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复杂的世界中如何进行定位?
关于中国国际角色定位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主要原因就在于,一方面,中国的崛起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另一方面,国际权力转移所引发的国际体系、全球治理机制都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在这种情形下,中国的国际角色也在不断变化,从过去游离于国际体系之外到积极融入国际体系,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普通的参与者、改革者发展为积极的建设者。新中国70年来,不仅开启了新型全球化的进程,而且也开启了国际关系的新篇章。
关于国家的国际角色定位问题,1903年,梁启超在《中国国民之品格》一文中将国家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受人尊敬之国”,其教化、政治卓然冠絕于环球,其声明文物烂然震眩于耳目,一切举动悉循公理而不夸威力,而邻国莫不爱之重之;二是“受人畏慑之国”,其挟超强之兵力,虽行以无道,犹足以鞭笞群雄而横绝地球,邻国虽疾视不平,仍受其威慑;第三是“受人轻侮之国”,其薾然不足以自立,听任他国蹂躏操纵,处于若存若亡之境。梁启超认为,以文明表著如美国,是为第一类国家;俄国以武力雄视地球,为第二类国家;文明武力皆无足道者,埃及、印度、越南者是也。而当时的中国,梁启超认为,中国乃文明之鼻祖,其开化远在希腊、罗马之先,二千年来制度文物燦然照耀于大地,但中国数百年来文明日益退化,沦为“野蛮半开化”之“老大帝国”。梁启超先生的这个判断在当时看来无疑是客观的。
值得注意的还有,梁启超虽然是从“文明”与“武力”来划分国家,但他是把国家的类型与国民的品格结合在一起来分析的。以笔者的理解,也就是说,国民的品格是塑造国家品格的关键因素。当今中国,一方面,硬实力的确发展迅速,这是令人引以为豪的;但另一方面,中国的国民心理并没有塑造成大国国民的心理。21世纪崛起的中国,理应成为“受人尊敬之国”,因而,当今中国更加需要怀有新的“天下”情怀,做以德服人的“王道”之国。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