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善春
近几年来,我国字库字体行业发展比较迅速,成绩有目共睹;但就总体而言,优质字体产品仍然很少,书法字体方面,更加不以令人满意:数量越来越大,增速非常之快,但问题也相当之多。如果不认真对待,不但会影响到字体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也会对时代文化氛围带来负面作用。本文将着重讨论目前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字体行业的当前繁荣态势,也出现了一些让人不解、困惑,甚至反感的现象。以前的问题是字体产品严重不足,如今突然名目繁多;在正文阅读字体之外的这个领域之内,说成“乱象”并不过分。说乱,首先在“名目”:个性字体,手写字体,还有各种各样命名意义难寻的字体产品,涌现在尤其是移动终端设备上;还有就是新事物的加入促成更大乱象,比如明星字体:而这样的明星,又或称为“流量明星”,他们创制的字体,成为品牌营销或文化贡献的部分。我们这里要讨论的“书法字体”,无论作为一个传统的“名目”,还是现实存在的产品,就是存在于这样的生态或者说“乱象”之中的。讨论的重点,就在于理清这些“字体”之间的关系,虽然它们的划分标准大不相同。这一背景下,书法字体的问题,即作为传统艺术的“书法”与实用汉字产品的“字体”双重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了。
简言之:我们在这样的字体乱象的现实市场如何评价一款字体的优劣得失?无论是作为艺术品,还是文化产品,评判的标准都是清楚存在着的。而书法字体,就在于其书法性:即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存留与转化到达何种程度。这是以“书法”之名进行的,自然而然。然而,古人说必也正名乎,这些新涌现的个性字、手写字、还是明星的流量字体,又将以何种“名”进行评判呢?这是个大问题;而明星字体,是不是就只能用明星流量来衡量其价值?明星创制自己的字体,通过技术手段大规模传播使用,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可说闻所未闻,可称“新鲜事物”,同样给关心汉字,不止是关心书法者带来新的大问题。如果这样的问题不能得到有效回答,现在表面繁荣的字体行业,很难能够获得真正的有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对行业健康是极为不利的。这一点,是我们问题的提出。
与问题提出相关,这乱象最典型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丑书”1有批评家称之为“江湖字体”。参见黄剑武撰,〈江湖字体纳入字体是审美退步〉,载《美术报》,2019年7月20日,第9 版。,即丑恶字体现象。这里的“丑”字,是“丑恶”,而非单纯的“丑陋”,这是首先必须明确的。不然,我们就很容易被拖进美学探讨中的“审美”至“审丑”之类的辩论之中,很难脱身。这里的丑恶,不是对人体某种经验的唤醒,而是赤裸裸的冒犯,是丑的主动出击,是借用汉字这种古老的文明载体的日常性人身攻击。这个问题,今年得到了更多的关注。这种批评意见本属正常,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丑书”生产者受到书法艺术工作者的批评时做出的反应:我们这是手写体,不是书法。这里的“生产者”,至少包括字库公司,以及这字体制作者:手写字体设计师等名称。
面对这样堂而皇之的辩护,更能令人看清前述字体行业的乱象与问题所在。其实,在“丑书”字体泛滥成灾污染大众心目之前,字体行业就有一种由来已久的未经验证的说法:字体设计不是书法,跟书法是两回事。这个说法从理论上是可以讨论的,但是,在面对这种字体行业的乱象,尤其在这样生态环境之中的书法字体现状时,我们不禁要问一句:不是书法的字体,就可以丑恶吗?或者说,当我们讨论一个字体是否优秀、质量高低的时候,它的美丑、它的质量高下的标准,是依据什么完成的?不是书法又是什么?
书法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值得字体工作者永远自问的基点;因为书法作为中国艺术的核心,和中国文化的最重要的根源之一,与汉字文化密不可分。书法,早已经用历史给我们提供了一套审美和创造的系统和方法论;换言之,抛弃了书法,我们如何来讨论汉字的形态呢?2笔者曾在“首届全球设计师书法展”(2019年8月,郑州)主题演讲中这样简单地定义书法:“书法是中国人从古至今所形成的一套感性跟理性完全统一的、系统性的、所有的汉字字形与可能性的一个系统。”参见《大河美术》,2019年8月31日第14 版。再言之,没有对书法的领会,再多名目的汉字的“体”都无法成“体统”:从艺术上来说,作为“风格”的“字体”是经过艰难学习才有可能得来,或有可能,是因为艺术还需要天赋。所谓“个性”,不经历练学习,是无法成体的;而明星,能否在演艺之外,将其内在置入汉字之中,正是传统意义上的书法;以“明星”二字来定义“字体”,是一种不言自明的自欺欺人。
那么,“丑书”横行的原因是什么?简单来讲,第一,是市场的需要,这一点跟字体公司对市场的迎合有关,也与大众审美水准接受能力有关;第二,从艺术和审美的角度来讲,这种字体的作者缺乏对书法的关注和理解、欠缺最基本的审美。换言之,不懂汉字之美好为何物,不懂标准从何而来。从字体生产的角度来说,他们没有能力将书法作为根源,从中吸取有益的养料,并以此来滋养自己的字体创作。第三,与新时代新的文化有关。尤其是年轻人群体,他们崇尚自由,强调个性,而对个性的这种追求,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作为基础,就会出现与“传统”的巨大分裂,在书法方面尤其如此。在这一点上,汉字承载着不可轻视的力量,甚至说是根本性的塑造力量,汉字的教育问题应该是多方位的系统工程;理论而言,是一个在“文字时代”与“图像时代”乃到“虚拟时代”等多重境况中存在发展的问题。
在传统几大书体之中,楷书行书隶书草书等比例是很成问题的。首先,字体生产商在书法字体生产方面通盘考虑不足,没有整体的规划和观念。导致的结果简单来说:真正具有书法意味的楷书作品,其实相当少见;经典行书方面,传统经典整理非常不够;如果用古人取法乎上的观点来说,最重要的比如王羲之的字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质量能够达到及格的产品问世。隶书与之相似,无论是汉隶,唐隶或清隶,近十年以来都欠缺深入研究之下的产品问世。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草书这一书体。草书书法字库的开发特别严重的不足,而其实,草书的字库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至少可说:第一,草书是比较活泼自由的书体,对现在的人们感受汉字的复杂性与美具有特殊的意义;就传统书法来说,草书是对个性的最为直接的表达,那么,当转变成为字体产品的时候,它对人们的修养和审美的影响同样不可小视;第二,从汉字的大文化圈里来看,日本的字体设计一直很受中国设计师重视,或者说追捧,虽然近一两年来有所改观。日本字体的运用有一点值得关注,就是汉字字形和假名书法的混排。从书法的书体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称之为正楷和草书字形的合一,这会给人带来一种别致的美感,在中国人现在看来尤其如此。如果我们能够打破对书体的狭隘观念,草书,作为成熟的字体,是完全可以出现在我们中国人的日用字体空间里的;进一步说,我们甚至可以把草书字体带进我们的中小学教育中去,这将对青少年汉字的感觉和感情的培养塑造,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在我们的书法或者字体的研究实践中间,都缺乏足够的重视。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书法家于右任先生,就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草书问题,并出版了他著名的《标准草书》,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采用理论先行、成立社团组织、创办专业刊物等方法积极推广。3于右任谓“文字乃人类表现思想、发展生活之工具。其结构之巧拙,使用之难易,关于民族之前途者至切!现代各国印刷用楷,书写用草,已成通例;革命后之强国,更于文字之改进,不遗余力”。参见于右任著,《标准草书自序》,上海书店出版社,1983年。我们要指出的是,如今已经可以“书写用草”,也可以完成“印刷用草”了。如此,才称得上是对于先生这样的文化先行者最好的致敬。于氏整理汉字草书18000 余字,足为字体从业者楷模。他的观念,他的实践,非常值得当前我们的字体工作者认真研究,当然,更重要的是继承发扬。
与前问题相关,此处只是作出强调。这里涉及的,是对传统经典与当今时代书体的态度与实践问题;即就书体而论,前面谈的是大的“书体”、通行的书体;这里侧重要说的,是更个人的书体,重点在人,书法家;当然也必然关系到具体的字库字体制作者。
所以这个问题,也可以称为“古今”之争:一个是如何对待古代的经典书家,对其书法传统的整理以及开发;一个是现在在世的书法家的字体问题。个人认为,要想让汉字文化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焕发新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全面深入的整理古代的书法经典作品,然后通过字体行业的努力和奉献,把它变成高质量的字库字体产品投入使用,来影响和塑造现代人对汉字的美感与情感。但是现在看来,这个成绩是相当不理想的:不少的字体是生产商为了求速度求效率求市场,而与大量的现在的书法家签约合作,这些现在的书法家书法修养良莠不齐,而以书法修养不良者占绝大多数,给现在的书法字体造成了巨大的恶劣的影响,也在书法的层面上促成了现在书法字体市场的混乱的现实。
从根源上来讲,这是由于一个问题:字体制作单位,与字体的具体制作生产者,字体书法家们在思想上避难求易,不愿意去面对书法艺术的高标准,而甘趋下流;这样,在书法艺术上他们没有追求,就到字体领域混水摸鱼,这是现在书法字库领域一个让人痛惜的现实。而制作方满足于此等水平,其传统书法字体产品也必然是质量低下,更不要谈艺术与格调了。因此,如果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市场上现存的经典传统书法字库产品,就会发现非常严重的问题:第一,总体来说,这些作品严格来讲只能称得上是半成品,制作非常粗糙,很多产品甚至锯齿都没有做基本的处理,稍微放大,笔画呈团块状分布。这样的作品经过包装炒作,招摇上市,是对书法和汉字的双重侮辱;第二,就繁体汉字而言,在分辨率不高的情况下,或者说,在非常大的字形情况下,还能让人勉强接受;因为,得益于现在的高科技,字库生产厂家甚至可以用软件直接从碑帖上把字形抠取出来,甚至可以不进行任何处理,就把它变成字体成品销售。但是,当这些汉字变成简体字的时候,他们的弱点就暴露无遗4突出的例证,可以参看市面上的赵(孟頫)体、弘一体、写经体等。:这些生产者们,因为没有对传统经典书家作品进行过认真艰苦的学习理解,根本不具备调整转化成简体字的动手能力,所以必然就处处捉襟见肘,不成字形。简言之,就书法字体领域来说,没有对经典书法的研究基础,现在书家字体开发也必然是不成功的。这是一个基本的态度问题,也是工作方法的根本问题。
如果说前面谈的几个问题都可以归之于传统研究的不足,艺术修养的不足,或者说理论研究不足,那么这里要谈的是技术问题。为什么要把技术问题单拿出来讨论?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大特点,正是技术的意义越来越突显。
就书法字体而言,我们如何能够在技术不断发展、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来促进字体行业高质量的发展,这是每一个从业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个人认为,这个方面有几点值得关注:
手写技术。很多字体行业的从业者,只把自己事业当成阅读的问题,而如何有效的或者说有艺术性的来观看汉字,他们在理论上都忽略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即汉字的形态、字体问题历来都跟书写连在一起。一个时代的书写,造成了一个时代的通行的书体。就我们这个时代而言,手写的现实情况,和字的形态字体也是不可分割的。或者说,手写是什么样子什么水平,我们看到的字体产品就基本上也是什么水平,相差不会太大。所以,如果我们想提升行业的水平,我们就绝不可以忽视这个时代的手写问题。那么,手写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就势在必行了。事实上,现在很多的研究机构都在进行手写的研究,只是,这种手写技术如何能够聚合起来,真正带进汉字字体的生产这个领域中来,目前还需要大量的努力;第二,阅读心理学的研究。以前的传统字体研究,没有现在的高科技的支持,无法进行很多实证的分析;而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以前想当然的问题,已经可以通过实证来加以解决或者验证。比如,一个新字体开发上市,字体生产商会想当然地宣称便于阅读,更加流畅,减少视觉疲劳等等,但是其实,这只是他们一相情愿地宣称,并没有来自于阅读心理学等专门领域的实验报告。就论文来说,以中国知网为例,字体领域在阅读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汉语世界里寥寥无几。这一点,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或者说这个情况必须加以改;第三,书法字体事业的发展与正文字体一样,并不是只盯着单个的汉字,还有一个搭配和组合的问题;在书法领域称之为“章法”问题,在字体领域里则称之为排印。在这个我们所处的大数据计算机时代,这个巨大的难题已经出现了解决的真正可能性。也就是说,我们在进行整个字体的研发事业中,一定要真正的把书法给我们的滋养全面的实施出来并贯彻在字体生产过程中间去,以最大可能地做到保存传统经典书法的艺术性。这个巨大的难题,惟有通过大数据技术才有可能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而在解决这个问题之中,书法字体无疑以其更深的艺术性而必须得到重视。
以上谈了几个书法字体领域中的突出问题;以下简要讨论一下可能的解决思路。所谓解决,最简单来说,是完善各层面从业者的修养,提高其能力,并达成各部分之间的顺畅协作。分而言之,可谈三个方面:生产方、研究教育方与管理协作方。
第一,字体设计行业问题。该行业内部最大的问题,在于思想保守、对现实意识不足、对书法传统艺术修养不够。他们往往只盯着汉字、盯着字符,或者更为恶劣的,只盯着市场、迎合市场,前面谈到的“丑书”即是典型恶果产物。因此,字体公司作为生产方,有必要树立更大更为完整有机的汉字文化观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有可能从自身内部解决问题。举个例子,书法字体产品长期不令人满意。一个最现实的情况,就是他们明明知道自己的书法专业人员储备不足,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字体的转化调整,但仍然大干快上,生产大量粗制滥造的字体。如果问他们为什么不去与专业的书法专家、与高水平的书法家合作?他们的答案往往是:隔行如隔山,找不到人。其原因,在于专业意识的限制、过于狭隘的专业的意识,以令这个行业无法生产出激动人心的兼具使用功能与审美并存的优良书法字体。再者,要想解决目前行业的乱象甚至“丑恶”,字体生产商必须有“壮士断臂”的胆识,与过去的行为作出真正的切割,不然这个行业的繁荣只是暂时;
第二,教育研究机构。除了字体生产方,我们也不能忽略现在的教育研究系统存在很大的问题。这里的系统主要是跟设计相关的大学与各种研究机构,当然也是指在这个系统之内的专业教师与学生。各个行业的发展,都需要人才,人才培养出了问题,行业何谈发展?虽然字体设计一直号称平面设计的基础,在教育课程中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如果我们略作考察,单就教育论文的情况来看,也会知道现在的字体设计教育是充满问题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书法艺术教育大大不足;这种不足的直接恶果,就是系统之内的从业者,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对汉字的理解不够准确、不够全面,导致他们无法胜任书法字体的开发工作:既无法掌握古代经典书法作品,无法转化动手;更无法自己动手制作。换言之,他们既没有动手写的能力,也没有分辨一款字体产品质量高下的能力,也没有对一个书法字体的半成品进行后期调整的能力。这个问题尤其值得注意。5事实上,现在的几乎所有的字体公司,都严重缺乏专业的后期调整人员;而字体行业的特点,不同于“书法艺术”,正在于“如琢如磨,既雕既琢”的工作方式。这一点,笔者同北大方正字库公司的设计总监仇寅、汉仪公司的CEO 马忆原都进行过讨论。在这里谨向二位行业代表人物表示感谢。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字体设计界一直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把平面设计里面的“美术字”教学和书法教学,不能够清晰的予以界定和分别。书法是重视书写的,而不是描画;而美术字是在用绘图的方式来绘写汉字。书法学习,对书法的领会,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普通的字体设计从业者、学习者,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所以这样教学系统的毕业生学习者可以胜任简单少数汉字的平面设计,即作为图像制作汉字,但却无法在字库字体方面有所贡献:因为就是传统的正文字体设计,也需要由传统书法而来的敏锐观察力。这个问题很重大,非常值得研究和关注。
第三,管理部门的工作。想解决现在书法字库领域的乱局,最简单的的方案在于能使研究教育机构和字体制作方二者真正携起手来;书法字库的制作,自然应该是真正理解书法、热爱汉字的专家,和字库制作方的合作成果。本来应该是一个行业的常识,现在却变成一个需要反复强调的要点,这本身就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当然,仅靠行业本身,或者科教机构本身,来促成合作,都需要莫大的主动精神;在现实中并非易于实现。那么,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依靠这双方中间的任何一方,或者说谴责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是意义不大的。如果有一个第三方,能把两者的工作结合起来,或许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国家的有关管理单位,有关责任部门,可以考虑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让工作进一步细化起来。这样,我们上述的问题,在政策管理的基础之上,就会相对容易得到高质量的解决。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我们谈到字体行业的生产商,又谈到国家的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比如各个大学的专业系科等等,是为了说明一个重要的观点:书法,作为传统艺术,而字体,作为现实的流通的文化商品,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又有着血脉上的沟通。但是更重要的是,两者都是汉字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任何的原因把这两者割裂开来。如果分开,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会造成巨大恶劣影响。因此,现在国家加强书法教育,书法进校园已经蔚然成风,那么,字体行业应该如何进行配合,或者说,书法字体在我们的教育体系里面、在中小学的教育里面,如何与书法艺术教育携手发挥作用呢?这个问题,已不是教育系统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不是传统书法艺术愿主动去解决的问题。所以只有国家有关部门行动起来,才能够把作为汉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字体事业,放到一个国家语文工作的大格局里面来考虑,放到时代文化的大战略里面来考虑,当前字体行业的乱象甚至丑恶现状才能取得真正的改变。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问题:如何能促成各方协力,把书法字体这些汉字文化工作统一起来,不但解决问题还要持续发展创造?其实,单靠政策的引领,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络仍是不足够的;因为,有关汉字文化的事情,就必然涉及到这个国家、这个民族、这个时代。而书法字体的问题,作为目前字体行业的典型问题之一,并不是一个行业的问题,不只是一个市场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的、民族的、时代的文化课题,关系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发展,这,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如今,祖国正处在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的时刻,书法,作为中国艺术的核心和根本;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和秘密;书法字体,作为日常生活重要的承载者与传播者、作为历史传统与现代文化的交接部分;字体行业,必然肩负着巨大而崇高的文化使命,字体行业的从业者应该时刻感受到崇高的文化责任感,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培育起充分的行业自豪感,才能够凝聚优秀人才,才能够打破旧观念的种种限制,实现真正的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也唯有如此,我们这里所谈论的传统艺术、技术与文化担当问题,才能够统一成一个问题,并作为一个阶段性问题得到全面真正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