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巨大纤维血管脂肪瘤致肠套叠一例

2020-04-18 02:20黄海涛王振军
临床外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脂肪瘤肠套叠盲肠

黄海涛 王振军

男,47 岁。因腹胀伴停止排气排便4天于2018年3月27日急诊就诊。病人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阵发性胀痛,伴肛门停止排气排便,呕吐1次,呕吐物为少许胃内容物,无发热。体格检查:神清,右上腹可触及一约15 cm×10 cm×6 cm包块,表面较光滑、边界清、可活动,伴压痛,无反跳痛、腹肌紧张,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弱,2~3次/分。急诊腹部CT检查提示:结肠肝曲扩张,见部分肠管套入,横结肠内见混杂含脂性密度内容物质,CT诊断为“肠套叠、脂肪瘤可疑”;急诊腹部超声检查:右腹见15.6 cm×8.5 cm×5.5 cm混合性回声团块。诊断为急腹症、肠套叠伴不完全性肠梗阻、结肠占位。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盲肠持续套叠直至结肠肝曲,形成直径约8 cm的质硬肿物,距肿物20 cm处横结肠肠壁水肿、暗红色,浆膜面可见一直径约2 cm溃疡、被覆脓苔。术中行右半结肠切除术。切除肿物大体标本:紧邻盲肠可见一8 cm×5 cm×4 cm大小圆形隆起带蒂肿物,该肿物引起盲肠持续套入结肠肝曲。镜检:肿物由成熟脂肪组织、纤维组织及血管构成,侵及结肠黏膜下层。病理诊断:盲肠纤维血管脂肪瘤,伴肠套叠病理改变。

讨论纤维血管脂肪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脂肪瘤,来源于间叶组织[1],临床少见。肠道纤维血管脂肪瘤病程长、进展慢,非侵袭性生长,好发于升结肠及盲肠的黏膜下层,偶尔延伸到固有肌层或浆膜下,多为单发、无蒂,直径很少超过2 cm。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多无症状,通常在尸体解剖、手术或内镜下偶然发现,发现率为0.2%~4.4%。仅25%的肠道纤维血管脂肪瘤病人有症状,当肿瘤增大至2 cm以上可导致腹痛、梗阻、出血、贫血、穿孔和肠套叠等症状,当瘤体直径大于4 cm时称为巨大脂肪瘤[2]。

引起成人肠套叠常见的原因有肠道肿瘤、息肉和憩室等,由盲肠巨大纤维血管脂肪瘤引起的肠套叠临床罕见。

盲肠纤维血管脂肪瘤一般由术后病理方能明确诊断,术前诊断比较困难。腹部CT及MRI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非侵入性影像学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钡剂灌肠可以显示有明确界限充盈缺损;腹部超声可见强回声团块;结肠镜可清楚地观察病灶外形,并能做活检。由于本病无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对微小病灶无法判断,且因病灶内为脂肪成分,术前应与平滑肌脂肪瘤、畸胎瘤进行鉴别诊断,因此该病确诊仍依赖术后病理检查。

盲肠纤维血管脂肪瘤是良性疾病,很少恶变,早期多无症状,但随瘤体增大可导致肠套叠、消化道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建议手术切除。对于单发、带蒂、瘤体直径小于2 cm且无并发症者可通过内镜下电切。瘤体直径大于2 cm者可出现上述症状,因内镜下切除有穿孔风险,建议手术切除。术前出现肠套叠且诊断不明,应视为恶性肿瘤行根治切除。本例患者术中探查见盲肠持续套入至结肠肝曲,瘤体巨大,术中怀疑盲肠恶性肿瘤,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猜你喜欢
脂肪瘤肠套叠盲肠
儿童肠息肉继发肠套叠27 例临床分析
MSCT对成人小肠套叠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肠套叠如何辨别一定要记住这几点
新疆驴盲肠、腹结肠、背结肠固相食糜细菌多样性研究
脂肪瘤,留还是不留
脂肪瘤多为良性但长这里要谨慎
改性纱布防止兔盲肠、子宫术后盆腔粘连的效果观察
儿童小肠套叠治疗经验
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