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怡菲
(天津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天津300384)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但是,我国文化消费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较低。提高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不仅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因此,研究如何促进我国的人均文化消费,使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是在分析不同区域内人均文化消费与经济增长是否与所在的省份有关的基础上,对比各个区域内的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的关系的差异性。同时也通过建立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了人均文化消费在2014-2018年之间对人均GDP的影响变化。
样本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2018年的居民人均GDP和人均文教娱乐支出(PCC)。选择这个时期的数据是因为: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前后的统计指标和统计形式不一致。为了使数据具有可比性,因此选了2014年之后的各年数据,样本时间长度较短,为了更好的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选取了31个省市的2014-2018年的数据。其中,本文选取居民人均GDP代表经济增长的水平,人均文教娱乐支出代表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
由于各省所处区域不同,直接比较各省的文化消费和经济增长水平现状,可比性不强。因此,本文按照国家目前区域划分标准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区域。分别在三个区域内部考察人均文化消费和人均GDP的现状差异。
东部区域主要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海南。中部区域主要包含:辽宁,吉林,黑龙江,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西部区域主要包含: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为了了解各区域中各省市人均文化消费与所在的省份是否有关,为此针对2014-2018年各区域内省份的人均文化消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2.1 人均文化消费与各省的关系分析
首先针对人均文化消费数据做方差同质性检验。
原假设:东部区域各省人均文化消费方差相等;中部区域各省人均文化消费方差相等;西部区域各省人均文化消费方差相等。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东部、中部和西部的显著性水平(P值)分别为0.061,0.290和0.858,均大于0.05,接受原假设,通过方差同质性检验,可以进行方差分析。
表1 方差同质性检验
其次,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省份类别是否会影响其居民人均文化消费的差异。
原假设为:东部地区各省人均文化消费没有差异;中部地区各省人均文化消费没有差异;西部地区各省人均文化消费没有差异。
从表2中的第七列可以看出,P值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因此,分别可以认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区域所在的省份对人均文化消费是有差异的,即所在的省份对人均文化消费是有影响的。
2.2.2 不同区域内的各省人均文化消费差异对比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于2014-2018年人均文化消费的平均值,上海最高,北京次之。河北、山东、海南相对最低。从图2中可以看出,对于2014-2018年人均文化消费的平均值,湖南省最高,辽宁次之,安徽、河南、江西最低。
图1 2014-2018年东部地区各省人均文化消费的平均值
图2 2014-2018年中部地区各省人均文化消费的平均值
从图3中可以看出,对于2014-2018年人均文化消费的平均值,内蒙古最高,西藏远低于西部地区其他的省市自治区。
图3 2014-2018年西部地区各省人均文化消费的平均值
为了了解各区域中各省市人均GDP与所在的省份是否有关,为此针对2014-2018年各区域内省份的人均GDP数据进行方差分析。
2.3.1 人均GDP与各省的关系分析
首先先做方差同质性检验
原假设:东部区域各省人均GDP方差相等;中部区域各省人均GDP方差相等;西部区域各省人均GDP方差相等。
表3 方差同质性检验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部和西部的显著性水平(P值)分别为0.290和0.139,均大于0.05,接受原假设,通过方差同质性检验,因此,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中部和西部区域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讨论讨论人均GDP与省份的类别是否有关系。
但是,东部的显著性水平(P值)分别为0.042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东部各省不具有方差同质。因此,本文采用非参数检验,验证东部各省份的人均GDP是与省份有关系。
原假设:在省份类别上,人均GDP的分布相同。从表4中可以看出,P值远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东部各省份的人均GDP与省份有关系。
原假设:中部地区各省人均GDP没有差异;西部地区各省人均GDP没有差异。
从表5中可以看出,P值远小于0.05,拒绝原假设,所在省份对人均GDP是有影响的。
表4 东部区域人均GDP分布检验
表5 中部和西部人均GDP分布检验
2.3.2 不同区域内的各省人均GDP差异对比分析
从图4中可以看出,对于2014-2018年人均GDP的平均值,北京、天津、上海最高,河北和海南最低。从图5中,可以看出对于2014-2018年人均GDP的平均值,辽宁最高,湖北次之,黑龙江、山西、江西、安徽较低。
图4 2014-2018年东部地区各省人均GDP的平均值
图5 2014-2018年中部地区各省人均GDP的平均值
从图6中,可以看出对于2014-2018年人均文化消费的平均值,内蒙古最高,西藏远低于西部地区其他的省市自治区。
图6 2014-2018年西部地区各省人均文化消费的平均值
2.3.3 不同区域内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东部区域内,人均GDP高的省份,人均文化消费也高,它们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但是中部区域却没有呈现出与东部区域一致的现象。辽宁人均GDP高,人均文化消费也高。但在其他省,二者之间就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例如,湖北人均GDP排在第二名,但是人均文化消费却排在第四;湖南省人均GDP排在第四,但是人均文化消费却排在第一。这与东部区域的表现结果有差异。
在西部区域中,内蒙古人均GDP高,人均文化消费也高。但在其他省,二者之间也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例如,甘肃与云南人均GDP相对最低,但是二省的人均文化消费却在西部区域中处于中游地位。西藏人均GDP并未处于末尾,但是人均文化消费却远远低于所在区域内的其他各省。这些差异说明,人均GDP与人均文化消费有关系,但是与各省的政策和引导是有直接关系的。
下面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居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与人均GDP之间的影响关系。
为了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之间的影响关系,首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二者之间是否具备因果关系。
由表6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居民人均文化消费(PCC)是经济增长(GDP)的格兰杰原因。
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下面以人均GDP为被解释变量,人均文化消费为解释变量,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样本数据是以31省市的数据作为截面数据,分别建立2014-2018年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通过模型结果分析,探究随着时间变化,人均文化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化情况。
模型如下:GDP=β0+β1PCC+μ
从表7 中可以看出,解释变量PCC(人均文化消费)在9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t检验。拟合优度R平方约0.7左右,拟合程度较好。
表8是针对2014-2018年的各年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的异方差检验。原假设为不存在异方差,表中第5列数据是利用White统计量对应的P值,分别为0.5070,0.5929,0.8019,0.8956和0.8440,均大于0.05,接受原假设,表明原方程的残差不存在异方差。
表6 居民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表7 2014-2018年 人均GDP与人均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
表8 2014-2018年 人均GDP与人均文化消费线性回归模型的异方差检验(怀特检验)
因此,各年所建立的线性回归模型成立。通过表7,可以看到人均文化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参数估计值围绕在30左右,即人均文化消费增加1元,人均GDP增加30元。这说明,近5年,人均文化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基本保持稳定。
本文主要使用《中国统计年鉴》部分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非参数检验,分析了不同区域内的各省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关系现状的差异。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均文化消费近5年内对人均GDP的影响变化。研究发现,东部区域的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差异与各省自身是有直接关系的,并且人均GDP高的省份,人均文化消费也高,它们之间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中部和西部区域的人均文化消费与人均GDP差异与各省自身是有直接关系的,但是二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并没有体现出来,差异性较大。在此基础上,研究还发现2014-2018年人均文化消费对人均GDP的影响程度基本保持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