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言素养是在《全国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里面所提出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还有学生的一些习惯和认识的能力,还有人文素养,而且,语文是我们国家的母语,语文这个学科更是学生从小到大,无时无刻都在学习的一个学科,语文的重要性便尤为可见,所以,对于小学语文核心的素养做一个培训,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所要关注的教学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能力;语文知识;母语
一、 引言
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分析,“核心素养”的概念就是课程改革后被相关部门所大力宣传的一个新兴的育人理念,在于强调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学生个人的所能做到的能力,而语文这个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内涵也是较为丰富多彩的,不仅要学会听,学会说,学会读,学会动手去写作的能力,也还有有着对其字词的积累。语文也是一门语言,语言的积累,莫过于学生每天所听见的,所看见的,日积月累之中,学生才能去积累更多的好的习惯,当然语言的筹集也不能太过于急成,太过于急成反而不好,也不能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这样去积累,这样当然也是不行的。
二、 文字素养层
何为文字的素养,文字说白了就是在语文学科上,那些书本之中的密密麻麻的一个个的字,还有的就是学生们平时在外随处可见的一些广告上的文字,一个商店的商店名,一群学生互相聊天的话语中,所听到的说的和看见的。那么承载着语言符号的是什么,是文字,新华社曾经公布过一个数据,汉字总数超过了8万个,我们所常用的汉字就近4千个。从这个数据我们大概可以看出汉字跟英文、日文、韩语这些其他文字相比,所要去认识并将其记下的话,就会花一番功夫了,当然如果只是会读也不行,既然去记了去学了,那么学生就应该学会去运用这些所学到的文字。那么这些所学到的文字学生们又怎么去运用呢?当然是去将这些文字理解透彻,只要学生理解透彻了,自然而然就学会了怎么去运用,所以说理解和运用是一个连体婴儿。在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认识和记忆更多的汉字,然后从其文字中读出其中的情境,发现情境之中文字的趣味,去涵泳文字,去品玩文字,对学习文字就像是在玩耍一样,没有压力,這便是每一个教师所需要去帮助和协助学生去达到和去形成的一个有关于文字这一方面的一个核心的素养。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认识的汉字越多,并且这个学生不仅仅是认识这些汉字,还理解这些汉字,那么这个学生就可以很好的将这些汉字变成丰富多彩的组词,那么这个学生对其解词的能力也就会很强。如果这个学生只是对这个字词有一个理解,这个学生是可以在自己写作的一个过程中去使用这个语言,但是这只是对文字的一个运用的能力,那么如果学生去结合这个词语的具体语境,对这个词语去有更好的理解,一个透彻的理解,那么这个学生就能够通过其他的词语与这个词语做一个比较,从而去对比感悟出这两个词语哪一个词语才更为恰当,才能让自己的写作更加的完美,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对语文运用水平的提升。
三、 文章素养层
一篇好的文章,所能去证明这篇文章好的最有力的证明,那便是语文学的好。在教师和学生去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往往需要带着情感去朗读,因为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很好,读起来你就去发现其文章之中的语感,那么这个语感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这个我们可以去追溯一下中国古代的时候。然后,一篇好的文章有了感情的情境之后,还是不够,还需要学生们有阅读的积累,因为一篇文章中,所需要的语言词汇是十分丰富的,不然就会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如果有着较为丰富的语言词汇,那么学生就相当于拥有了源源不断的行文思维。所以如果要学好语文,那么前提就是要去多多阅读。阅读的积累达到后,学生还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章,一篇文章不仅要有思想的凝聚,还要有一个主题的反映,有着清晰可见的结构,有着让阅读的每一个读者所生动的语言,所以从一篇文章的内容和形式上,这些都是好文章的一个极其固定的特性。
比如,中国古代教育中,从童蒙教育到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注重学生的吟诵,古时候的古人,每一篇的锦绣文章都是源于一种吟咏式的诗书教育。所以在小学语文这个阶段的学习中,教师所要注重关注的便是每一个学生所朗读一篇文章时的感情,让学生们去对“文字”和“情感”这两者之间有一桥梁,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有着细腻情感的最为优秀的人,让每个学生都学会用一颗真心去看待眼前世界的每一个人。通过用富有感情地去朗读和去吟诵,每一个学生就可以从其中获得语感,也就如同在语言的闸门前面,学生手中有打开这个大门的一把钥匙。阅读也一样,如果一个学生去阅读了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去阅读了现当代的那些优秀的作品之后,这些学生可以从其中发现阅读可以使人博大胸怀,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价值。一定数量的阅读积累,不但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和眼界,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基础。学生只要通过认真地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好好学习,还有课外的一些阅读去积累,慢慢的学生就可以自己掌握住怎么去写好一篇文章的一些方法,当然写的同时学生也应该注意要去不断的实现章法的不断创新,好文章就要做到有格,但是却不是不拘一格。
四、 文学素养层
文学,是一个可以用语言所形象化的能反映出客观现实的一种艺术,文学包括着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多姿多彩的各种样式,是语文学习中最高生产力表现的一个文学作品的创作。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三个层次那么毫无疑问就是我们的文学了,学生是否有着对优秀的文学鉴赏的能力呢?这个不仅决定着学生从文学的作品之中能够汲取和滋养的程度,也决定了每一个学生自身的语言表达方式的高低。每一个文学作品之中,作者都会去塑造某种形象和社会之中的一些类似的人,还有就是自然社会之中的物。每一个学生去读的时候,通过的一个媒介是语言,从这个媒介中获得对这个文学作品之中这些艺术形象的一个很具体的感受以及体验,从而在学生的思想情感上引出强烈的一个反映,然后从其中获得一种审美的愉悦与享受,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完美的升华。当然,还有就是每个学生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这个取决于学生的意识和行为,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去和学生一起完成,往往学生是自己不可能完成的,这个需要有一个引导之人,语文就恰好是一个载体,可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让学生在与这些文学作品相处的情况下,让学生自己的情感与这些文学作品有一个连接,然后潜意识的让学生去学会接受文学作品的价值观,然后从其中构建起自己的自身价值观。
而且,有一百个学生读者就会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一学生对同一个艺术形象所作出的解读都是各不相同的,事实上,每一个学生在感受文学的同时,他们所受到的文学的滋养程度上是不同的,有的学生是将这个文学作品看做了一个虚拟的故事,看完就看完了,但是有些却可以一遍又一遍的去细细的感受其中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能做到百读不厌,这就证明了不同学生对同一个文学作品不同的鉴赏能力是源于学生自己。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给予学生一些对某一个文学的鉴赏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可以实现艺术上的最美丽的升华。
五、 文化素养层
文化是于人类全部的精神活动和产品对其政治、经济而言的,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亲密关系的决定特征是语文的人文性。文化可以载于道理,精神文化是被记录在文章和文学之中的,文章、文学承载着每一个学生、教师,每一个人的精神文化。语文核心素养,如果达到一个“文化”的层次,那么“人文素养”就可以诠释成为“人文修养”了,这第四层的核心素养的学生,必定是一个拥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学生,也许这个学生现在还不能谈古论今,去旁征博引,但是这个学生却可以凭借自己的自身修养和自身的思维体系,去看待自然的变迁,去看待社会的暗潮汹涌,去仔细的观察这个社会的目前现象。这个层次是学生文化层次的一个“人文修养”,能帮助达到这个层次的学生上升至哲学的一个层面。思想永远都是主宰着每一个学生,教师的一个高度,从语文的角度来说的话,这个思想就如同是决定着文字内容的深度和厚度的。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去实现对其一个作品的价值观的认同时,要做到是更多地去引导,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鼓励学生去和这个作品的作者实现一个对话,深深地思考,理性地探究,这个就是精神文化的传承,也是精神文化在实现发展和创新。让语文这个学科能走得更远更好,需要的就是学生的文化底蕴和思想意识。
六、 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核心的四个核心教学的层次,要有读字词,写字词的能力,也要有理解和运用词语相结合的能力,这些是其核心的素养,语文学习,只是对其奠定坚实的一个基础而已,文章的层次上,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只有不断地去积累,才能够保证使自己的感情和作品的感情有一个深刻地理解,才能去掌握一些撰写文章的方法与技巧,文学的层面要求对于学生来说,就过于较高,但是从“语文学科人”向“文学艺术人”的转变,是要有着这一层次的适当的文学鉴赏能力的,这是这一层次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在文化这一层次,文化是引领着学生走向哲学,达到某种境界,去形成一种自身的人体系,能够对其有一个系统性的价值解读,这就是这第四个层次的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的概念,我们需要做到的是有很好去清晰化和逻辑化,这样才有助于教师在语文课程上的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作芳.浅谈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4):62-63.
[2]胡晓燕.聚焦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J].语文知识,2016(20):17-19.
作者简介:吴生宏,甘肃省白銀市,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乌兰小学。