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权芝娟
[摘 要] 经济的飞速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导致生态失衡,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维持生态平衡是目前最值得关注的课题之一。国有林场公益林的稳定发展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本文以国有林场公益林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公益林的经营模式,并提出一些经营对策,以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林的生态效能。
[关键词] 国有林场;公益林;经营模式;经营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2
按照森林主导功能的差异,可将森林分为生态公益林与商品林。其中,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生态公益林具有较多的优势特征,如抵御自然灾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尤其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能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推动生态公益林建设,强化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和管理,并完善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机制,保证生态公益林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1 国有林场公益林经营概述
1.1 国有林场公益林的经营原则
1.1.1 坚持群众自愿、让利于民的原则。将尊重群众意愿贯穿于托管工作的全过程,群众愿不愿意托管、以什么方式托管都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凡是有意愿托管的,就委托给国有林场经营;托管的林地所有权、承包权不变,补偿性收益、经营性收益、资产性收益都要优先保证林权权利人。
1.1.2 坚持生态优先、农民增收的原则。要把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强生态功能作为托管工作的出发点,把盘活林地资源、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作为落脚点。在保障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优先让林权权利人通过参与生态工程获取劳务收益,提升集体公益林地资源对富民增收的贡献率。
1.1.3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推进的原则。各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托管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积极化解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为林权权利人和国有林场托管搭建合作共赢的平台,全面营造有利于托管工作的政策环境。
1.2 国有林场公益林经营模式
公益林的经营模式一般有定株抚育和综合疏伐2种。其中,定株抚育主要应用于密度过大、郁闭度0.8~1.0的天然萌生幼龄林。一般对幼龄林在出现营养空间竞争前进行定株抚育,按不同生态公益林的要求分两三次调整树种结构,进行合理定株。伐除非目的树种和过密幼树,对稀疏地段补植目的树种。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形成的幼龄林必须进行定株抚育[1]。定株抚育多应用于杨树、桦树、枫树、椴树混交林,因为林木营养空间竞争激烈,因此需要本着保留具有培育前途的树种、确保保留林木分布均匀的原则,根据林木实际生长情况,选择适宜保留树种进行定株抚育。对于综合疏伐来说,多应用于郁闭度为0.8~1.0的中龄林,伐除生长不良及过密的林木,诱导林下灌木和其他树种生长,培育乔灌草结合的复层混交林,提高林区通透性,保证林木均可获得充足的养分、水分、光照等。
2 国有林场公益林经营对策
2.1 及时清理林地
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清理国有林场公益林内的草丛,并在保护原有植被的基础上进行整地。清理林地时,多采用全面或者块状清理方式,也可以采用铲除等方法。通常,全面清理会在某些程度上造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会对林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一定影响。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采用火烧的方式进行林地清理,因为火烧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此外,如果林场所在地较为平坦,多使用机械进行整地;如果地势较为复杂,则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整地。
2.2 加大公益林维护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促进国有林场公益林经营效率的提高,需要加大对国有林场公益林维护和保护的宣传力度。宣传的直接作用就是提升人们保护森林资源和周边生态环境的意识,以此来加强人们对于公益林重要性的认识,并能提高对公益林的保护力度。通常,可以通过现场、手册、横幅、网络等多渠道开展宣传工作,还可安装区级生态公益林保护标识牌,有效地提升宣传效果,为不断推动生态公益林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打下基础。
2.3 建立经营档案,做好長期监测工作
工作人员需要对营林林分管理情况和监测样地进行建档,详细记录林分的作业情况和林木生长情况,如林木的树高、胸径、蓄积量、病虫害、林下植被和郁闭度等变化情况,形成公益林县、乡(镇)分布图以及相关影像及照片、巡山记录、会议记录等[2]。根据经营档案,分析公益林经营成效,探索可行的技术方法和经营模式,为后期公益林经营管理提供参考,提高对公益林的管理效率。
2.4 建立科学完善的采伐监督机制
众所周知,适当的采伐才能保证林场林木的可再生效率,因此需要控制好采伐力度。对于林分过密、生态保护功能衰退的公益林,只实行抚育采伐。就采伐强度而言,水河两岸第一重山脊每次株数采伐强度不得超过10%,其他公益林每次株数采伐强度不得超过15%,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6,不能形成“天窗”;对于竹类的采伐量不得超过当年新竹量,伐后郁闭度不得低于0.7,竹林中的林木不得采伐[3]。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采伐计划,重视采伐工作和补种工作,提高林木生长效率,还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力、物力等浪费。
2.5 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专业人才的引进,可以为公益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很大的帮助,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林木健康稳定生长,从而维持生态环境稳定。对于人才的引进,要遵循因地制宜、讲求实效、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等原则。同时,林业部门可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采取委托培养的方式培养林业人才,优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创造性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对于现有的人才,开展以林业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继续鼓励和支持在职人员参加学历教育,积极推动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单位建设[4]。
3 结语
强化国有林场公益林的经营管理,针对不同树龄的林木进行科学的抚育,可使林木结构更为合理,也能大大提高林木抗虫害的能力,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提高公益林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加强公益林维护宣传,打造专业的经营团队,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保证国有林场公益林健康生长,促进生态林业稳定、快速发展,从而提升公益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金霞,陈龙.新时期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5):159-160.
[2]叶章凤.国有林场改革期间财务管理的改革探讨:以广西国有高峰林场为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5):70-71.
[3]廖业佳.广东国有林场改革形势下森林经营工作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8(13):133-134,141.
[4]尼么多杰.公益林造林建设现状调查及其绿化技术措施[J].花卉,2018(10):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