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强
[摘 要] 高中是学生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的目标,积极主动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层教学方式正好能很好地适应中学生的学习,分层教学考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根据学生层次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分层次教学,教学方式
传统的高中教学注重的是学生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过程,而分层教学方式倡导的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参加交流、探究等学习活动,提供更加符合学习规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也是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新标准中规定的新要求,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创新与改革,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 面对新课改的要求,高中数学教学也自然采取了更加符合学生心理、生理、年龄的授课方式. 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有很大差异,分层教学方式是必要的,这也是我国倡导的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
分层教学产生的背景
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的社会,知识爆炸的时代,新技术层出不穷,以电子新技术为核心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如QQ群平台、微信平台、百度作业帮等,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甚至阻滞了教育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实际矛盾,我国教育相关人士在因材施教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分层教学法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努力让教育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完成素质教育的工作方针,实现素质教育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自然成为了当前高中阶段教学的首选,也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智力水平以及接爱新事物能力,根据教学目标与要求,把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评价. 众所周知,不同学生的个体智力水平也有很大差距,对知识的理解力、接收能力与认识速度等方面上也是有很大区别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之间就会形成较大差距,教师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教学目标的课件和典型例题,做到融会贯通. 对于低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多看教材,把教材上的定理、定义吃透,把教材的练习做到熟练掌握;对于中层次的学生进行较为复杂的试题或应用分析;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对知识进行熟练应用,做到“一题多解”,对知识进行延伸拓展,多角度理解数学知识.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方法的意义
1. 有利于适应当前教育系统的改革与创新
高中数学一直是令教师和学生头疼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数学锻炼的是学生严密的抽象性逻辑思维. 对于高中生而言,实际学习起来觉得高深莫测,甚至犹如大象撵兔子——有劲使不上. 对课本知识感觉学会了、学懂了,但一到考试,那些知识却怎么也应用不出来,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让人生气又无奈.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采用分层教学能很好地满足高中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让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地进行学习与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有积极的作用,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达到教学的目标与要求,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升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
2. 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分层教学法,教师面对的都是相同水平的学生,课程设计与讲授起来更加省时省力,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运作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差异进行分层,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学习潜力,逐步缩小学习差距,最后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在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对学生的个体要求在不同时间段有所不同;目的是为了适应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所有学生都能取得优异成绩的目标.
3.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法并不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只是策略性的降低学习难度,将一个大难度目标分解为阶梯式的几个小难度目标,让学生感到只要自己努力就能达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少一些畏难情绪,进而对数学产生兴趣,学以致用,甚至产生创新思维,进一步激发出自身的学习动力与潜力,以达到最终目标及教学要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相关策略
1.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目标层次化分类
以“面向全体,照顾中间,兼顾两头”为原则,依据教材知识的结构体系以及学生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确定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的要求,将各目标层次化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将教学目标细分规划为5个层次——简单的识记,较深层次的领会,简单应用,简单灵活的综合应用,较复杂的综合应用. 对学生分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学习强的,第二层次是学习中等的,第三层次是相对差一点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虽然教学目标有所不同,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达到较复杂的综合应用,只是要求学生达到最终目标的时间长短有所不同.
2. 教学要求层次化
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一般来讲,是对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熟,理解得不透,要求他们从课本学习,反着来,先做课后习题,然后再细读教材内容,让他们彻底吃透教材内容以及定理、定义. 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他们掌握知识并不十分透彻,适当地增加做题量来提高能力. 对于第一层次的学生,要求他们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站在出题者的角度,针对自己相对弱的知识点试着给自己出题或者利用网络自己找相关的题型,在复杂的运用中做到得心应手.
3. 课堂教学层次化
教师课前的分层备课设计,课堂教学分层教学法是保证课堂效率的关键,以中间层为基准,同时兼顾两头的原则,努力完成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达到教学要求,但层次落差不能太大. 要保證第一层次在听课时不等待,最底层次能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保证最底层次“吃得了”,第二层次“吃得好”,第一层次“营养好”. 三个层次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又层次分明. 对新题型的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和题型的变换等,每个层次的设计都要照顾各层次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差异.
4. 在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布置作业也要有层次化的要求
学生在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后,就要给他们布置相应量的练习题进行巩固提升. 由于每个学生的课堂效率不一样,且每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若采取“一刀切”,往往就会出现第三层次的学生完成不了,第一层次的学生所做的练习量却又不够,或者难度不够的 吸收能力,适材适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要求,如第三层次的学生必须完成基础课后练习题或与课堂同步的练习题,第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一定量基础作业的同时再配备适当难度的题目,第一层次的学生则需要多做一些有灵活变型、有相应难度的題型,并写出一个较好的总结,给第三层次的同学提供一些理论与方法. 精心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既能让学生不再盲目抄答案,同时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 教师在单元测试时进行层次化命题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次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各层的管理应该是动态的,可上可下,并且是不容量的. 比如第三层次、第二层次的学生经过教师的教导以及自己的努力,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就可以进入第一层次,按第一层次的要求进行学习与指导;也可以在每次考试后,依成绩单进行微调,建议不超过3名学生. 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物质奖励,比如进步奖,这样的措施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慢慢也有了成就感,基础好的学生在赶超的氛围下也不敢丝毫放松,最后全部达到教学目标.
6. 教师在课后辅导时进行层次化分类
教师课下利用网络平台和学生多交流、探讨,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查漏补缺. 对于有上进心、想学好数学的,并且自己也很刻苦努力学习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早日走上数学能手的快速路;对于进步较慢或者对数学真的没有感觉的学生,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在其他学科上多出一些成绩,从而弥补数学的差距. 在高中数学课堂进行“分层次教学”,既考虑了学生个性差别,又符合高中生的生理特点与要求,提高了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了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高中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的学习也变得相对轻松了,自然而然提高了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高中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很强,又很抽象的学科,在应用上要想掌握它,必须有一定量的练习. 知识可以学来,而能力一定是练出来的. 不管多好的教学方法,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与努力,所以需要学生自己不断地总结、探索,从而提高学生自己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教师,时刻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要让一位学生轻易掉队,注重每一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达到让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