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卷”权作敲门砖

2020-04-18 07:31张树民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蜀道难贺知章敲门砖

张树民

“温卷”之风唐朝最盛。那会儿以科举考试取士,一些举子为了得中,便千方百计寻觅门路,如找靠山投门下,企望获推荐和美言。何谓“温卷”?南宋赵彦卫对此颇有研究,其《云麓漫钞》里说:“唐之举人,先籍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

“显人”者,达官显贵也;“所业”者,诗文作品也。内里是否夹有其他物事,古人未说,当不可妄言。这种“温卷”,既有毛遂自荐的意味,又有求得要人赏识的目的。似乎是以才气为敲门砖,盼着有机会“登堂入室”,谋得一官半职。令老夫惊奇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等等,这些唐代大诗人,均有过“温卷”的历史。大约世风若此,入仕通道闭塞,“温卷”并不算丢人,毕竟敲门砖不是金银财宝,比买官高尚得多。

李白在安陆时,就曾去拜见过荆州大都督府长史韩朝宗,并献之诗稿,以求引荐。后来,李白又将得意之作《蜀道难》送给贺知章看。贺知章当时担任着太子宾客的要职,看了《蜀道难》后,大加赞赏,惊呼李白是“谪仙人”。尔后,李白的《乌栖曲》又投献给贺知章,贺知章赞其为“泣鬼神”之作。自此,李白名满长安,并受到君主的赏识。李白“温卷”大获成功,然而,诗仙卻不是一块从政的料,任性地让高力士脱靴、杨国忠研墨,就充满了孩子气。

白居易初次到长安应试时,拿着诗作去拜见名望极高的顾况,当读到《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时,大为吃惊,继之又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不禁拍案叫绝,决意引荐。

杜甫在长安时,因诗写得好,受到尚书左丞韦济的赏识。他曾向韦大人献诗《奉寄河南韦尹丈人》《赠韦左丞丈济》等,以求举荐。“诗鬼”李贺,则受恩于韩愈。据《剧谈录》载:“元和中,进士李贺善为歌篇,韩文公深所知重,在缙绅之间每加廷誉。由此声华籍甚。”

无论“诗仙”“诗圣”,也无论“诗魔”“诗鬼”,他们的诗才皆为古今一等一的高手,亦皆有报国之志。然则入仕通道逼仄,科举选拔人数有限,又无世袭的资本,怎么办?不得不行“温卷”之路。尽管“温卷”颇有攀附权贵之嫌,好在,“温卷”似乎仅把才华当作敲门砖,未现沽鬻之实。

在老夫看来,“温卷”其实也是被逼无奈。受选拔人才体制机制的局限,倘若没人举荐,不知有多少德才兼备的人才被埋没。再说了,只要不行贿,“温卷”就算不得坏事——只要自身有真才实学。不然,即便“假伯乐”赏识,也会露马脚栽跟头。

毕竟,仅靠“温卷”是混不下去的。当然,改革选人用人机制,才是根本。

摘自《讽刺与幽默》2020年10月23日

猜你喜欢
蜀道难贺知章敲门砖
开心校园
新语
微访谈
“敲门砖”原来是八股文
从文本文化解读的解码方面略谈《蜀道难》的英译
李白《蜀道难》两个译本比较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学历是工作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