均年龄(62.9±3.5)岁;病程3~140 d,平均病程为(62.3±5.5)d。 观察组:男31 例、女19 例;年龄47~79 岁,平均年龄(65.3±3.9)岁;病程5~148 d,平均病程为(66.3±3.5)d。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确诊为急性脑卒中;(2)患者及家属知晓该次研究并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3]。

1.2.2 排除标准

(1)治疗依从性较差;(2)存在精神障碍、认知障碍;(3)患有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疾病;(4)本身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疾病[4]。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颅内压、清除自由基、改善脑代谢等对症治疗,口服阿司匹林 (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J20171021)100 mg/次,1 次/d;阿托伐他汀(山德士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172)10 mg/次,1 次/d。

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具体如下。 (1)心理疏导:详细说明病情以及治疗方案,加深患者对于病情的了解,积极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鼓励其参与到康复治疗工作中,多关心、关注患者, 使患者能够切实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提高康复治疗的依从性。(2)卧位康复治疗:卧位抗痉挛训练可利用软枕辅助,降低康复治疗难度。 采用桥式运动训练、躯干控制训练对关节进行被动训练。(3)坐位康复治疗: ADL 训练、坐姿站姿转换训练、坐姿平衡训练等,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训练时间与难度。 (4)步行负重训练:患肢负重,健侧下肢进行前后小幅度迈步训练,迈步时不需提髋弯膝。 下肢活动能力提升后,逐渐进行上下台阶训练。 (5)日常自理能力训练:引导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刷牙、洗脸、穿衣、进食等基础训练。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5]: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运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为有效;若患者临床症状无任何改善迹象,肢体运动功能无任何改善迹象,为无效。 (2)运动功能评分[6]:采用FMA 和ADL 评价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数越高,则能力越高。 (3)生活质量评分采用SF-36 量表,总分为10 分,分数越高,则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MA、AD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FMA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ADL 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0)观察组(n=50)t 值P 值20.15±2.29 19.82±2.61 0.672 0.503 32.48±14.78 65.31±10.95 12.620 0.000 35.08±9.43 34.12±8.46 0.535 0.593 49.75±19.52 69.42±20.18 4.953 0.000

2.3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 生理功能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 值P 值9.2±0.5 7.5±0.9 11.675 0.000 9.4±0.3 7.2±0.7 20.426 0.000 9.7±0.1 7.6±0.4 36.014 0.000 9.6±0.5 7.5±0.7 17.261 0.000

3 讨 论

急性脑卒中在中医领域中归为“中风”范畴,属神经内科常见危急重症。该次研究中早期康复治疗的实施是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基础上完成。有临床研究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建立主要依靠功能训练,通过心理干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以及功能性电刺激帮助脑卒中患者调节中枢神经的兴奋度, 在脑组织中建立新的网络结构, 达到重塑神经功能的目的[7]。与此同时,在早期开展康复治疗能够增加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可能性,为患者建立治愈的信心。 此外,早期康复治疗还可以降低肌肉萎缩、 瘫痪等后遗症的发生风险[8]。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 高于对照组的74.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治疗后的FMA、ADL 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能够通过阶段性康复锻炼来循序渐进地改善肌肉功能,进而提升肢体功能,达到康复效果。训练过程中,患者的神经不断接受刺激,也会越来越活跃,进而有效调节身体各项系统机能,预防肌肉萎缩,降低了其他后遗症的产生。

综上所述,急性脑卒中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治疗能够促进运动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肢体康复急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肢体语言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肢体写作漫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